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反叫娴,是那种温柔善良的女子。她一真在为自己的未来编织着美丽的梦。她觉得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她看过很多于爱情生活的小说。小说中的爱情婚娴生活都有着种种的缺陷,那是她不喜欢也不能接受的。她在心中为自己的婚姻生活设想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3.
张远来 《天风》2013,(12):40-41
不久前,有一位牧师感慨这样一件事:他去一间教会证道,结束后很多信徒纷纷表示自己听了道很有帮助,并向牧师表示感谢。其中一位姊妹上来与牧师交谈,当她了解到讲道牧师是某会中人,便扭头离开,并自言自语说:“想不到某会的牧师也能讲出这样好的道?”  相似文献   

4.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心理障碍,如嫉妒,每次单元测验我都想超过同桌,假如她比我考得好,我就很生气,甚至不想搭理她。另外,我不敢跟男生说话。一开口就脸红心跳,显得很不自然。请您帮帮我。  相似文献   

5.
小雅怡情     
正我说的小雅,是指生活中的小情小趣。非常喜欢"小雅"这个词,它从《诗经》里走出来,源远流长,带着古韵和芬芳。虽然《诗经》里小雅部分大多写战争和劳役,但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变迁,我觉得"小雅"已经变成有点小家碧玉色彩的一个词,她小巧温婉,妥帖可亲。大雅是高不可攀的,总让我想到那些高深莫测的艺术形式,是需要仰望的。电影《私人订制》里,那位可笑的"雅过敏患者",一定是受不了大雅的冷峻严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信仰宗教的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总是对宗教职业者怀有好奇感。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宗教的理解已不像以前那么狭隘了。但是许多人对牧师特别是女牧师仍很陌生,甚至存在许多误解。 最近我走访了北京缸瓦市基督教堂的副主任牧师杜凤英、上海基督教两会的沈恩贞、安徽神学院的陈宽容等女牧师,通过与她们的接触和交流,使我对女牧师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改变了过去许多模糊认识,我想告诉大家: 她们并不神秘。 她们跟生活中的你、我、她一样,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牧…  相似文献   

7.
教堂幽默     
<正>篮子干净了每次牧师讲道完毕,总是见到有位老姊妹与牧师握手,并滔滔不绝地称赞牧师的讲道精彩。某主日,这位牧师问她:"还记得我今天讲了什么吗?"她说:"不好意思,我年纪大了,不记得了。"牧师说:"一句都记不起来吗?这对你可没啥帮助啊!"老姊妹强调说:"不,牧师。看起来我听道好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8.
张姚 《天风》2018,(6):37-38
当美国人1907年开始在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过母亲节时,1909年就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当时华盛顿特区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倍加思念已故的父亲,也很想有个纪念父亲的节日。于是她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了本会的牧师,得到牧师的支持后,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样得到州政府的赞许,乃定下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08,(7):29-29
前些天,一位姐妹在QQ上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教会的牧师年纪并不大,却得了绝症,许多信徒对此疑惑不解,也有人因此而信心软弱.听完她的讲述,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和她探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就事论事,和她有较长时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11.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杂志社:我在学佛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疑问,希望得到回答,前几天,有幸得到《佛教与生活》一书,是某法师把佛教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阐述,此书非常好,直指人心。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觉得自己信佛后似乎毛病反而多了。我信仰佛,成为一位皈依弟子时间并不长。但我觉得自己很有所得,并感到时时在得佛的加持。在这同时又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很孤僻,不爱接触人,没事基本不出屋,与人交往、接触后就会增加许多烦恼。在与亲、朋相处中又觉得自己变得很小气了。以前在亲、朋面前是很大度的,破费几十是不犹豫的,心想,你让我花…  相似文献   

12.
杨友文 《天风》2008,(19):12-13
牧师夫妇,山根牧师在此牧会已40年了,他很热情地解答我提出的所有问题.该堂已有58年历史,是战后由当地日本人建的.有30多名信徒,老人居多,不参与任何教会事工,山根戏谑地说从写周报到打扫厕所都自己干.  相似文献   

13.
戴丽贞  景健美 《天风》2016,(4):32-33
正一、立志奉献戴丽贞牧师今年98岁,1918年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戴仰钦牧师是基督教卫理公会牧师。她四岁入松江慕卫女塾附属幼儿园,后来就在慕卫女塾念小学和初中。卫理公会女布道会成立10周年举行庆祝会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最后一天有"立志奉献",戴牧师姐妹三人都到讲台前跪下,奉献自己。戴牧师说:"那个时候小,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到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很快乐,现在生活却过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然后,我们沿着种满松香树的敦化南路散步,人声与车流在身边奔跑,有时我感觉这样看着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奔向何处的车流,总像是在看一个默片电影的段落,那样匆忙,又那样沉寂。我身边的中年女士向我倾诉着生活与学佛…  相似文献   

15.
江肖文 《天风》2009,(5):30-31
编者按:姚贤慧虽身居国外20年,但她心系祖固、心系教会、心系家园.她生前曾经多次提起要与子女一起到她工作和生活过的故地去走走看看,和旧知亲友话话家常,然而力不从心……她立下遗嘱"叶落归根,归土还乡".2008年10月,长子江肖文牧师偕家属将母亲姚贤慧骨灰送往苏州基督教公墓与父亲江文汉合葬;同年11月1日,在上海国际礼拜堂举行追思礼拜,中国基督教咨询委员会主任曹圣洁牧师和老同工沈承恩牧师,洪侣明老师以及国际礼拜堂、基督教青年会的同工同道参加了追思礼拜.  相似文献   

16.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题目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的,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是大清早,以免他人很紧张;写作的时候,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  相似文献   

18.
正我1996年进电影学院,傻不愣登地背着包进了电影学院之后,在我们班里边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美女帅哥,然后就碰到了我的初恋。那会儿我真的觉得她很漂亮很好看,我觉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到那么好看的女生,可是她拒绝我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拒绝我,后来她告诉我说,"因为那会儿你太胖了"——那会儿我一百五十多斤,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天风》2019年第5期封底内页"新书推荐"中,推荐了《为你烦恼的生活支个招:牧师告诉你100个"怎么办"?》一书。读完这本书后,只觉得此书很"通天气",真"接地气"!通"天气"是因为此书的解答立足圣经的教导,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接"地气"是因为此书的作者单渭祥牧师根据多年的牧养经验,用问答的方式,针对弟兄姊妹容易遇到的教会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现实生活处境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对诸多疑难杂症辨症施治,令笔者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20.
张少华 《天风》2006,(19):2-5
伯大尼的马利亚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伟大是体现在平凡而又不平凡之中,她是在入世中过着超世的生活。她在一个很不完美的处境中,与主同行,完美地荣耀了基督,见证了自己伟大的信仰,蒙神永久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