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一神思想的精髓——以犹太思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 《学海》2007,3(1):88-93
由犹太人最先提出的一神思想是人类社会现存的最重要信仰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本文旨在探讨,在信仰以外,一神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一神思想与多神思想相比较到底在那些方面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创新,一种进步?在超越神学方面,一神思想对人类而言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学生李春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正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李春华身上究竟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由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80后的中国大学生的整体道德风貌?李春华的事迹对于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何启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求解,我们选编了这几篇稿子,希望能够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4.
在精神哲学意义上,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遭遇三大问题:道德僭越伦理,理性僭越精神,道德理性僭越伦理精神;相应存在三大病症:无伦理,没精神,道德理性泛滥;必须进行三大回归:伦理回归,精神回归,伦理精神回归。三大回归必须探讨三个前沿性课题:在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世界中,到底伦理优先还是道德优先?伦理道德到底期待理性还是期待精神?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到底是"道德理性"形态还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是人类的家园和"安宅",精神是回归家园的达道。伦理与精神既是中国基因和中国传统,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伦理精神"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之路,它期待两个哲学觉悟或哲学革命:由"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意识向"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意识的革命;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意识论"向主体建构的"精神论"的革命;简言之,"伦理"革命,"精神"革命。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植根中国传统、针对现代问题、追求伦理理想和伦理信念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形态,是伦理道德发展的现代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5.
黄金斌 《天风》2003,(8):28-28
在我们基督徒看来,主耶稣基督的复活既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不仅是可能的事情,而且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基督已经复活了。那么到底复活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第一、希望的信息 对于基督徒来说,从跟随主的那一刻起,复活就成了我们信仰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基督的复活就没有我们将来的复活。 基督的复活带给我们希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遭遇了千年未遇之变局.其中,传统伦理的嬗变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中国传承千年的伦理转变形态?这种力量当然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它出现在魏晋时代到底有何思想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什么在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之后要出现和能出现这样一种以究玄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文化?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尽管离不开对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魏晋玄学之历史发展的分梳、阐述,但主要的方面不应是对魏晋玄学作史的考察,而应是对其作哲学的考察,即首先要确定玄学思想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实施的需要,并以“幼儿期是语言发展关键期”这一理论为依据,近年来社会上办起了各种形式的“幼儿英语学习班”.可是幼儿学外语到底好不好?学英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牵动着父母的心,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为此,我们进行了小样组的测查研究,并对测查结果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作为责任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伦理学到底是关于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的学说 ,还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伦理学 ?既然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国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问题 ,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那么 ,我们是否需要环境伦理学 ?这些困惑和怀疑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到底该如何建构环境伦理学 ?本文认为 ,环境伦理学只有被理解为一种责任伦理 ,才能既获得理论奠基 ,又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呢?下面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现在我国的集邮爱好者已达到1700万人,大小集邮组织成千上万,遍布全国各地。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动机使这么多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呢?请看——  相似文献   

12.
来普陀山之前,我曾设计了一个“十问观音”的小调查表。1.你知道观音菩萨吗?2.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观音菩萨?3.观音菩萨的性别?4.在你记忆中,观音菩萨是什么样的?5.与观音菩萨有关的故事,你知道哪些?6.这世上,到底有没有观音菩萨??  相似文献   

13.
成功是什么?     
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个人看来是成功的东西,而另一个人看来却是失败呢?成功到底是物质的体现,还是精神的追求呢?或者干脆两者都不是?有人鄙薄物质的体现,说拥有财富、权位只不过是世俗的过眼烟云.如果成功是一种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而对这种成功的追求,就会成为对有限物质和感性的迷恋,由于这种迷恋,人们很可能失去对人生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因此,成功应该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之中,过程是一种永恒,过程的象征就是精神,人只有在精神和永恒之中才能得到真正充实的幸福,才能真正拥有成功.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乐曲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快,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理性和感性进行和谐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高峰 《中国道教》2011,(1):59-61
太极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中外。太极拳源于何处?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电影《太极张三丰》都把张三丰算作太极拳的创始人,而把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算作太极拳的发祥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太极拳究竟是来源于一个人,还是来源于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带着疑问,笔者走进武当,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所最终关切的自身的存在及其意义的“终极关怀”,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关切,但是精神的东西总是要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取向和某种制度规范、风俗习惯。我们采用访谈方法,通过对一个比较典型的由天主教信徒组成的村庄洞儿沟村的调查,看一看“终极关怀”到底对人们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洞儿沟村概况洞儿沟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该村总人口为1196人,总户数为263户,信仰天主教的村民比例为100%。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业,种植果树,农闲时在附近村子打些散工,做点石匠活儿。该村经济比较落后,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有50…  相似文献   

17.
神经衰弱这个词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有哪些具体表现,却很少有人能说明白,甚至就连某些医生也认为神经衰弱与神经症完全是一回事,或是把神经衰弱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忧患意识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爱国传统。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忧患意识? 一、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忧患意识是一种情感,但它是以对社会的把握为基础的。“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  相似文献   

19.
正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试图探寻幸福的真谛,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无论是清贫之人,还是富有之家,概莫能外。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呢?我感觉幸福的生活并不由外在决定,更多的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清苦的人,为能品尝到一杯汽水而兴奋不已;整日在高楼大厦中对着电脑忙忙碌碌的白领,可以为一个没有加班的周末而心花怒放。幸福感可能来自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比如这一杯汽水、没有加班的周末。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能见过或听说过一些演奏者在演出过程中,手指、肌腱、记忆突然失灵,不听使唤,技巧、修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如何解决这些令人头痛畏惧的问题呢?这便是心理培养和训练的基本任务,也是心理分析的主要着手点。在演奏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不一定都是基本功不过硬,很可能是内心冲突的征兆,使带着思想杂念登台的演奏者不可能从容不迫、淋漓尽致地去表现一首音乐作品。因此,做好临场前的精神准备,提高在舞台上聚精会神的能力和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尤为重要。我们来分析一下演奏技能的形成过程。技能按其性质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