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房颤易出现栓塞的并发症,而华法林可以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阵发性房颤同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应积极抗凝。具体的抗凝强度(PTINR目标值)在各个实验中差别很大,因为人种的关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研究结果。另外,许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持续性心房纤颤同样面临着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关于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争论热点问题。阵发性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使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循证医学论证了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必要性及风险性,并且由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着不同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对患者进行风险/效益比评估,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选择年龄≥80岁、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VAF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5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行CGA及针对性干预,对照组83例,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2个月~24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总栓塞发生率及总出血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3.23%、4.84%,对照组分别为15.1%、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评估与干预可提高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老年房颤的流行病学和其主要并发症.介绍了老年房颤的血栓栓塞的危险评估、抗凝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抗凝药物的选择、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展望等五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损伤部位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及术后易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房颤消融术后短期内停止抗凝治疗将面临极大的卒中风险,而长期服药又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优化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是减少房颤消融术血栓栓塞和出血发生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华法林抗凝率的影响。入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高龄NVAF患者共90例,平均年龄(83.33±2.19)岁。对全部入选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沟通;对不同意抗凝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老年综合征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定期随访追踪。3个月后重新进行CGA及华法林抗凝的沟通。比较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率的变化。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分别为35.56%、56.67%,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224,P0.05)。CGA及针对性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龄NVAF华法林抗凝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了解住院患者华法林的抗凝现状,分析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开展抗凝治疗管理提供参考。调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12月399例华法林抗凝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凝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华法林主要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静脉血栓防治及心脏瓣膜病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低于2.0的病例占53.28%,INR在2.0~3.0范围的病例占32.48%,华法林达标剂量范围0.375mg~7.250mg,个体差异达20倍;56.28%的患者重叠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仅5.76%患者达标后2天停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其中46.15%患者出血时INR大于3。华法林临床应用不够规范,INR达标率偏低,积极开展抗凝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群房颤发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又是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大胆地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小心地严密监测INR值(1.6~2.5),严格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老年房颤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个体化,重在改善症状,首选控制心室率;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药物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才选择复律治疗;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9.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证的.  相似文献   

10.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