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关人权究竟是法律权利还是道德权利的问题是人权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莫纪宏教授提出了"人权的非道德性"观点,但是否定把道德作为人权的本源并不能推出人权与道德权利没有相关性这一结论。道德是为了调整人们现实的利益关系,满足个体的利益和需要而产生的。这里的利益不是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概念,而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的、相通的利益,这决定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权,正是这种人类共同的、相通的利益的抽象表达和诉求,道德的利益基础决定了人权构成了现代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了道德与人权的相关性。人权是法律之合理性的必要前提,是作为法律之根源的道德之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当今德性伦理对规范伦理批判的背景下,人权作为规范伦理学的重要观点也遭到了质疑。以往那种从规范伦理学体系建构的人权既有其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德性伦理视角则从人的关系性的本质以及生存境遇等方面对重新理解人权有所启发。人权既需要普遍性和规范性的道德建构,同时也需要从情景本身出发考察人的道德能力以及对人权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后启蒙时代的背景下,人权的"普遍性"问题和西方学界的理性主义批判融合在了一起。理性主义的式微使人权无法在哲学上被论证为"普遍性"的,同时道德直觉论承担了人权实践的解释和补充作用。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建构论开始批评道德直觉论的不足,并提出了人权的"主观普遍性"理论。为了避免产生过于激进的人权观念,德沃金和哈贝马斯分别从司法传统和共识的角度,对"主观性"的人权理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道德建设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常思敏目前,加强道德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这说明,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观点,道德虚无主义的观点,并不得人心。同时也表明,要加强道德建设,道德理论的研究也需要再深入一步。近年来的道德问题研究是有成果的,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也无须讳言,有些问题的研讨进展并不大。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缘于问题本身的难度,不如说是方法论上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人们的思路。这里仅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来讨论。其一,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要抓住问题的根本。抓…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老教育家、省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寿祺同志主编的《简明伦理学》,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普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通俗读物。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广大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对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道德实践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简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提到如果把第一人权转入实在法,要实现已经刻写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严格的道德要求,就会产生一种法律义务。作者认为要解读这一观点,需要借助康德哲学中的一个要素,即实行强制性法律秩序的道德义务。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上述观点及康德理论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对人的尊严和天赋权利概念的比较研究,作者论证了哈贝马斯的人的尊严概念相当于康德的天赋权利概念,它们都构成了人权的基础。由于二者对人权以及法律的强制性有着共同的认识,所以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能再次形成康德的论证结构,即以道德为基础的权利义务。作者认为正是这种义务构成了现存的和未来的法律秩序的基础,并进而提出了所有行为者都有促进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法律秩序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执政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执政的道德指向、执政的道德理念、执政的道德特点、执政的道德基本要求、执政的道德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执政道德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2年9月2日,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集在昆明的部分会员,以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问题关键还在于应该对我国的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是否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对我国现行的各种道德层次的功效进行分析,理论上才能有所突破。有的同志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活动与道德管理的关  相似文献   

9.
竹简本与传世本《文子》都有慎积道德思想的论述。竹简本侧重阐述慎积道德的重要性,传世本侧重阐述从慎积阴阳、慎微、慎无为、慎言、慎独等各个方面的戒慎做起以达到慎积道德的目的。本文研究了《文子》戒慎观点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从慎积道德角度出发探讨了竹简本与传世本思想上的承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消极权利/积极权利”的二分法人权理论模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属性,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障造成了颇为负面的影响.从人权的现实出发,基于人权的不可分性,对二分法人权理论予以批判性的审视,有助于摆脱理论陷阱和观念误区,进一步澄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属性.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人权与伦理学论坛"于2017年10月21-22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中,"人权进入道德语境的合理性"这一议题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专家学者从人权的普遍性范式、人权的现实目的以及人权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等三个层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一、人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范式与会者为人权进入道德语境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一个方面,即在于证明人权同道德话语在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出现了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经济改革的进展为思想理论界也包括伦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迫切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由于我们长期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有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从道德进步的角度非议经济改革。我们这些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有责任、有义务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扫除思想障碍,为经济改革鸣锣开道,以促进和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在这里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把经济改革同道德  相似文献   

13.
徐亦让同志的《两种生产问题的探讨——论唯物史观的基础》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是国内第一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讨两种生产理论的专著。它的内容几乎涉及有关两种生产理论的各方面的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但是,该书有些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本文着重和徐亦让同志商榷下述观点:他在书中说:“从两种生产出发的唯物史观,不是在《起源》  相似文献   

14.
揭示道德基础的本质内涵,阐明当前道德基础动摇的成因,是建构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相协调的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对此,本文拟作一些木成熟的探讨。能否正确地判定道德基础的本质,是影响到当前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目前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单纯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精神生活领域。可以设想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例如对个体可以有“良知况灭”的谴责,对群体可以有“道德爬坡”的肯定。但“混灭”也好,“爬坡”也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仅仅从道德~道德这…  相似文献   

15.
引言 人类在如何看待文化实践方面远未达成一致。例如,以假定的人权普世性为名把一种观点强加于人,这必然会与某些感受性发生冲突。正如女历史学家庞达·姆博所提出的(1999:75):“如何把尊重人权与肯定文化协调起来?”因为,这涉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世界观念和男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另外,人们是否能从外部来了解某些文化的特质?这些文化特质是否能作为普世观念的评判对象?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时勘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23-131
艾滋病污名主要包括实际污名、感知污名和自我污名, 这些不同形式的污名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社会资源的剥夺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归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道德理论分别从社会心理学、社会不平等和文化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从这些机制出发, 减少艾滋病污名可以结合接触假设、知识传播以及认知行为疗法, 并注意改变艾滋病患者的自身观念。未来的艾滋病污名研究应更多地从社会文化以及道德的角度进行跨文化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海外儒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 0年来 ,海外儒学研究有很多新特点。在欧美及东亚地区 ,将儒学研究与现代文明困境结合起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本文主要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儒学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美国的儒学研究 以哈佛燕京为中心的儒学研究 ,近 1 0年来非常活跃。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近 1 0年来特别重视阐发儒家的人文精神 ,他关心的问题是 :是否可以从儒家具有涵盖性的人文精神出发来反思启蒙文化。他认为 ,从人的尊严来看 ,西方的人权理论仅仅提出了一个“最低要求” ,“我们不可能从人权本身开拓出道德的价值理念。”然而“在儒家的传统里有关伦理学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了道德情绪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德育方法的不足,提出要全方位实施道德情绪教育,发展人类的品德.  相似文献   

19.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概念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和概念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在人权从理性道德加上主体权利的形式出发建构起来的过程中,人的尊严概念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既是所有基本权利的内蕴都从中汲取养料的道德"源泉",也是不同范畴的权利得以兼顾和平衡的基础。人权与人的尊严之间既有概念联系,又有现实张力,其间蕴藏着的一种具体乌托邦的激进力量,它是我们在为实现人类尊严的现实斗争中不可放弃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规则与道德规范●周荣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从社会整体来看,道德的滑坡也相当严重。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能带来道德的堕落呢?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必然以牺性道德为代价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