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志福 《天风》2024,(3):43-44
<正>在教会中,有些信徒不大喜欢去做礼拜,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觉得主日讲道过于平淡,缺乏新意,牧师讲的都是他们熟知的教理以及寻常的见证,听道时一坐就要一个多小时,令他们昏昏欲睡,觉得十分无趣。这些信徒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主日礼拜的根本乃是敬拜主,而不仅是听道,他们需要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但是与此同时,教会牧者也要思考,如何使主日讲道的信息更丰富、精彩,令弟兄姊妹喜闻乐见,更愿意去参加礼拜。  相似文献   

2.
《天风》1996,(2)
各地教会举行敬老礼拜 去年11月,全国各地许多教会纷纷用一个主日进行了敬老感恩礼拜。不少教会已经是连年多次举办,使年老的弟兄姊妹心情喜悦,感受到来自主里的平安和福乐。在敬老感恩礼拜上,传道人传讲圣经有关尊老、孝敬父母的信息,勉励年轻信徒身体力行;也有青年弟兄姊妹作如何服侍好家中或邻居中老人的美好见证;更有年老弟兄姊妹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感恩,他们说,主的爱真是感受不尽。  相似文献   

3.
谈谈做礼拜     
郇容 《天风》1995,(1):36-36
“做礼拜”是信徒惯用的口头语。“礼拜”一词,同时也为外界人士所取用,如厂礼拜,大礼拜等。不过我们所说的礼拜与他们所说的涵义截然不同,我们是专指敬拜真神而言。这一词在和合本圣经中,除译为礼拜外,还有译为敬拜的,也有单译一个拜字的;在英文圣经中则一律用worship一字,笔者认为译作敬拜好。 一般教会做礼拜的仪式。  相似文献   

4.
光盐行动     
《天风》2010,(1):34-35
江夏感恩教会举行敬老礼拜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感恩教会于2009年11月1日举行了敬老主日礼拜,教会负责同工根据圣经,以“做一个怎样的老年人”为题分享。教会为70岁以上老人佩戴大红花,并向老人赠送糖果、橘子等礼物,此次活动受到广大信徒及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方弋民 《天风》2010,(1):58-59
<正>小组弥补了教会因为人多而不可能有亲密关系的遗憾,让信徒既有机会接受别人的服侍,也能够去服侍别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教会中,之所以叫家,是着重在彼此的爱的关系,而不仅仅在主日礼拜和听道。在  相似文献   

6.
忠牧 《天风》1998,(12)
教会中最主要的属灵活动,就是聚会。因为聚会的性质和对象各有不同,所以聚会算起来就有几十种之多。 主日的聚会主日的聚会,多指敬拜神而言,平常都说做礼拜。是到堂内敬拜神,纪念主。 我们敬拜神应当用心灵和诚实敬拜。正如救主说的:因为神是个灵,所以敬拜他的,应当用心灵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6日是6月份的第一个主日,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的前锋村教会按照常规举行圣餐礼拜。散会后,参加礼拜的弟兄姊妹们陆续离去返家。教会的负责人召集我们几位同工、义工留下商讨事工,安排去聚会点看望信徒。正在此时,忽然听到大街上有呼喊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4,(7):12-12
今天,就我们全国基督教来说是个很高兴很重要的日子。全国基督教两会正式接受这座礼拜堂和它的附属房屋。从此,这整幢大楼归中国基督教所有,为中国基督教所用。这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我们的基督教也是个独立自主的教会,我们讲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就是中国教会由中国信徒自办,中国教会的总部不在伦敦,不在纽约,也不在日内瓦。这里才是中国基督教的总部。解放前,在这座礼拜堂做礼拜的人几乎全是英国人,礼拜结束的时候人人站起来唱大英帝  相似文献   

9.
守道 《天风》1996,(11)
目前,在一些农村教会中,把做见证作为崇拜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作见证”,就是让信徒在聚会时讲述一周来得到的主的恩典。这些教会的负责人常在信徒面前说:“不能埋没主的恩典,做见证的证明有信心。”因此,在这些教会礼拜时,当宣布“下边是做见证的时间”,气氛特别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多是讲述自己  相似文献   

10.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11.
单渭祥 《天风》1994,(收录汇总):30-32
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旧约时代起,以色列人遇感谢神的事,便要献平安祭(利3:1);新约中保罗教导信徒要“凡事谢恩”(帖前5:18)。因此我们在每天的祷告中献上感谢,有时在教会内也举行感恩礼拜。但今天的感恩礼拜不是仅为信徒个人或家庭蒙福的事而感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整个中国教会一同献上感谢。 刚才所读的经文,告诉我们献上感谢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吴志福 《天风》2018,(9):52-53
有个聚会点为了吸引年轻人,采用了现代的赞美方式。每次主日礼拜时总是鼓声震天,导致有些信徒难以安静地祈祷、敬拜。这个聚会点的敬拜方式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信徒认为这样的方式难以让人静下心来敬拜主,对于生命成长毫无益处,希望教会能够恢复传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14.
至于在何处聚会礼拜会得救这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与争论并无减少。 常有人和我们辩论,说我们到大教会礼拜不会得救,理由是“属政府管的”、“不属灵”、“大教会信仰有问题”等。更有甚者,说我们不守“安息日”等等。于是把许多人拉出原来堂点,就有了所谓小教会。 圣经上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  相似文献   

15.
陈定通 《天风》1996,(7):28-29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成立于1984年10月1日。1985年5月份的第二主日,从乡下迁到龙港定居的10多户信徒几十位弟兄姊妹在一弟兄家中开始了于农民城的第一个礼拜。龙港教会建立至今,10多年来,我们教会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6.
金微 《天风》2002,(2):53-53
《天风》编辑部: 我是辽宁教会的信徒,平时在合法登记的堂点做礼拜。有人对我说登记的教会不属灵,是属三自的,去那里做礼拜就是信三自,信三自不得救。我很害怕,信了一辈子耶稣,到头来却不得救,这是真的吗? 辽宁一信徒我国各地进行堂点登记,目的是为了让政府可以依法管理,使教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怎么会不属灵呢?凡是荣神益人的事,符合真理的事都是属灵的。圣灵“就是真理的圣灵”(约14:17),“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  相似文献   

17.
单渭祥 《天风》2023,(8):30-32
<正>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7,(8)
面对香港回归这一世纪的盛事,7月1日前后,全国各地教会同工同道纷纷举行了迎接或庆祝香港回归的感恩礼拜,为洗雪百年国耻向神献上赞美,也求主赐福香港,使她明天更美好。信徒们说,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金微 《天风》2002,(11):21
天风编辑部:我是一位普通信徒,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我们那里有一个信徒患病,教会为他较长时间代祷,结果他去世了。这件事在他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他老伴再也不来礼拜了,信徒也很灰心,许多人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20.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