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出现了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既是细菌在有害环境中生存的自身防卫体系,更与抗菌药物的医疗与非医疗应用直接相关.中药的抗感染作用历经上千年临床循证,确实有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不仅有抗菌作用,而且还具有延缓、消除细菌耐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纳米技术运用于中药研究的新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中医方药基本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启示1 1 “归经”、“升降浮沉”理论现代研究认为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部位 ,即作用点或靶器官。当前研究 ,控释药选择性很强[1] 。控释药 (CRDDS)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制剂结构 ,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 ,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恒速释放于作用器官或特定靶组织 ,并使药物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内的一类制剂。CRDDS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药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 ,以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直达病所。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 :能不能从纳米技术入手 ,把一些中药粉末包…  相似文献   

3.
辩证对待中药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在竞争国际市场过程中 ,遇到不少麻烦 ,主要是由于中药所含超量的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 (铅等 )、马兜铃酸等。有关中药性肾病、中药性肝病的提法也相继出现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省 ,部分中药确有毒性作用 ,这一点古人早就有过明确阐述 ,但是现代临床重视的程度以及实验研究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 ,要想搞清某一种中药的毒性并非难事 ,迄今为止也有不少中药的毒理被证实或揭示出来 ,所有中医师应该熟悉每种常用中药的毒性作用 ,使用中药时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绳。另外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药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1 中药药理学发展一瞥1.1 中药化学成份分析研究的进展 :中药化学成份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从单味中药化学成份与复方中药化学成份两个思路进行。单味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借鉴化学药物研究的基础 ,对 2 0 0多种常用中药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 5 0 0多种活性单体 ,比如著名的抗疟药青蒿素即是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 ;复方中药由于其化学成份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故根据其所含的不同类药物 ,采用现代分离方法 ,将其分离成多个有效部位 ,比如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黄酮等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析技术 ,例如薄层色谱…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认识的过程看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通过色谱峰反映中药成分和综合效应的分析手段,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能较全面地反映中药的质量,现已成为现代中药质控的发展趋势。但其研究仍属初级阶段,如何准确地解析“谱”与“效”的关系及减少中药质量的不稳定性对图谱构建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研究之我见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712083)丰广魁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的研究,近年来在广大药理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使中药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揭示了许多药物的“本质”,使我们对一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了...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医理论的异同看中药药理研究之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理论的异同看中药药理研究之思路陕西中医学院92级研究生(712083)张宏方中药药理初始研究是以西药药理的方式研究中药的,因而反映在中药药理方面,仅是个别局限性作用的反映,这种研究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一味中药或一组方药的药效学全貌。尽管现在从中...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性是中药的基本药性”。这句话说来有些危言耸听 ,但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古以来 ,习中医者必须先学习了解中药的毒性 ,熟记《药性赋》、《十九畏》、《十八反》。熟悉每种常用中药的毒性 ,才能合理使用 ,治病救人。“良医用药 ,虽峻猛亦可活人 ;庸医用药 ,虽温补亦可杀人” ,不仅是历代医家口耳相传的古训 ,而且在医史典籍中也不乏范例。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 ,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 ,合理使用中医药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想通过对中药毒性的讨论 ,重申 :(1)中药具有毒性 ;(2 )合理使用中药是安全的。1 …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研究的科学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研究的科学方法论问题浙江医科大学生药教研室(310006)孙红祥一、正确对待中药炮制的历史遗产中药炮制理论是借助古代自然哲学,依据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概括总结出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古代自然界是被作为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对铅染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研究铅对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可能机制,并观察中药复方(驱铅灵)对铅染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1)各染毒组大鼠Morris(第一、二、三、五、七轮)测试潜伏期显著延长;记忆保持百分率显著下降。(2)治疗后中药组的大鼠Morris水迷宫第2、3轮测试潜伏期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记忆保持率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4)EDTA组和中药组。结论:中药复方对铅染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由于具有多组分、多环节协同作用的特色,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以单一成分为主的西药。但是这一特点也增加了对其治疗机理进行研究的难度,从而影响到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本文认为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是中医复方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思路,不能拘泥于西药药用植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生命及健康的病患。本文总结分析了古老中药在现代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扬长避短的未来心血管疾病应用中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网络药理学的发展背景及其内涵,分析了网络药理学对中药药效机制及疗效评价研究的影响,并对当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效机制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认为随着网络药理学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中药的研究中,中药的药效机制及疗效评价方法与技术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简介国内学者对此的探索过程和主要成果.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寻找具有杀抑Hp作用的中药;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以确认中药复方治疗Hp感染的疗效;重点讨论实行中西医结合探索高效治疗Hp感染的新路径,同时探讨中药的疗效机理;最后概括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优势,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生命及健康的病患.本文总结分析了古老中药在现代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扬长避短的未来心血管疾病应用中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药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多个研究表明姜黄素对胃癌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胃癌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抑制增殖和侵袭、诱导凋亡、克服耐药、化疗增敏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作用,目前姜黄素的抗胃癌的作用已日益引起重视,成为肿瘤防治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姜黄素对胃癌作用的研究主要为体外实验,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及药物动力学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体内作用的前景,从而深入挖掘其抗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2006年1月至今4例连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个月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工气道管理经验。通过加强气道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改善预后。4例患者中1例成功撤机封管出院,2例至今仍生存,1例死亡。提示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手术部位感染在所有医院感染中占第三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是主要病原菌,是外科临床十分关心的问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外科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中,应针对不同部位的手术以及可能的病原体以及本院或本地区病原体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注意给要时间应在手术前30min-1h静脉使用足量抗菌药物,以保持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覆盖整个手术过程。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同时应关注其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及“毒性”的物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用药的广泛验证,但带来的安全性(“毒性”)问题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和同处方的口服剂有效性和“毒性”的特点,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来自于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则是导致“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从严监控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探讨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2006年1月至今4例连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个月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工气道管理经验。通过加强气道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改善预后。4例患者中1例成功撤机封管出院,2例至今仍生存,1例死亡。提示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