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制人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1997年2月发布了英国科学家魏芒(I.Wilmut)博士,成功地催生了无性生殖的“复制绵羊”(又称“克隆羊”),引起人类“复制人”的争议。尽管将来科学家“复制人”成功,是否人类已“创造人”?是否人已可以推翻神所启示的圣经?是否人已可摇撼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这牵涉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特此加以分析,以可解疑。 1.何谓“复制人”? “复制人”其实就是“无性生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信仰,是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信仰,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田力克语);另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神圣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用赵紫宸的话来说,“基督教是基督”.但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借着文化加以表达、加以传播的,离开文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即便是基督教经典和基督教教义的形成,都离不开其形成的文化处境.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4.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以“本地化”为理想的诠释活动。但是“本地化”既可能转变或者再造原有的文化,也可能使外来信仰被原有文化所融合甚至消解。本文试图处理与此相关的两方面问题:第一,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地化”诠释、特别是实际的接受,是否反映了“本地化”的理想形态?其“本地化”的历史与现状,能否使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中获得合法性身份?第二,基督教对当代中国人的针对性意义何在?是否可能通过诠释基督教思想中的一般价值,为“本地化”赋予新的涵义?在指出“本地化”与“处境化”所面临的困难之同时,本文试图描述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中的“非宗教性诠释”。  相似文献   

5.
王正瑞 《天风》2007,(19):31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哥白尼、法拉第、波义耳、林奈氏、巴斯德、巴斯噶、霍顿、虎克……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基督教?因为圣经中大量的科学预见逐渐被他们所发现,因此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认识了神。基督教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而基督信徒也是发展现代科学的中坚力量。圣经不是一本科学专著,乃是一本论述神的创造,神对人类救赎、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圣经中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据1982年统计,全世界信奉基督教的人数已达15亿人,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其中天主教友达9亿人。两千年来,天主教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了巨大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虔诚地信奉天主圣教,对公教信仰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精辟的论述。在此辑录一部分,与读者共享。——编者。祈祷并不改变天主,却能改变祈祷的人。(索伦·基克加)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天风》2009,(2):2-2
<正>·你是否为基督奇妙的救恩而惊叹愿意为主见证你的信仰经历?·你是否为基督恩膏的教训而折服愿意与人分享你的读经体会?·你是否为基督教会的成长而感恩愿意与人交流各项教会事工?  相似文献   

8.
2月6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基督教两会”)、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国基督教两会总部联合举行座谈会,深入揭批“法轮功”。参加会议的教牧人员和信徒一致认为:在李洪志妖言蛊惑下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更加充分地说明同“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长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大家认为基督教界在认真组织揭批“法轮功”的同时,要加强教会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广大信徒的信仰素质和爱国主义觉悟,增强基督教对各种异端邪说及各种邪教的免疫能力,在社会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9.
1996年7月4日上午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李·安东尼先生(Mr·Anthony Lee)应邀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巴哈伊信仰在美国——一种成功地综合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的学术报告。 安东尼先生介绍说:“许多学者在研究美国的巴哈伊教信仰时,总是把它归于伊斯兰教范畴。而事实上在美国等地出现的巴哈伊教自身已否认他们的宗教是伊斯兰教,许多普通的巴哈伊教信仰者甚至根本不知道巴哈伊教有伊斯兰教的根基,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完全象基督教徒那样进行宗教活动。在美国巴哈伊教已成为一种成功地综合了基督教和伊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但是一生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基督教)的联系;第二部分从“关于宗教的本质是否可以言说”、“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与激情”、“上帝是谁?”“信仰上帝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会内部,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不相干”,“基督徒和其他人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问:“基督徒可以跟不信教的人结合吗?”再推而广之,我们又会问:“基督徒能否跟不信主的人交朋友?或者说,能不能跟不信主的人交往?”我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是人类社会群体里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不与外界交往和接触,不与持不同信仰(或者没有信仰)的人来往,自我封闭、自我隔离。事实上,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会人际交往(包括国际友好往来)。中国的基督徒和不信教的广大群众一直长期生活在一起并结下了深厚…  相似文献   

12.
齐泽克所说的"基督教内核"或者"基督教遗产"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与其说这是讨论信仰,不如说是以基督教的信仰结构为例,对意义生成与建构之普遍过程的一种分析。无论我们是否认同齐泽克,神学和一般的人文学术都可能由此激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9)
<正>基督教读经的传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开教以来一直保持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从上帝转移到人自己;而信仰的标准也从圣经、教会传承转移到感官和人自己。人的感观能否成为解释圣经、诠释衡量真理的标准?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思考下,我整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宗教和伦理问题被提了出来。大众目前普遍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中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因素产生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神学生对我说:“基督教若不宣讲末世,那还叫基督教吗?基督教若只是一个道德论坛,那与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又有什么区别?”言下之意,今天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已经改变了,不再“正统”、“属灵”了。在某些人看来《圣经》只有一本,教义只有一套,那么神学也只应有一种,是不会变,而且是不可变的。 那么,人对上帝的认识是否  相似文献   

16.
李栋 《天风》2007,(7):9-10
——反映出基督教信仰的本质。“神是个灵,敬拜他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他。”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上帝,但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郭为 《天风》2014,(10):56-57
前不久,在苏丹发生了一起“逼迫基督徒放弃信仰”的事件,让我再次深思做主门徒的代价.一名叫梅里·易卜拉欣的怀孕妇女因嫁给基督徒并且改信基督教而被判死刑.据她的丈夫丹尼尔说,她在监狱里被迫带着锁链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当地法院给了她两年的宽限期,在孩子断奶后,她会因背叛伊斯兰教而被鞭笞100次,随后处死.穆斯林法官已经给了易卜拉欣生存的机会,如果她放弃基督教的信仰成为穆斯林,可以免于一死.但是勇敢的易卜拉欣说:“要处死我就快点动手吧,我不会改变我的信仰,我拒绝改变信仰.我不会放弃基督教苟且偷生!”易卜拉欣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畏惧,勇敢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这让我想起德国神学家潘霍华的那句话:“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他是召他来为他死.”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主的门徒必须具备毫无惧怕、决不妥协的心志,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借助于标准化开放式访谈法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网络的示范和导引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因素,“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教义与礼仪通过对信仰者人格的转换逐步实现其信仰的内在化。本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会使宗教成为替代或补偿性因素而为更多的人选择,但宗教徒的信仰内容中所包涵的不仅是神秘的宗教经验,而且集结着许多世俗生活的需求和渴望,需要理性客观地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教会在天父的带领下,经过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洋教”的形象,为教会今日的兴旺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应当感谢赞美三一真神。今日检讨一下教会的形象是否还有问题呢?只要了解一下社会对基督教的印象就可以肯定地说,有的。 除了在圣洁、行为、彼此相爱等方面的形象还有缺陷之外,我认为,主要是在信仰的表现方面还不符合圣经救恩真道,不符合上帝的旨意。目前社会上对基督教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世界,假的东西太多,假的内容太杂,几乎遍行世界的每寸地土,几乎充斥尘间的每件事物,人们被“假”害苦了,害怕了,故而人人说恨“假”,事事讲防“假”。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贴上“谨防假冒”的标签,让人提高防“假”意识和辨“假”水平。在基督教信仰里,是否也存在着“假冒”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现在,让我向基督徒们发出一个“谨防假冒”的呼声,并且献上些许防“假”打“假”的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