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猛 《世界哲学》2009,(5):25-28
西方哲学研究一直是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长期以来,古希腊哲学并非其中最具影响的力量。古希腊哲学近来日益受到关注,是现代中国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而对古希腊哲学理解的加深,关键在于现代中国思想如何能够在哲学上建立与希腊古代哲学的关联,并形成自身理解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2.
吴飞 《世界哲学》2009,(6):127-130
古希腊哲学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除了依赖于学者们的具体研究水平之外,还取决于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整体把握。在过去,中国学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思路来分割西学的各个学科的。现在,我们更多从现代性的发生来理解整个西学体系。目前,我们尚需要借助西方学者的研究思路,建立中国西学体系中的古希腊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景强 《世界哲学》2006,(3):103-107
中西哲学比较的研究为当今学者探讨中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从外部看待问题的视野。本文通过中法两位学者的谈话揭示了:中国哲学是通过体悟而不是通过逻辑概念表达超越性的;中国哲学里并没有我们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看到的本体论;中西方哲学是两种异质性的哲学,哲学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在构建中国哲学的同时应该走出依傍西方哲学的传统;最后,两位学者还从各自的研究立足点出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比较进路,而正是这两种比较进路让我们更紧迫地认识到哲学在新的时代需要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应当区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学术传统的重要性。只是在深入的问题意识的指引下,所研究的对象才能够展现为一个明确的、富有层次和内在关联的问题域,而研究才能有效地、并且具有思想深度地展开。进一步地,本文指出,没有孤立的经典文本,只有置身于学术传统之中的活的思想,从而,这就要求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自觉地置身于从古代延续而来的一个漫长的经典诠释传统之中来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只有以此方式,我们的古希腊哲学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专业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应当区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学术传统的重要性.只是在深入的问题意识的指引下,所研究的对象才能够展现为一个明确的、富有层次和内在关联的问题域,而研究才能有效地、并且具有思想深度地展开.进一步地,本文指出,没有孤立的经典文本,只有置身于学术传统之中的活的思想,从而,这就要求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自觉地置身于从古代延续而来的一个漫长的经典诠释传统之中来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只有以此方式,我们的古希腊哲学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专业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代哲学”即ancient philosophy或者classic philosophy的汉译,特指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乃至基督教早期的哲学,国内长期以来习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称作“古希腊罗马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西方古代哲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文献翻译与整理,乃至人才培养方面,都逐渐迈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传统与创造、批判与继承、理想与现实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哲学的不同取向.作者指出,中国哲学重传统,西方哲学重创造;西方学术传统蕴涵有"否定"、"批判"的精神,中国学术更重视发扬继承.中国哲学强调"接着做",欧洲强调"重新做",但两者都是"从头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蕴含着不同的特质。试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与古希腊罗马哲学比较之。 1、就产生原因而言,中国哲学受制于政治需要和伦理修养,哲学家大都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也是伦理学家;而西方哲学则根源于对自然的探索。哲学家普遍研究过太阳、月亮、地球、闪电等自然物的成因、内在构成以及相互关系等,并进而概括出有  相似文献   

9.
由本刊编辑部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二辑,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该书收入十六篇论文,约20万字。开首是两篇综合论述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文章,题目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研究和方法论——兼谈对编写<西方哲  相似文献   

10.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发扬中国优秀哲学文化、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现代形态。它既是一个创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