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动作→经验→理论→动作,有关认识发展的具体过程,皮亚杰提出了一种颇为独特而且相当系统的学说,它是整个发生认识论体系中一个容易引起争议但又富有启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内容组成以及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关系,历来是认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经验论和唯理论长期斗争的焦点所在。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发源于感性经验,“凡是存在于理性之中的,都已先存在于感觉之中”,唯理论则认为,普遍必然的知识来自理性,感觉只起触发作用,“理论先于观察”。皮亚杰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唯理论,主张知识发源于实际动作,在这一点上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但是他又提出知觉和概念是同一动作基础之上的旁系关系而非派生因果关系,并明确否认从感觉到理智的线性发展程序,这是本文要特别加以介绍和说明的。一、象思维与运算(逻辑)思维皮亚杰认识理论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他把实践与认识作为一个整体划为分形象思维与运算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指再现而不求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它是对客体瞬间状态的模仿,包括知觉、动作、模仿和精神表象等。运算思维指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包括外部实物动作体系(模仿动作除外)和内化到头脑中的概念运算,它不研究客体的瞬间状态,而是在  相似文献   

2.
杰出的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一生致力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他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体系深受国际学术界的推崇,已成为当代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主要学派。本文试对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作一概略的评述。一、结构论是一种研究方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乃是一种发展的结构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从低级的不完善的行动格式到高级完善的形式运算结构)与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之间的同化和顺化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皮亚  相似文献   

3.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4.
杨旻   《心理科学进展》1984,2(3):16-29
美国心理学家盖尔曼(Rochel Gelman)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中,发表一组论文,依据最近关于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对皮亚杰的理论概念进行评论,反映出美国当前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值得注意。盖尔曼的论文(与R.Baillargeon合作)篇幅很长。此处拟作一译述性的介绍,力求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传达原作的基本内容。文章先考察皮亚杰关于前运算思维和具体运算思维的实质的观点,然后考察若干具体  相似文献   

5.
态射的建构与发展:发生认识论的一种动态形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凤  林敏 《心理科学》2006,29(2):499-501,495
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及其形式化。对于后者的研究,上个世纪30年代皮亚杰建构了“群集”结构来解释儿童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方式,70年代又引入了数学范畴论来解释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再一次对儿童思维的发展与科学发展两者间的连续性给出了明证。数学范畴论是对数学对象的结构间变换进行形式化的一个数学分支,建构的思想以及对所建构结构进行转换是范畴论的本质,而其中作为范畴对象的态射与态射组合体现了其建构本质,且能最为妥贴地描述认识的动态发生与发展。新的理论建模将对应与转换揉合在一起更好地阐释认知发展过程中每一转换过程的机制与结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认识发生过程中对应、转换的发展,以及所引入数学范畴论中态射的概念,来阐释认识发生中认知生成工具———态射———的建构与发展,以及认知结构的系统发展,从而对皮亚杰晚年这一形式化工作予以简单说明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Hans G.Furth 的SPL 的基本内容,并以析取为例,把SPL 的各种类型的测题加以系统化。作者认为,SPL 不仅可以作为训练儿童思维能力的材料,而且由于其简洁、直观的特点,它也可较好地表示皮亚杰二元命题组合系统中的十六种运算。因此,SPL 对我们深入研究皮亚杰的心理逻辑学具有方法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已尽为人知,日内瓦学派的许多经典实验,如守恒实验等,国内外的重复性验证和批评性论述也为数不少。但在一般介绍皮氏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即形式运算(形式思维)阶段却多语焉不详,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更属寥寥,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皮氏用来解说形式运算的逻辑语言比较抽象,使人难识其卢山真面。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在本文中以主要篇幅廓清这层“逻辑迷雾”,对皮氏关于形式运算的实验及其运算逻辑的解释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因是初学,错谬难免,切望国内研究皮氏学说的前辈与同行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8.
陈勃  申继亮 《心理科学》2006,29(6):1336-1339
以表征水平评估为实例,对有关将后形式运算作为超越皮亚杰形式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之理论观点进行评析。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对252名成人被试认知适应性发展水平的实证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后形式运算的评估方法、实证数据及理论逻辑在建构超越形式运算之上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存在空泛与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类非逻辑思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慧颖  张凤华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6,29(6):1409-1411,1427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成人的思维发展已达到“形式运算”的阶段,能够依据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抽象的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从此以后,根据逻辑的标准判断人类的推理是否是理性的就自然而然被接受了。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遵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来思维,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非逻辑的一面,似乎有另一种大家公认的“心理逻辑”。但是,非逻辑并不意味着非理性,从生态学的角度说,很多时候心理逻辑具有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心理咨询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旨在加深对心理咨询含义的理解。首先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做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咨询助人的含义,分别从心理咨询助人的基础,助人的方式,助人的目标做了阐释。最后探讨了咨询师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对心理咨询可能产生的影响。心理咨询是心灵层面的沟通,通过体验关怀,达到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解以及不同的咨询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对心理咨询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系公元5世纪中国诗人陶潜(365~427)之作,是中国文学中描绘理想完美境界的最著名的作品。中国人的想象对它如此神驰心往,以至于桃花源的名字几乎已成为理想国本身的代名词。这篇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序和一首诗。二者均讲述了桃花源被发现和消失的故事。不过,或许是由于那篇散文具有更加实实在在的感染力吧,当中国人想到理想国时,更会马上想起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