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主观方面 4.灵证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2∶1)这里的死是指着灵死,活是指着灵活.《诗篇》23篇说:"他使我的灵魂苏醒."(参诗23∶3)在浪子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一个奇迹:"他醒悟过来."(参路15∶17)这是福音的大能.奥古斯丁曾经生活糜烂,死在罪中.享受罪中之乐的同时,灵魂却在神的震怒之下.一天,他在园子里,听见邻近一个屋子中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拿着读吧!拿着读吧!"  相似文献   

2.
阿们!     
摩西下山,召集人民的领袖,把上帝命令他的事一一告诉他们。以色列人民一致说:“我们要遵照上主的话”做…… 摩西听了上帝愿意收以色列人为他的选民以后,他真是喜出望外;即刻下山,召集人的领袖把上帝要指定他们为子民,要成为神圣的国民,作侍奉他的祭司都告诉他们,他们兴奋得不得了,一致说阿们,愿意遵照上帝的话去做。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美、最光荣的日子;他们也是代表全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4.
慈父的爱     
李珊  ;吴新望 《天风》2014,(8):16-18
《路加福音》15章中,耶稣对众人讲道,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十分不服气,窃窃私语,对耶稣接待罪人并与他们吃饭很不理解.于是耶稣用了迷羊、失钱、浪子的比喻,告诉他们天父上帝莫测高深的爱,使他们明白: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父眼中的欢喜与价值是何等的大!让我们通过耶稣所说的父亲对浪子的爱,来领悟上帝对每一个人的爱.  相似文献   

5.
若霖 《天风》2013,(1):49+58
乐晏廷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外婆信主,受过婴儿洗.他6岁时为聚会的老年弟兄姊妹司琴,7岁的时候,外婆得了癌症,他就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医治外婆,并且许愿说如果外婆好了,自己愿意一生奉献服侍上帝,为主而活.然而,当上帝垂听了他的祷告之后,他却一再忽视自己曾经的许诺.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湖北省体改委股份制改革事务所、《中国经济时报》湖北记者站、中国飞天集团等单位工作,可谓事业有成,人生得意.直到他34岁的那一年,他的人生遇到很大的打击和变故,一下子连工作都没着落了.此时,他才恍然醒悟,记起了曾与上帝立下的美好约定.  相似文献   

6.
滕吉菊 《天风》2005,(11):6-7
经文:路15:11-32卢云以圣经为题才在他所著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里对浪子的比喻当中,小儿子、大儿子、及父亲的人性有很精辟的见解。甚至他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里,因为他看到自己在比喻中是那个浪子,又是那个大儿子,他还看到自己应该作那个父亲。在浪子比喻中这三个角色中,他探讨了世人怎样离开神,成为浪子,也探讨了人心灵深处真正的渴望。让我们从他的角度来看看小儿子、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结,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加尔文从圣灵的描述来证明圣灵的神性说到圣灵神性的直接证据,加尔文说,《圣经》在论到圣灵时毫不犹豫地用"上帝"这称号称呼他。保罗之所以说我们是上帝的殿,是根据圣灵居住在我们里面(林前3:16-17,6:19;林后6:16)。"我们不要轻看这事实,上帝在《旧约》中多次预言信徒将作他的殿,而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就是这预言的应验"。奥古斯丁清楚地论到:"假设上帝吩咐我们用  相似文献   

8.
信仰     
我相信上帝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可以在爱中成长。我也相信上帝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如太阳存在于每一朵花的色彩和香味之中一样。即使是我、在眼前一片黑暗之中仍能看到上帝的光明;在耳边一片死寂的缄默之中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耶稣基督的教训生活在世界上。只要我们都能服膺他的诫命“彼此相爱”就可以迎接极大的快乐降临这个世界。我相信可以按照上帝的宗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样,每个人都会爱众人。若盼望人家如何如何待自己,自己也必须如此如此地待人。我相信每个人的福…  相似文献   

9.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10.
孙锡培 《天风》2006,(1):16-17
从《约伯记》看神允许苦难存在的原因,我想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确实是由于个人的罪譬如:一个人荒宴醉酒,吃喝嫖赌而导致生病,这是罪的工价,那么神要藉着难处来提醒你,管教你。我常想浪子出去,若一帆风顺的话,他不会回来的,于是神用饥荒招他回来,所以他醒悟了,所以有时人犯了罪,是神的管教。神的管教表显了神的爱。别人的孩子犯错误,你不会管教他,自己的孩子犯错误你才会去管教他,所以如果确实是因个人有罪,个人远离了神,个人贪爱世俗,做了很多基督徒不该做的事,那么他们是得到了罪的工价,罪的报应,这个情况下,神要提醒他们,圣灵在他们里面要他们“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圣灵在他们里面提醒他们,提醒不行,圣灵为他们担忧,还要做,那么神的管教来了,对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应该从今以后把  相似文献   

11.
仰望     
《天风》2020,(6)
正"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诗34:5)经文:诗34:5仰望,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特殊恩典。人类可以随时抬头仰望,仰望蔚蓝的高天,仰望浩瀚无际的穹苍。在圣经中,天,也代表上帝。《马太福音》称上帝国为天国;在浪子回头的故事里,浪子对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参路15:21)显然,天是指上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有形的天是指穹苍,无形的天是指上帝。唐朝编撰的《随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书上说:"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天。"  相似文献   

12.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536724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柄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  相似文献   

13.
黄昏时,一个老迈的父亲与久别的儿子重逢,我们听不到激动的大呼小叫,只有无声的泪水,在黄昏时流淌。黄昏时,轻轻说声再见,再见,昨天。这是回家的浪子与昔日的道别。《浪子回头》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668-1669年,262X205.1CM,现藏俄国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浪子回头》表现的是圣经中的故事,取材于《路加福音·浪子的比喻》,经文大意是:某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的一切所有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  相似文献   

14.
醒悟的浪子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他向天  相似文献   

15.
〔治愈胎生盲人〕耶稣从圣殿里出来,在路上看见一个生下来就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老师,这个人生来就瞎眼,是谁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呢,或是他父母的罪?”耶稣回答说:“他瞎眼,与他自己的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在他身上显扬天主工作的大能。趁着白天,我们应做派遣我来者的工作;黑夜一到,就没有人能工作。我在世上的时候,我就是世界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到熙洛阿池(拉Siloe,英Shiloah,Pool of Siloam,史罗亚池,西洛厄池,西  相似文献   

16.
冀慎杰 《天风》2003,(1):42-43
时间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就是对上帝犯罪,时间对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为主而活,为主打美好的仗。一年有365天,我们每一天应当做什么呢? 一、背负十架 主耶稣的一生是背负十字架的一生。对于每一个愿意跟从他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丁施恩 《天风》2009,(9):8-9
经文:出8:-10: 基督徒需要明确祷告的对象,就是上帝.让我们一起思考祷告的几个"度": 一、祷告的角度 <出埃及记>10章16至17节记载:法老急忙召了摩西、亚伦来,说:"我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又得罪了你们.现在求你,只这一次,饶恕我的罪,求耶和华你们的神,使我脱离这一次的死亡."请注意,法老请求摩西赦免他的罪,他求的对象错了,祷告的角度偏了,因为我们乃是向上帝祷告.  相似文献   

18.
大二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经济类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做报告的人总希望在下面听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甚至头都一时间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眼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老师跟着提问,故都不愿意让专家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摸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停顿一下给大家插一个小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也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  相似文献   

19.
醒悟的浪子     
曹惠云 《天风》1997,(8):41-42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20.
冀慎杰 《天风》2002,(7):32-32
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被罗马帝国派驻犹大省的巡抚本丢·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无罪之身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世人的罪,完成了父上帝对世人的救赎。千百年来,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靠着十字架的功劳,藉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蒙恩得救,罪得赦免。十字架是救恩的象征,是荣耀的象征,正如赞美诗216首中提到的那样:“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十字架的光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来归向主,成为主的门徒。一个真心悔改,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的人,他(她)一定会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主。感谢主的恩典!他把我们从万人之中拣选了出来,引导我们走上了十字架的道路,使我们成为同路人。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