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年过半百,眼睛老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一天,我正在很吃力地读着一张报纸,孙子问我:"爷爷,你也有近视吗?怎么也看不清呢?""爷爷的眼睛不是近视了,是老花了,看东西放近了看不清,放远了才看得清。"我说。"爷爷,我们正好反着来呢:我放近了才看得清,而你放近了却看不清;我放远了看不清,而你放远了才看得清,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是一种生命的规律。但在生命规律之外,是不是透示着一种上  相似文献   

2.
不是爱情     
一爱情是什么?爱得你死我活,爱得神魂颠倒,爱得神智不清,爱得没有你我就要死了,除了你之外,我什么都不要,汽车不要,洋房不要,名誉不要,事业不要,朋友不要,甚至连父母兄弟、连生命都可以不要!这算不算是爱情呢?当然要  相似文献   

3.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我用我的大脑反复发出指令,于是,手指就反复地动。你会说我傻,但是,就算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6.
也谈神鬼     
人类是大智的动物,能用木头刻成神像,经常烧香跪拜,得到一种心理的靠山,消除内心的恐惧,获得安慰和快乐,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有这个发明.但人类也是最愚蠢的动物,因为最愚蠢的牛也不会去跪拜木头的.人类如此,岂不是大愚?神这个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而实际上是无的,“有“与“无“只是人的大脑中有无神的信念.象电脑一样,有没有输入神的信息.你不信神,大脑中无神的信念,神像只是一块木头,将这块木头改装成水桶便是水桶,木头绝对不会报复你的.你信神了,这木头就是神圣不可触犯,就有很大的“法力“.如果您不崇拜它,对它不尊敬或触犯了它,这木头就要“报复“你了.……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文明,就象长河之水,奔腾不息。人类社会的礼仪也象这长河中的朵朵洁白的浪花,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绚烂多彩,美妙动人。但是,曾否有人想过这朵朵浪花来自何方?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它们就象莲花一样,根  相似文献   

8.
活着就美丽     
段利坚 《天风》2005,(8):F004-F004
野地里开满了百合花,一朵朵多么美丽,然而,明天她们就要被丢在炉里。百合花的生命是多么短暂,然而她却开得那么精神,那么灿烂,比所罗门荣华的穿戴还要美。是啊,这小花明日就要丢在炉里,她为什么不悲哀地垂下头呢?为什么不变得暗淡难看呢?她有充足的理由悲伤,因为生命短暂;她有充足的理由垂头丧气,因为她渺小而卑微;她有充足的理由哭泣,因为她柔弱而无力抗击命运,牲畜可以将她踩踏,野火可以把她烧尽,就算一世平安,结局也是被秋风吹干,被投进炉堂。小百合花呀,连我都为你哭泣,而你却那么欢逸;我都为你悲伤,你却如此美丽;我垂着头,你却迎风绽放明朗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神的家     
张勇 《天风》2006,(19):25
基督的到来把分散的小家组成一个彼此相爱,彼此接纳,合而为一的大家。提到家,人人都不陌生。各人有各自的家,它是否给你带来温馨?在于你的经营。家,应该是你疲倦之时的休憩之地,是心灵忧伤之时得到慰藉之所,是你失去一切,朋友疏远,仍然接纳你的地方,是你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惦记的地方。试问每位基督徒:你心向往的家是什么样的呢?你认为你拥有生命的姿彩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正儒学在当代的开展虽然如火如荼,但实际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以致人们褒贬不一。那么,儒学应该怎样开展呢?这里拟借助"人类精神生命"维度,基于"传承"与"创新"内涵,尝试性地提供些许或有积极意义的思考。儒学为什么要传承?有些朋友较多强调其特殊性,即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这种思路自然值得肯定。但儒学之所以应该被传承,或许更应从其作为"人类精神生命"的维度来肯定。这是因为:其一,传承儒学是对人类精神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开始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  相似文献   

11.
艺术心理学的问题属于那些使心理学和美学彼此交叉的和二者相互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并且研究得很少。这两种科学之中究竟是哪一种首先对这些交叉问题的现状负责呢?研究这些问题中的主要作用究竟属于哪一种科学——属于心理学还是属于美学呢?那些纯方法论的见解要求承认,这种主要作用属于心理学。诚然,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种 子     
正雨,是云朵洒落向地面的种子吗?雪,则是头顶上整片天空的种子吗?那么,这是多么精致玲珑、美到极致的种子啊。用这种想法来看待事物确实有趣,而想到种子与生命的关系又总是令人感动。因而,我会把河滩上众多的鹅卵石看作是河流的种子,树上的鸟巢呢,也称得上是这棵大树的种子,我生活着的村庄不妨说是无限山河的一粒种子,而我则是属于村庄的一粒更加细小的种子。凡是种子皆有生命,皆存希望,皆需珍惜。  相似文献   

13.
受难篇     
不能救自己(可,。:。l)“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祭司长呵!你们的嘲笑,却是他的心愿。自以为聪明的人哪!你们知道他为何不救自己?文士呵!你们使他丧失救人的意志吗2白日做梦!他不是不能救自己,是因你我的罪过!是因你我的生命!他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岂不是一个有力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真理(约,、:。,1,:。8)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呵!好一个巡抚大人,真理岂不站在你眼前?执法的人哪!法在何处?竟将无罪者定死刑呢?为何将他出卖给扼杀他的人呢2彼拉多呵真理是永恒的生命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的。生命(约l、:。,雅,4:,4,赛4。:、8…  相似文献   

14.
鹰王描述自己的丰功伟绩时,其他的幼鹰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对于这些年轻的幼鹰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它们要离开巢穴,独立进行生命中的第一次试飞。我能飞多远呢?一只幼鹰问。你能看多远呢?鹰王反问道。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有位循循善诱的和尚正在菜园子里干活时,他的弟子跑来问他:“假如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做些什么呢,师父?”这个和尚微笑着说:“这个——”随之,转过身来继续干菜园里的活儿。 开车几十年的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  相似文献   

16.
嫉妒——这一人类劣根性的表现,它如影随形,只要你更为优秀,就难逃其摧残。为此我们不必抱怨,应寻找办法去躲避它的伤害。那么,面对嫉妒,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7.
郭文文 《天风》2007,(12):44
不晓得在生活中,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神真是大有能力的神,他在我生命中行了许多奇妙的事,我真是看见了神啊!”也许这样的话语是你经常听得到的。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不晓得你是否也听到过呢?那就是:“哎呀!我真是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我们相信的是同一位神,为什么别人一生都在经历神,而我却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18.
明智的选择     
刘萍 《天风》2007,(6):20-21
一个人自出生以后,有许多的道路摆在我们的面前由我们来选择,人面临不同的环境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起初上帝创造人类时,就赋予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因不同的选择就注定了不同的结局。于是上帝托付亚当看管伊甸园时,对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 17)这就表明让人在两者之间作出一个抉择:是遵从上帝的吩咐,以耶和华为主,得永恒的生命呢;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顺从魔鬼的引诱,享受短暂的罪中之乐,而丧失永恒的盼望呢?  相似文献   

19.
“技术”就是技巧策略,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人类通过掌握各种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水平,以此为征服自然,创造财富服务。人类的进步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和技术都是呈线性发展、逐渐进步的。技术在人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人类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力发展科技,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所以就产生了今天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在艺术中,“技术”是否与其在人类发展中一样,具有同样重大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首先,艺术与人类社会的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它…  相似文献   

20.
主对诺厄说:“你要由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中,各带一对,即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与你一同生活,各种飞鸟,各种牲畜,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皆取一对与你进去,得以保存生命。”(创6:19、20)在洪水到来之前,主为何要诺厄保护动物的生命,要每种公母配对进入,使之继续繁殖,不至灭绝呢?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天主创造的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动物是构成世界自然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动物和人类构成紧密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原始社会,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紧靠人类的一环,人类的衣食基本取之于动物(还有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