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烟,早已不是男人的专利品!据统计,在每年递增的2%烟民中,有相当部分是女性烟民——浙江省城镇成人吸烟率为40.2%,其中2.76%为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烟民的增加更为显著:杭州某高校的调查,女学生吸烟占总吸烟人数的31%,年龄且集中在20—24岁。在一些女生寝室里,香烟与化妆品公开“陈列”成为一大风景。更有一些女生以入睡前的“夜谈会”中大抽特抽作为一桩乐  相似文献   

2.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约有1/4人口的烟民,已位居世界男子吸烟七强国,其中,大中学生的吸烟率已达22.5%,且有吸烟女性化和年龄下移的趋势。尽管“世界无烟日”已几易春秋,但中华大地依然烟雾缭绕,烟火旺盛。吸烟有害健康,于体不利,此乃国人尽知,然吸烟之风为何日盛且波及幼小一代?只要通过学府这方净土上的青少年嗜烟者稍事心理评析,不难从冉冉升起的烟怪圈背后,探出莘莘学子的吸烟心态。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女人吸烟,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把这类女人打入另类,甚至把女人吸烟与坏女人划上等号。如今城市女性烟民越来越多,她们从事的职业、身份各不相同,对于吸烟,她们也各有心态。笔者发现,许多女人吸烟,与某些男人喝酒差不多,有点儿借“烟”消愁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实话实说     
1、资料到某地开会,临走,主人说:“等等,每人带份资料走。”回来打开一看,那些资料实为极品香烟。词典上这样解释“资料”:生产或生活的必需品。香烟,对于烟民来说,是必需;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非也。倘把极品烟转化为礼品,便产生了共性,则是人所必需了。礼品...  相似文献   

5.
香烟,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物品。吸烟的危害也为多数人所认识,烟民的队伍日益缩小。“吸烟是不良习惯”的认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二战前在日本,香烟是由国家控制的专卖品。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为筹集军费和限制尼古广的危害以保证战车力,曾将烟厂全部控制在国家了中。人那以前,日本的烟厂全部是私有企业。过去,东京银座的岩谷商店里出售一种著名的“天狗”牌香烟,此烟销路极好。为此,该商店被人们称为第一纳税大户。我父亲对“天狗”牌香烟,也是嗜之如命,每天消费量惊人,是一地地道道的“超…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为何这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身大学校园,时常听到学生们这样的一些诉苦:“我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活得没劲透了!”“我老感觉心烦、空虚、无聊!” “有勤奋学习的必要吗?” “考研吗?考上又怎样?”如此等等。囿于这些困惑,难以走出迷惘,世界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灰色,他们的心情总处在烦躁不安、空虚无聊、干什么都觉得厌倦的状态之中。 大学生为何这样?为弄清缘由,我们有必要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李虹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目的是探讨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根据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大学校园压力被定义为学习压力,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并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般健康状况和自尊,也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研究问题是:(1)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2)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3)个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4)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同时建立了4个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和相关设计原则,并采用回溯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全部4个理论假设。研究结论是: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驱除心的魔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凝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上海、北京、广州、天律等大城市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有些高校近半数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心理障碍达31.13%;一些地区的高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精神疾病而自杀的问题;第四届高校卫生保健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李虹  梅锦荣 《心理科学》2002,25(4):398-401
本研究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探讨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第二,分析大学校园压力的特点。研究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研究一)采用开放式问卷方法探讨大学校园的主要压力源。第二个步骤(研究二)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确定压力类型。第三个步骤(研究三)采用量表测试方法分析大学校园压力的特点。主要测量工具为《大学生压力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两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1295人。结果显示:大学校园压力的主要类型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大学校园压力的主要特点是:日常烦扰所产生的压力为主要压力,而突发性消极事件并非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生源类别的多样化、学生个体思想特征的复杂化、行为方式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如何?笔者在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0名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回答信不信宗教,若不信,信什么,理由何在?若信,信哪种宗教,原因何在?等等。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宗教“可信可不信”、“说不清”、“很模糊”、“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有1180人,约占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在所调查的学生中,除去10.64%的人因种种原因尚未考虑这一问题外,89.36%的大学生都曾积极考虑或正在考虑这一问题。许多人表现出明显的紧迫感。谈恋爱、找对象已成为大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机体,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校园公共空间的解析和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分割情况进行研究,将对学生行为的关怀融入到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设计出以人为本和与社会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里悄悄出现一种“移民”时尚。不少大学生打点行装,走出公寓,在校外筑垒起自己的“小巢”。同是租房,心态各异。求宁静租房做学问Z 君对缪斯女神情有独钟,平日舞文弄墨颇有才气。近闻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淡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有些学生虽已成人,但从未想到为父母分忧,从未想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虚度光阴,学业荒废,以致留级、退学,这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国家。道德观念的丧失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而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全民中开展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以及对全人类负责的意识.从整体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是认同的,关心国家、社会和自我的发展,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为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在教育方法上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与社会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里充溢了各式各样、各方各面的文化现象。我们通常将其中在某一时期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广的称之为主流文化,而将那些虽然存在但影响颇微,或只是昙花一现的文化现象归为非主流。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个体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面,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极为关键——一切外在都只能通过主观内在才能发生作用,并且其作用的性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内在。甫人大学校园的新生(我们一般将之定义在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的上学期),对周围环境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来节日在大学校园里备受追捧。笔者担忧,大学校园浓郁的"洋节"风是否会冲淡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来研究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洋节"的态度,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目的是既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又要借鉴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元素,以此来思考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和传播,形成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没有不逃课的,如果你说你上大学期间从不逃课,那么你一定有资格去申请优秀大学生奖了。大学校园里遇到了,彼此问一声“哎,今天又逃了?”那种感觉,就象老北京在胡同里遇到了。彼此问一声“吃了吗?”学校规定,一学期旷课课时不能超过十节,超过以后就要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