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语言及其它认知的脑机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特异性语言障碍,为探索语言和其它认知的结构、加工,及大脑不同部位在语言和其它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临床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对汉语的语言障碍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将为完善人类语义知识理论、语言的表征与加工模型有重要贡献,也为发展汉语失语症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使得研究者从一个较为统一的神经机制层面了解人类多个层次的社会认知活动。在猕猴大脑F5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抽象的层面上帮助猕猴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够匹配外界的知觉表征和内在的动作表征从而通过“居身模仿”这一过程来进行模仿、语言理解、理解他人的意图及情绪这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活动。另外,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就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心理理论中的作用、了解自我-他人问题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关系、动机、经验等因素对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的调控等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毛伙敏  刘琴  吕建相  牟毅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61-2171
个体学习符号分数的一个关键是能对其数值形成准确表征。现有研究假设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是人类自婴幼儿期就具有的非符号数量表征(如表征两个集合各自的数量, 或两个数量的比例)。其证据包括表征非符号数量(尤其是非符号数量比例关系)和表征符号分数在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层面上都表现出相关性。然而要说明非符号数量表征是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 还需更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数量概念上的独特相关和因果联系, 并阐明符号分数表征形成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
手指是儿童在习得数字符号之前最常使用的表征数量的工具,大量研究都表明手指在数字认知中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仍不清楚手指在数字认知中的作用机制。综述从手指感知、手指运动以及手指数量表征三个方面总结了手指在数字认知中所起的作用。手指感知可能通过影响儿童的数量表征能力间接地影响其它数学能力;与表征量有关的手指运动可能促进了数量大小的加工。关于手指数量表征在数字认知中的作用存在两种有争议的观点:一种认为手指数量表征促进了儿童由非符号数量表征向符号数量表征的转化;另一种认为手指数量表征可能是一种数量语义表征方式。未来应该在发展、作用机制、性别差异等方向继续开展研究,进一步探讨手指在数字认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园  丁国盛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3,26(4):687-689
1 引言 探讨左前额叶的认知功能是目前脑成像研究的焦点之一。前额叶皮层占人类大脑的1/3。70年代初,鲁利亚提出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时认为,额叶属于第三机能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它对于完成很多高级认知加工,如计划、控制、问题解决等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左侧前额叶还参与了许多和语言加工有关的活动,特别是额下回、Broca区等大脑区域被研究者进行了广泛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言获得建构论认为儿童利用社会和一般的认知技能进行范畴化。通过主动的用法建构获得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大量研究分析推断: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发展的结果。通过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以及语言功能性发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数量认知关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数量认知研究近年有长足发展。文章从新近提出的独立于语言的两个数量表征核心系统,语言与精确数量运算,语言与算术事实的储存,语言对儿童早期数概念发展的影响,语言与数量认知关系的最新脑科学证据,以及语言在数量认知模型中的角色等方面,介绍和评述了人类存在依赖和不依赖语言的两级数量能力的新认识。对于是否还存在其它不依赖语言的理解数量的系统,以及这些非语言数量表征系统的认知机制,文章认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身体的不同理解促使认知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经典认知心理学视身体为不同于心智的生物物理实体。认知表征则成为沟通心智与包括身体在内的外在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经典认知心理学那里,心智是一种运算,运算的内容则是认知表征。认知表征是符号性的、抽象的,与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通道无关。身体似乎仅仅是认知表征的"载体"或"容器"。具身认知则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具身认知中的"温和派"视身体为心智中的身体,认知在其根本上是一种身体经验。因此,认知表征不是抽象的,而是身体格式的,是身体特定感觉–运动通道提供的具体身体体验。心智是一种运算,但运算的内容不是抽象符号,而是具体的身体经验。具身认知中的"激进派"则主张彻底抛弃"运算"和"表征"。在激进派那里,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认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形成认知表征。基本的心智不涉及内容,换言之,基本心智过程不涉及认知表征。认知在本质上是一种具身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再论医学文化的根——人是符号的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语言是多维关系,人是惟一通过语言社会化,以语言有世界,运用语言改造世界,可以被符号蒙骗和对符号崇拜敬畏,并且可以被符号伤害和医治的动物。人与符号的历史与现实关系决定了医学的人文特质,而这正是医学实践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20,(3):762-767
认知心理学实用性转向的根本涵义在于强调认知对于行动的效用与价值。传统认知心理学视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精确地 “表征” 世界,以便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实用性转向则强调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不是 “表征” 或 “反映”,而是指导有机体更有效地行动,认知是有 “效用” 的,它的效用就在于指导有机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认知产生于行动、服务于行动,与行动水乳交融。这些理论观点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詹姆斯、杜威等人的经典实用主义对行动和效果的强调深刻影响了部分认知心理学家,促使他们放弃表征为中心的认知观而转向行动导向的认知观。在作者看来,由于这种转向强调了认知的 “效用”,因而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掌握,是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而实现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外部客体向思想观念转化的中间通道和形式变换系统。符号化的感知、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和交往信号的根本之点。语言符号系统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中介功能与它的內在特性相互对应和关连镅苑庞幸庖宕佣哂兄赋乒δ?对一定主体有意  相似文献   

12.
人类空间记忆和空间巡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如何表征周围环境的空间结构信息,如何利用记忆中的空间表征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活动,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综述了作者负责的实验室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视觉空间信息表征、基于运动的空间表征更新,以及认知系统中的不同空间信息处理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以上问题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符号联想     
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人类文化的各种形式--科学、宗教、神话、语言、艺术等,无一不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创造文化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也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与外化.能够创造和运用符号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和文化相联结的中介,可以说整个人类文化的世界都是由人所创造的符号共同构成的.艺术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意味的特殊的符号形式.苏珊·朗格认为主观世界呈现出来的无数形式以及无限多变的感情生活,都是无法用一般的语言符号来描述和论述的,但它们却可以在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在这里,艺术形式与情感生活、生命体验,艺术语言与文化世界能够达到最直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在本质上是具身的, 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符号加工理论认为, 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语言记忆中。概念表征的具身理论则认为, 概念表征与知觉运动系统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 概念在本质上是主体经验客体时知觉与运动体验的神经记录, 而概念加工的基本形式则是身体经验的模拟与还原。关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加工引发的知觉动作变化、身体动作对概念加工的影响、抽象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等领域。今后的研究应关注符号加工理论与具身理论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16.
大脑电刺激是历史悠久但近年来才广泛应用在人类被试上的实验技术。通过对颅内刺激位点进行电刺激, 并分析引发的暂时性行为功能变化和记录位点的电位活动, 大脑电刺激技术可以揭示认知加工过程中脑区内的功能作用与脑区间的有效连接。通过对听觉语言加工过程相关的丘脑、听觉皮层、高级语言皮层进行电刺激, 现有研究发现了各个脑区的不同功能特点以及不同脑区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为进一步探索听觉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殷融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4,37(2):483-489
传统的认知主义认为概念表征是与主体的感知系统无关的抽象符号。而具身理论则认为,概念表征以主体的感觉、知觉运动系统为基础的,感知系统在概念表征中具有中心作用。然而,具身性假设无法恰当的解释抽象概念表征这一问题。这种局限性说明主体的概念系统可能具有多元表征机制:既包括感知表征以加工与身体经验相关的具体知识,也包括抽象符号表征以加工与身体经验无关的抽象知识。来自病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实验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不同类型的概念会涉及不同的表征机制,证实了多元表征存在的合理性。今后的研究应探讨各种表征机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自娩出起便开始利用臻于成熟的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各要素进行大脑表征和学习记忆。考察新生儿语音加工特点,不仅能揭示语言功能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还能对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以及语言发展对自闭症的预测作用,发现新生儿对特定语音存在感知偏好;新生儿具备独特的音素辨别能力;婴儿期语言加工的脑功能或结构指标对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建议未来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第一,严格控制语音材料的韵律因素,重新审查新生儿语言加工特征及大脑偏侧化问题;第二,揭示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睡眠的记忆巩固作用。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以高风险自闭症新生儿为追踪对象,基于纵向多模态脑观测数据,建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揭示出生早期语言发展脑指标对自闭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符号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媒介,信息传播的载体,依靠符号,我们简化了视觉的传递和交融的原本复杂的实现过程。在帮助人们重塑视觉多样化的同时也在倾诉人类视觉情感。而建筑是一种公开化、有特色的群体设计符号,建筑的形体表征,既视觉形象符号,这种建筑视觉外部符号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足以传递人们某些直接或者隐性的意义。建筑视觉符号的设计定义和内涵在于其符号所指作用和语义的转变,以及如何通过固有的视觉形象和符号能指功能达到人们某种期望共鸣以及完成某种视觉隐喻,使得同一建筑视觉形象产生多义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王永芝 《心理科学》2006,29(6):1306-1311
认知灵活性是人类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言语能力也是人类的一个关键能力,无论是个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或者是语言在促进个体认知灵活性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低估的重要问题,但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却极其少见。以认知灵活性研究中经典的演绎范式DCCS任务和经典的归纳范式FIM、FIST任务为基础,从认知灵活性中对言语能力的探究、言语测验中包含的认知灵活性、以及两者共同的基础———表征能力等三个方面来阐明认知灵活性和言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了认知灵活性和言语能力之间的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