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11)
正古往今来,随着时序变换,人类几大文明传统均形成了各自的宗教历与民事历。旧约圣经中的诫命、律例、典章总称律法,是一个综合体。其中诫命,即十诫,是律法的总纲,也称为道德律,是每一个以色列人与基督徒都须严格遵守的人生基本准则与生命核心规律;律例是十诫中前四诫的细则,关乎宗教生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上帝的关系,有工作律之说;典章是十诫中后六诫的细则,关乎社会活动,即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民事律之称。  相似文献   

2.
张姚 《天风》2016,(10):38-39
正旧约时代,上帝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十诫是以色列人与神、与人、与物等的根本关系准则。后世无论是以色列的613条律法以及摩西五经中留下的诸多戒律,还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是建立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摩西十诫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卓越的根本。健康的生活与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原则之上的,根据摩西十诫的原则,也借鉴了教会中先人的启发,按照圣经所启示的夫妻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规划出"夫妻十诫":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律法是按基督教神学的诫命、典章和律例这三部分内容组成的。摩西十诫是律法的基本内容,典章和律例是根据十条诫命发展出来的。摩西十诫是圣经中的重要篇章,其着重于行为规范训导的故事,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在世俗社会中世代传承,西方文明中的伦理道德,或多或少都受到其有形无形的教育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基督教的爱邻如己思想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最终促进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建构起理解与包容、和谐与多元的世界。爱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也是各大宗教的伦理要求。在基督教的视域下,从旧约到新约,由十诫生发出的繁琐的律法系统被  相似文献   

5.
一 说到道德与宗教.人们很容易想到“摩西十诫”,十诫碑在西方世界并不少见.特别是美国最高法院前的十诫碑,使人们联想到宗教与律法的关联。美国哲学教授保罗·昆茨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十诫是青铜器时代.一群逃亡流浪汉的领袖在走向原始农业生活的路上.以希伯来文写下的,这样的十诫怎么还会对今时今日生活在完全不同境况中的我们有用?  相似文献   

6.
神曾向子民启示他的标准,十诫就是这个标准的概要,它们现在仍然有效。虽然旧约的礼仪律法(献祭、饮食条规等)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它的民法(律法和奖惩)也未必在今日的社会使用,但道德律法现在还是适用的。它不单是摩西的律法,还是神的律法,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作的,不是要废除道德律法,而是要解释它。在六句排比句中(“你们听见有话说……但我  相似文献   

7.
犹太教的本质体现为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其律法的遵从。由于对上帝的信仰只是被视为是犹太教的前提,犹太教一向不注重对上帝本质的论述,因此,对其律法的遵从便成为犹太教事实上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践行律法是犹太教有别于其他一神信仰的主要标准,也是判断一个犹太人是否守教的主要标准。当今北美犹太人在践行犹太律法中表现出的"多样性"突出体现了犹太教这一"自由"解读律法以及在自身内容上添加新思维的传统。了解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新表现有助于认识犹太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9.
迈蒙尼德的十三条原则具有某种教条性,囊括了犹太教三大核心要素:上帝、《托拉》、以色列人,是他为犹太教所设立的理论根基。为清除谬见而导致的偶像崇拜、回应教内外对《托拉》的挑战、树立一种出于爱而敬拜上帝的理想信仰心态,并为建立一种理论与律法并重的真正律法学而奠定理论基础,迈蒙尼德设立了这些原则。这些原则虽具救赎意义,但并未取消律法,自觉自动地遵行律法是一个人完全理解并相信这些原则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马海红 《天风》2014,(10):12-13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养老、敬老、爱老等问题亟须面对.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形式将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随后又有地方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啃老”、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等,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议论,非常值得深思.圣经中有诸多关于孝敬父母长者的教训,早在旧约《出埃及记》上帝带领以色列百姓在西奈山下建立新的国度颁布律法时,就在“十条诫命”的第五条中宣布:当孝敬父母!上帝颁布“十诫”的时代,有些民族和部落在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为家庭或社区工作之后,就将其抛弃在荒山野外,任其自生自灭.然而上帝却在诫命中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上帝的子民、选民的国度“当孝敬父母”!新约圣经里不仅数次重申此条诫命,还在耶稣的教导中体现出律法的总纲乃是“爱”,《提摩太前书》也说:“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参提前1∶5)鉴于此,教会应本着“爱上帝”和“爱人”的原则从事有关长者的事工,而不仅仅停留在对诫命表面的遵行上.  相似文献   

11.
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作出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我们可以先从禁忌的角度来看“十诫”的有关教导。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  相似文献   

12.
雷玉明 《天风》2007,(17):33-35
基督教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历来重视音乐。笔者愿就自己在诗班事奉的一点心得在此分享。一、诗班事奉是上帝的恩典在律法时代,上帝把利未人从十二支派中分别出来,并非利未人有什么特别的优点,而完全是上帝的恩典。他特别拣选了利未人专职办理上帝圣殿中的事,又将  相似文献   

13.
孙毅 《宗教学研究》2007,(2):114-120
加尔文在其《基督教要义》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律法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功用,即律法让人知罪的作用、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作用、以及对信仰者之成圣生活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如果与路德关于律法的观念相对照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路德更多地强调了律法的前两个方面的功用,即律法的消极方面的功用。他认为在基督教的成圣生活中似乎不需要强调律法。而加尔文则更多地强调了律法的第三个方面的功用,即对于信仰者成圣生活所起的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他认为圣灵正是借助着律法来引导信仰者,使其更加明白上帝的旨意。本文从律法的功用这一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加尔文所理解的律法与恩典的关系,以及加尔文与路德律法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斯源 《天风》2002,(8):22-23
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书。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制订了有详尽条文的律法,为使他们为人处事有法可依。律法独独为以色列民所得,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天地万物都是神赐给人的。创世记1章28节教导我们,人要使用和管理万物,更要善待生命,珍惜神的恩典和恩赐。这是持守律法的精义。为什么?因为律法的精义,不是在冰冷的条文,乃是教人待人接物有爱心有善意,对一切的生命都要  相似文献   

15.
王彦 《学海》2011,(2):166-171
15世纪犹太教教条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重新强调律法的中心地位。由迈蒙尼德开始的宗教理性主义强调对上帝的信仰,使犹太教的律法传统受到伤害,并带来了严重的现实后果。为了纠正理性主义的偏颇,杜安、克莱斯卡和阿尔伯批评了迈蒙尼德提出的13条基本原则,但这种批评不是基于科学的客观立场,其目的也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找出最基本的犹太教原则,而是为了强调律法对信仰的优先地位,回归犹太教的律法传统。  相似文献   

16.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2007,1(1):109-114
保罗的反对者的共同特征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使人得救的恩典本身是非自足的,必须在这恩典之外增添上人遵守的律法作为、接受世上的智慧与知识,否则,人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救赎。基于这种背景,在保罗神学中,他关于恩典与律法的关系,是他讨论社会正义的基础。他否定了所有犹太教形式中两个共同的柱石:以色列的神选和对于摩西律法的忠诚,将上帝的拣选范围扩大为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教会,用因信称义取代以律法称义。基督教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而区别于犹太教。因信称义的教义落实到个人身上,保罗认为肉身与圣灵是对立的,他进而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按肉体生活,另一类按精神生活,认为存在着自然的人和精神的人,未皈依的人和皈依了的人,堕落了的人和得救的人,尘世之子和上帝之子。第一类人源出于亚当,第二类人来自于基督,提出旧人与新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彭巧林 《天风》2014,(1):54-55
如果你到美门口,你一定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我是一个瘸腿的人,一个生来瘸腿的人。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会把我造成这样,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话,我为何不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能有双脚行走?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话,为何我受人遗弃且在我们的律法中不准许我参与敬拜?  相似文献   

18.
杨联涛 《天风》2009,(2):15-17
禧年律法是摩西律法的精髓,反映了犹太人对上帝所赐未来大安息,或最大之年的盼望,这种盼望多半指向历史终了之后的末世,以色列人借着历史中每个安息年和禧年的庆祝,预享未来最大之年的祝福。对未来的盼望是现实苦难中的人超越此世的动力,是对上帝所应许的永恒国度的远盼,是犯罪堕落之人对归回和救赎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惟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任何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确信整部《妥拉》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赋予摩西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许多人依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7,(10)
<正>理查·尼布尔曾清楚地指出,在一些基督徒看来,文化在本质上是没有上帝的,它与耶稣基督的上帝既无积极的关系也无消极的关系;而另外一些基督徒则认为,文化的无上帝有消极的意义,它与上帝对立,其具有偶像性;还有一些基督徒认为,文化乃坚固地立基于人对上帝及其律法的天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