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晶  龚海梅  谢作灿  丁洁 《心理科学》2002,25(3):303-306
通过对13个班级共67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出194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自尊水平、自信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外貌与体能在学生异性交往中影响不大。(3)高中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和认知失调。(4)对异性交往行为的归因表明,学校环境和学生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努力程度,会对异性交往及其效果产生影响。(5)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对异性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心理发展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年轻人随着身体的发育与性的成熟,越来越关心和向往与异性同伴的交往。他(她)们与异性的交往心理及其表现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我国在实行开放政策的当代,年轻一代与异性交往心理的发展,必有许多新的特点。为了研究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各阶段学生与异性交往心理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
求助者因与异性交往时控制不住紧张、害怕而回避与异性的来往,患上异性社交恐怖症。通过综合运用认知疗法、激励法、系统脱敏法等治疗方法与技术,树立了交往的信心,摆脱了异性社交恐怖症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量表.对1,3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是由主动性、困扰性,礼节性、策略性和广泛性等五个因素组成;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有策略型、疏远型、中间型和开放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三、特殊的家庭作业:与10位异性交往 我提醒梅子:不论我们在咨询室中把与异性交往问题谈论得多么深入,不论她把作业写得多好,都不能代替她在现实中与异性交往的实践。我能帮助她的只是找到形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帮她发现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学里,总会出现一些男女生交往过密、卿卿我我的现象,许多人称之为“早恋”,关于是不是这类行为就界定为“早恋”,值得商讨,因为“早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在这里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即指在中学生男女同学在交往中,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和表现。中学生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怕自己的子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听到老师反映子女未处理好异性交往关系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限制异性之间 正常的交往,“男女之大 防”、“男女授受不亲”,这些 封建道德要求,今天在一些 人的头脑中仍然起作用,特 别是在婚后和恋爱过程中, 对于异性间的交往,更易引 起种种怀疑、议论和责难。 1986年,我们在天津市927 户城市居民中进行调查。对 于“婚后与异性交往”的看 法,其中认为“应当只限于 工作中的交往”的186人, 占20.1%;认为“可以自由 交往朋友220人,占23.%; 认为“交往应有一定的界 限”的482人,占52%;认 为“绝对不可以”的39人,占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忽视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对此,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1.
导语;这里的结交异性,即包括平时生活中的异性交往,也包括恋爱中的异性交往。你善于结交异性吗?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请在每个问题后面,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问题:1.在你倾心的男性面前,你总是对自己身旁的女伴缠绵多日,显露出超乎寻常的温柔细腻吗?A.是的;B.不清楚;C.不。2.你深深懂得双方熟悉了6交往才有进展的可能,因而,为了创造更多接近目标的机会,你总是主动去他(她)那儿讨教或借点什么,而所借的东西通常总是他(她)所喜欢的吗?A.我仅知道这是一种技巧;B.不去;C.是这样的。3.在热闹喧嚷的社交场合,当你感受到对方持续…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情感,然而是否每 个人在同异性的交往中都必然会产生出爱情呢?答 案是否定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只具有萌发爱 情的可能性,而不具有产生或获得爱情的必然性,也 就是说爱情的形成带有机遇性。这是因为: 第一,爱情不是人的自然生理要求。我们所说 的现代爱情是指异性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在气 质、兴趣、情感志向、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共鸣和倾 慕。体现着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的统一, 感性直观和理性审度的统一。显然爱情不是一种生 理现象,不是人的情欲冲动,只有在两性结合的自 然、生理的因素中,加上精神性的因素作为异性选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堂为比赛而设计的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于主题自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把目标锁定在青春期异性辅导上。职业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其性心理正处于异性向往期。他(她)们对异性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接近意愿,但他们对异性的向往并不表现为对爱的渴望,而主要是求得心理和情绪的接近。现实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的关系,而且很多教师对此要么明令禁止,要么晦涩不明,使得异性交往这原本活跃的区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导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少年性发育现状及其对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及16PF人格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4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与异性交往愿望及性冲动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性成熟的青少年的多种人格特征与未成熟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心理方面很不成熟,对手淫、性冲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问题较多,性发展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个少女都有自己短暂的暗恋史。情窦初开的少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如果发现了自己爱的人或爱自己的人,都会油然产生暗恋。短暂的暗恋不算病,如果长期沉溺于暗恋不能自  相似文献   

16.
三月烟花千里梦——郁达夫与日本女性的恋爱及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日本期间,郁达夫与异性的交往,有放浪形骸、荒淫无度的一面,但同时也不乏有纯真无瑕的爱情和友谊.他不是不想爱,也不是没有条件去爱,更不是不敢去爱,而是冷酷的社会现实迫使他不得不放弃这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朝夕相处,要主动占领性教育的阵地,把性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积极开展“阳光性教育”.注重性教育的系统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好异性交往的尺度.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接触和调适能力.努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呵护着。  相似文献   

18.
少男少女踏进青春的门槛时,自然而然要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异性交往的烦恼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初恋,开始的感觉是这样的美好而单纯。然而就是因为它单纯,所以也脆弱。它往往是近不及待、无比强烈地开始,但当这种爱表达给对方后,不一定得到对方的认可,被对方接受,这可能使你感到失落,第一次尝到“爱”被拒绝的滋味。  相似文献   

19.
家是一个世界。外边,又是一个世界,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有春夏秋冬的景致,有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家的世界却常常是很无奈,恋爱时如胶似漆的情侣,表情一旦被定格、装框,再端挂在墙壁上,就变成了一种夫妻身份的影像证明,很少再被双方动心地欣赏了。柴米油盐的单调话题,乏味无聊的日子,模糊了“相看两不厌”的感觉,人的情感也渐渐向外边的世界亲近。很多夫妻在婚后,不仅保持着与原来的同性朋友交往,而且还明里暗里保持着与异性朋友的交往,结交新的异性朋友也成了一种新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与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