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林宝训》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精神性管理是其重要的管理特色。僧人对觉悟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助宣佛化、弘扬佛法的事业是禅宗寺院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念,也是禅宗寺院的管理前提。信仰引导、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慰藉等精神性管理手段,对寺院理念进行不断宣示和强化,极大地调动了僧团的积极性,有效地优化了寺院的管理。对《禅林宝训》管理特色的揭示将为当今的禅宗寺院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秦萌 《法音》2022,(5):21-28
<正>一、前言清规是寺院的组织、管理章程和僧众修行、生活的轨范,是唐代中期以来禅宗寺院创建和实行的僧制。慧能大师之后,禅宗日益兴盛,独立的、专门的禅宗寺院开始形成。为建立与禅宗修行方式相适应的寺院管理与僧众共住共修制度,营造和合增上、专心办道的修行环境,唐百丈怀海禅师依据戒律精神和禅宗修行宗旨,结合当时中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首创丛林清规,即《禅门规式》,后世将其称为“百丈清规”。由唐至元,百丈禅师所创“古清规”,  相似文献   

3.
《五仙洞记》碑碑阴阴刻富于禅意的观音菩萨像;碑文词句反映了禅宗活动情况;宗辩依禅宗规制建造寺院;五仙洞僧人重视自悟、自信、自主;"轻举之术"兼有三教因素,是佛教禅学、道教内丹学派、儒家心学理学相互融合的事例。故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的一处活动场所。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有一定联系。南宋朝廷对五仙洞石窟僧尼和财产加强了管理,控制着陇南禅林。《五仙洞记》碑和《孚泽庙牒》碑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唐代百丈山的怀海禅师通常被认为是禅宗丛林清规的创立者。早期禅宗以行脚四方、遍访禅师为务,不注重本宗寺院的建设,通常居于律宗寺院之中。然而,律寺的讲法和制度与禅宗不完全相合,故怀海认为需建立禅宗的寺院及相应的制度。随着宋代禅宗进入全盛期,禅宗丛林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禅门清规也适应时代的变化,经历  相似文献   

5.
禅的源流     
本文指出中国禅是印度禅定思想、《般若》空理和中国老庄思想融合产生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同时也简略地叙述了中国禅宗的源流及其中国禅的特色。并介绍了中国禅宗的一些主要寺院  相似文献   

6.
心皓 《法音》2006,(8):12-15
中国丛林寺院有“冬参夏学”的传统,意思是冬季参禅,夏季则讲习经论,这并非仅指禅宗寺院而言。有的禅寺甚至从不讲经,原因是与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冲突。禅宗强调见性悟道,不大主张看经习论,因此“夏学”的传统大部分保留在讲寺或教寺。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8.
粗粗读了《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尽管大部分还不懂;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也算是东方神秘主义者吧,不禁就有些“空谷足音,跫然而喜”的心情。这本书分三部分: 《物理学之道》《东方神秘主义之道》《平行性》最后还有一个《结束语》,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同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相似,二者是可以平行的。第二部中,有《佛教》和《禅宗》两个节目。禅宗,是根据我国传到日本去的禅宗写的。我看了又看,总觉得作者所写的禅宗还不够纯,不足以体现弹宗的特点和精神。中国是禅宗的故乡,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使禅宗的修养复兴起来,使禅宗的理论研究活跃起来。我自己苦恼,没有真正在禅宗方面下过工夫,看了一点“语录”之类的禅书,在本本上多少有点知识,写一点对禅宗的观感,希望能同我国禅友交流经验,并就教于日本禅宗大德。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佛教影响大、传统深厚的国家。在长期佛教文化活动中,历代先人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寺院,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到各地寺院参观,常看到形式极不同的寺院建筑,如唐代以前的寺院多以大雄宝殿为主的建筑群,有时或以佛塔相伴。而在宋代以后出现伽蓝七殿式(如北京法源寺)。另外佛教各宗派不同,其建筑形式差异也很大,如密宗佛教和禅宗佛教差异很大。密宗佛教多带有西藏建筑特点,而寺院禅宗则是汉族化特点突出。有的寺院因山势而异,也有的因建筑结构不同而出现变化。总之,我国的寺院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观光…  相似文献   

10.
禅慧 《法音》2000,(1):34-35
佛教传入福建约在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福州绍因寺创建于公元282年,是福建最早的寺院。唐宋时期福建佛教很盛,闽南则有“泉南佛国”之称。福建不仅寺院遍布各地,僧人众多,而且高僧辈出。禅宗在福建的佛教史中尤占重要的地位,可谓一枝独秀。其它各宗虽都曾在福建传播,但势力远不及禅宗。而净土宗与其它宗派相融合,其信仰在福建民众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净土宗是唐代最流行的宗派之一,在福建也很流行。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载:“垂拱二年(686),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  相似文献   

11.
本光 《法音》1995,(12)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本光禅宗自六祖慧能法师之后,逐渐兴起,耀彩于盛唐中唐之际。至晚唐五代,禅宗五家亦即禅门五宗充溢佛教寺院,掩盖了教下诸宗,可谓盛之极矣。推五家之宗源,得两大流派:六祖上首弟子南岳怀让,下之马祖道一,下之百丈怀海,沩仰宗、临济...  相似文献   

12.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13.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相似文献   

14.
随喜 《法音》1994,(12)
本刊讯今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八日)至9月29日,雪窦山千年古刹资呈禅寺(简称雪窦寺)隆重举行弥勒宝殿大葱弥勒佛和微型千尊弥勒塑像开光大典,并恭请全国汉藏诸山方丈、法师启建大型水陆道场,盛极一时。雪窦寺座落在浙江省奉化溪口的雪窦山顶,始辟于晋,兴盛于唐宋。建寺以来,历代高僧辈出,《宗镜录》作者永明延寿禅师、《颂古集》作者明觉重显禅师和智鉴、师范、炳同、无印、石奇等禅师先后住持该寺,宗风远振。特别是近代太虚大师于1932年住持雪窦寺后,古刹重现光辉,闻名海内外。相传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为弥勒化身,雪窦寺便…  相似文献   

15.
何剑明 《学海》2004,(5):102-107
南唐既处江南一隅 ,江山有旦夕之危 ,因之礼佛尤甚。自杨吴至后主统治时期 ,新建或重修了数量众多的寺院 ,延揽了难以计数的僧侣 ,其规模甚至超过了以崇佛著称的南朝。南唐佛教禅宗盛行 ,法眼宗便是在都会金陵开宗的禅宗支别 ,尤受礼敬 ;法眼宗在编撰佛教典籍方面有重大成就 ,记载禅宗历史的佛教名典《祖堂集》便出自法眼宗弟子之手。但极度的礼佛给南唐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加之南唐国力日渐颓废 ,终致被北宋所并。南唐失国原因多端 ,而礼佛并非惟一 ,然而其佛教文化在承唐启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风靡到江南一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魏晋南朝时期的写照。江南的佛教以浙江与江苏为重要地区,这里不仅培育了有影响力的寺院与高僧,而且还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从浙江杭州到新昌到宁波再到普陀山,是一道著名的亮丽风景线,曾经有人称此为"唐诗之路",其实它更适合被称为"佛教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分布了很多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的佛教早就闻名于世。杭州的佛教自不必说,如果再往东去,我们可以见到诸如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奉化雪窦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以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等等名刹名山,这些寺山在中国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明尧 《法音》2002,(2):28-30
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2001年6月出版,是禅宗思想、哲学、诗歌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世纪的禅宗研究,涌现了很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可谓波澜壮阔、如火如荼。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较少涉及的地带,比如对大乘佛教经典与禅宗思想关系的研究、禅宗哲学象征的研究、禅宗诗歌的研究,都还远远不够。“禅学三书”就是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尝试。吴言生博士的禅宗研究系列之所以由三书构成,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佛教学者蓝吉富教授主编的《禅宗全书》是中文禅宗文献的汇集。分为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共收集六世纪迄二十世纪禅宗典籍五百七十余部。凡一百册,外加总目索引一册。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是迄今为止,中外各国收录汉文禅宗典籍最多的禅宗类丛书。《禅宗全书》所收内容分藏内禅籍和藏外禅籍两类,所谓“藏内”,即系指收在各版大藏经中的禅宗文献;至于“藏外”则是指以外的坊间本。此处的“藏内”本主要取自《 续藏》、《嘉兴藏》与《大正藏》,少数取自《普慧藏》、《频伽藏》、《金藏》以及《龙藏》。 中国大陆出…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6)
禅宗不立文字,主张教外别传。但是,中国佛教的大乘诸宗之中,禅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在《大正藏》的诸经部,禅宗典籍占首位,有1599页,天台宗以义理的阐扬著称,却占第二位,计982页。于《大正藏》的史传部,禅宗所占篇幅,与各宗比较也是首位,例如《景德传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草案的说明(1997年3月15日)净慧各位领导,各位常务理事:各位咨议委员,各位同人:我受会领导的委托,就提交本次会议讨论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实行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