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读者心理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心理,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等。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为了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读者心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心理浅探杨文闽读者,这是广义的名词。这里所讲的读者专指图书馆这个特定范围的读者;确切地说,就是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寻求知识再创造的\。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体会到要做好为读者服务工作,必须对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活动有所了解。现在就读者阅读的心...  相似文献   

3.
论认知科学对文章阅读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信息加工为基本范式的当代认知科学极大地影响和深化了阅读心理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首先回顾了文章阅读认知加工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当代认知科学对文章阅读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所在,并对在认知科学影响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文阅读之句法分析历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报告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的认知心理实验室中最近完成的两个与句法分析有关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探讨阅读中文时词汇、句法以及语意资料之触发和运用的时序问题。第二个实验研究的是中文读者所使用的句法分析策略。在两个实验中,基本的作业是让被试阅读在电脑屏幕上呈现的短文。文中每个字的阅读时间则由电脑记录作为反映阅读理解即时处理历程的指标。文中除了报告实验的结果外,还依据这些结果讨论了读者在阅读中文时所使用的句法分析策略以及句法资料的触发和使用历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阅读不但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还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然而, 文学阅读经验是否一定能提高读者的心理理论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有关文学阅读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验性探讨不断增加。鉴于此, 作者从文本体裁、测量手段和个体差异角度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 归纳了文学阅读影响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 即镜像神经系统和默认网络很可能是文学阅读促进心理理论提高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可懂性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首先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的有关阅读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探索人们阅读心理活动的同时,运用近代数理统计与计算机技术,对文章的可懂性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它是文科和理科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所谓可懂性,指的是文章是否容易被读者看懂。可懂性的研究是指在相同的内容和相同的阅读能力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写作方式与格调,使之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与掌握。评定文章是否易懂,长期以来人们沿用的方法是在出版前先由有经验的专家或编辑进行审阅,或者请小部份的预期读者先试读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当然这比之仅由作者本人主观臆测已客观得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时的一两道试题,阅读是为了形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包括理解力,还要将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体验与读者本身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从而内化成有读者个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作为个人的行为指导。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是以生态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  相似文献   

8.
世界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互联网就像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品一样全面渗透到干家万户。阅读也将进入电子阅读阶段。所谓电子阅读就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展开阅读。这时,读者面对的是屏幕而不是书页;打开的是各种格式的电子书而不是各种款式的纸书;他将利用鼠标、键盘等完成对书的笔记……无疑,在信息社会学会电子阅读就像在传统社会学会写字一样万分重要,特别对心智、习惯等各方面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幼儿而言,这种重要性显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
图书管理员是沟通信息与读者的桥梁,图书馆是信息传播的基地。管理员工作效能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使用效率,而且关系到广大读者的需要。每天有成千的读者来图书馆,馆员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必然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效应。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少英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3,26(6):1129-1129,1141
1 前言  阅读理解元认知是近二十多年来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对儿童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发现 ,年龄小和阅读能力差的读者在阅读理解监控方面比年龄大和能力好的读者差 ,而且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活动 ,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元认知监控能力。Paris (1983)认为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以三种方式体现 ,即自我评价、自我计划和自我调节。目前 ,国内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试图从阅读理解元认知的这三方面探查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并了解不…  相似文献   

11.
佛教画藏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将佛教文化之主要内容绘制成连环图画,系统地、全面地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体现生活,净化心灵,以大众化之形式,达到化大众的目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爰是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本书兼顾到佛教教义和佛教美术的  相似文献   

12.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注解了《老子》《庄子》《列子》三部道家经典,其在注解时对如何阅读这三部经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具一只眼。这一阅读方法指导了阅读"三子"的两个层面。其一是以"三子"文本的字义、章法、文脉等为切入点,从文章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子"文本的意涵,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文意,同时也让读者明朗地感受"三子"文辞之美。其二是从思想体认的层面指出领会《老》《庄》精神的不同路径。这一层面所反映的阅读方法论对我们阅读不同文化的经典、领会不同文明的精神、融汇不同思想的意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汉语阅读中心理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加工效率问题。研究1采用词切分任务考察语法知识掌握水平不同的读者词切分的差异,发现他们在词切分上存在很大分歧,语法知识越丰富,词切分差异越小。研究2探讨心理词的加工效率,使用阴影标记目标词,产生四种呈现条件:正常条件、词汇词条件、心理词条件和非词条件,结果发现心理词比词汇词、非词更容易加工。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更可能是心理词。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王瑞明  冷英 《心理学报》2012,44(5):569-584
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 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阅读是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 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自动的过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文本阅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提出并对文本阅读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整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文本阅读中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特点不同, 引发的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也不同, 而不同性质的阅读过程, 又会引发不同的推理整合, 从而会建构不同类型的文本表征。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并获得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 其中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文本阅读研究领域, 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与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与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与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相似文献   

16.
王雨函  李红  莫雷  金花  陈琳  乔佳佳 《心理学报》2012,44(11):1443-1453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因果推理加工进行研究,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因果推理加工, 以及阅读焦点的存在是否会对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的因果推理加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读者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推理加工, 负责推理加工的主要脑区为额叶(尤其是额下回)、顶叶下部及双侧楔前叶等区域。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阅读焦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的认知加工资源集中在对与焦点相关的推理关系的加工上。  相似文献   

17.
许雪涛 《现代哲学》2011,(5):122-128
彰明《春秋》义旨是《公羊传》之鹄的,其中虽有详略不等的叙事,也都与义旨有关。基于随文作注和叙事本身的特点,何休在注解《公羊传》叙事的故言、故事、故义三个层面中,使用了若干方法,如提醒叙事结构、还原人物心理、补充传文、论证传文、结合经文书法见义、引经典印证传义等等,不仅使事件呈现得更为丰富和细腻,亦将事件所寓之义更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情绪信息加工是语篇理解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读者在语篇阅读中可以在线地、自动地推测出语篇情绪信息,追踪情绪信息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语篇理解相关的模型及一些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证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加工过程:一是对语篇情绪信息的实时监控,二是对当前情绪信息的评估与更新。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 MRI)的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除了需要经典的情绪加工网络,还需要多个脑区网络的参与,如,语篇理解网络、心理理论(To M)网络。未来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地、更加细致地探讨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情感计算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基本的心智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阅读活动的结果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夹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读者的思想。要实现这个过程,有赖于许多条件。首先,识字要达到一定的自动化(即熟练)的程度。其次,内容要符合读者的知识经验,否则,虽然认识一些个别的字,也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怎样才能使幼儿有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呢?在《挖掘体验阅读的教育价值的方法研究》课题活动中,我以体验阅读为突破口,以提高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为抓手,以激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大胆思维、创造性讲述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体验阅读教学活动。在课题实施活动中,笔者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