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报》1985,17(4):113-113
<正>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吴天敏先生的不幸逝世。 吴天敏先生,女,汉族,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910年4月出生,1985年7月7日因脑溢血不幸逝世,终年75岁。 吴天敏先生1934年6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心理学系,获硕士学位。三十年代即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志韦先生一起订正“比纳-西蒙”测验,第一次把“比纳-西蒙”测验引进中国,推动了智力测验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在此后这一工作长期停顿的情况下仍关心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第一个作为测量人的智力工具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问世起,各种心理测验应运而生,在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心理测验作为测量人的心理的工具至今并不是没有争议的。此外,正确地、慎重地使用测验也是一个应予以重视的问题。故此,本文拟对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作一粗略的介绍,试图为正确地理解心理测验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当代智力测验的研究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从测验的对象、测验研究的跨学科性、测验的计算机化和编制技术、测验的功能和测验分数的表征等方面论述了当代智力测验的新的动态。最后本还提及了当代我国智力测验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智力测验预测学校教育成就或工作成就的能力未发生多大变化。这是由于现有智力测验遗漏了有些因素,如个性或动机等。但是测验在教育和管理中占有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对现有测验进行补充也就越来越迫切了。在本文中斯登伯格提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补充内容,将来它们或许会取现在的测验而代之。斯登伯格还提出了一套智力测验的新标准:测验材料的推论性、应答速度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已有知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验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面的智力测验(IQ测验)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禁区而无人问律,它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停顿了几十年。自1978年以来,部分心理学工作者开始进入这个禁区,但工作甫始,就有人武断宣称,实践已宣告传统智力测验的破产。现在10年时间过去了,笔者以为,对传统智力测验进行科学的反思和准确的评价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其理由如次:测验热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在这时适时地对智力测验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它的正确使用和健康发展;智力测验作为一个在历史发展中有争议的事物对它的分析和评议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智力理论视野探析情绪智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诣晨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3,26(3):554-555
1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对智力理论的重新审视1.1 传统智力理论无法驾驭智力测验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Binet和Simon等人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以来,语言、数学、空间推理能力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一些著名的智力测验得益于量表编制方法的进步,从传统的因素分析到最新的结构建模,方法日益精致。但智力测验的表面繁荣,不能掩  相似文献   

7.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在心理健康诊断中有以上两种。  相似文献   

8.
傅根跃 《心理科学》1999,22(5):465-466
1引言自从192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古德纳夫(F.Goodenough)首创画人智力测验以来,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验,由于其简便、科学而实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几十年来,画人测验进行了多次修订。然而国内关于画人测验的修订和应用无论从标准化程度还是从常模制定的时间和范围等方面看,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我们于1995年承接浙江省教委科研项目“画人智力测验的标准化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画人测验进行研究,重新加以标准化,从而使画人测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实用…  相似文献   

9.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评定和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在行为评定量表、注意划消测验、本德尔视觉运动格式塔测验、本统视觉保持测验及智力测验等心理评定项目中,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差异。多动症儿童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及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童的认知、行为、学习有明显的关系。家庭因素对多动症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心理评定为多动症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托尼非文字智力测验(TONT-2)的初步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问题的提出托尼非文字智力测验 (TestofNonverbalIntelligence,简称TONI,1990年修订后简称TONI 2 )是以非文字的方式评价被试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一个智力测验。美国原版测验适用于 5至 85岁被试。该测验不受被试者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影响 ,适合测量的年龄范围较广、筛查较细 ,是应用于团体和个人的一个鉴别效果较好的潜能评估测验。由于国内的非文字类智力测验种类很少 ,而当前的教育、教学等实际应用急需对一般和特殊儿童的智力水平提供具有较高鉴别力的评估 ,因此 ,很有必要引进和修…  相似文献   

11.
西方智力测验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  王穗苹 《心理科学》1998,21(6):556-557
随着认知科学与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各种测量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理论的不断提出,西方最近十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智力测验,而经典的一些测验,如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在结构和内容上也都有了较多的变化与更新。1智力测验内容的发展从智力测验应该测什么这一角度,可将现有的智力测验分为三大类:基于心理测量学的智力测验,基于神经心理学的智力测验,以及基于智力系统观的智力测验。1.1基于心理测量学理论的智力测验这类智力测验的理论主要建立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认知任务进行因素分析,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斯—欧氏非言语智力测验是Snijders-Oomen1965年发表的智力测验。它具有施测过程不受言语知识的限制等优越性。我们于1995年着手斯—欧氏非言语智力测验在中国的修订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选取了6岁组、11岁组、14岁组三个年龄段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的被试进行预测。施测总人数为334人。通过对SON—R测验在我国施测所得数据资料的分析,证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和效标关联效度。同时,我们也发现少量题目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不适于中国的儿童。并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必要的更换或调整。  相似文献   

13.
略论智力测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智力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智力测验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受智力理论和测验理论发展的影响,当代智力测验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儿童智力量表的初步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引进和修订了几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智力测验。到目前为止,正式出版的有吴天敏教授修订的《中国比内测验》,修订基本完成的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另外未经正式修订的但已被人们试用的《瑞文测验》。但实践证明,在使用测验中,如果没有对智力测验的因素分析研究(factor analysis 简称因析法),也难以作到正确地使用测验和科学地解释测验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儿童智力量表的因素分析,试回答以下问题:(1)这三种量表能测出儿童多少种不同的基本智力因素;(2)这些因素是一些  相似文献   

15.
龚耀先   《心理科学进展》1985,3(1):81-85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心理测验停止了三十年。解放前后,我国部分地区如南京和长沙等地的神经精神病院有临床心理学家作过一些临床心理测验工作,但随着1953年全国医药院校停开心理学,心理测验工作也大都停止。到六十年代曾试图恢复此工作,并有人用实验代替测验发表过研究报告。但到十年动乱期间则完全停止了。直到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保定召开学术会议时,到会许多代表都呼吁恢复此工作,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还提出由湖南举办全国心理测验班,1979年在天津召开的学术年会中,医学心理还成立了心理测验组,并提出由北京、上海和湖南分途修订韦克斯勒(Wechsler)三套智力测验。  相似文献   

16.
<正>一、情绪智力观及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一)传统智力观及其教育影响智力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们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的智力水平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就有智力测验的性质。而可量化的智力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编制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个测验侧重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测量,是时在学校教育中也倾向于培养这两种能力,而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培养出的主流精英往往以高学历、高分数为荣。  相似文献   

17.
适应性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形式,与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相比,具有省时、高效等很多优越性。测验应该适合于被试的理念最初可见于比内的智力测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适应性测验的研究从经典测量理论阶段发展到项目反应理论阶段,经历了从二阶段、三阶段、多阶段测验、固定分支测验和分层适应性测验的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研究。随着项目反应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已经在教育和心理测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有项目克隆、项目曝光、多维适应性测验、被试诊断、人格适应性测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斯-欧非言语智力测验1943年由荷兰女学者Snijders-Oomen编制,经多次修订后出现多个版本,目前应用最广、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是SON-R 5.5-17和SON-R 6-40两个版本。前者包含归类、拼板、隐蔽图形、连线、情境、类比和故事七个分测验,考查5.5岁到17岁人群的抽象推理、具体推理、空间、知觉四种能力。后者选取了类比、拼板、归类和连线四个分测验组成,测查6岁到40岁人群的智力。研究表明,该测验内部一致性信度、概化系数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质量要求。该测验有言语指导和非言语指导两套指导语,施测使用了适应性程序,并给被试提供反馈,具有认知诊断功能,适用于测量正常和特殊群体的智力,也可用于研究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和智力测验的公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凭智力测验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判断,并用之预测个体未来成就的高低。本文介绍了斯腾伯格(R.J.Stemberg)最近提出的“发展中的专门知识技能说”,认为智力测验和任何学业或职业成就测验一样,测的也是个体正在发展中的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暂时水平,其测验结果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也不能用作预测。最后讨论了该学说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儿童认知发展动态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测验是一系列有着共同基本假设的多种能力测验的统称,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实验为基础,针对传统静态测验低估弱势儿童能力、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指导而提出的测量范式。它采用与智力测验相似的项目,以学习率、迁移能力和认知改变为指标,通过在测验中提示和干预的方法考查个体潜在的认知发展水平。该着重介绍了当代动态测验影响较大的几种方法或技术:Feuerstein的中介学习、Budofr的训练测验、Campione和Brown的逐步提示法、Guthke的学习测验、Carlson和Wiedl的极限探测法,并试图对动态测验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