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海》2016,(6):149-153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十七条是对《著作权法》第十三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的承继,现行立法中有关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著作权行使规范的缺失在该条款中依然存在。合作作品作者的自然权利决定了作者创作的自由性和平等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作者能够就合作作品的全部平等地行使权利。不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著作权行使规范揭示了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作者不得以其单方行为变更合作作品著作权以及变更合作作品的整体独创性。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著作权行使规范应当与不可以分割使用合作作品著作权行使规范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作者享有知识产权的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不啻趁火打劫”,[1]这种观点在某些氛围下日益萌生。随着企业集中化为多媒体集团,作品的非物质化,专为某一种大众传媒文化而进行创作,以及交流的全球化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创作者的文学艺术产权的合法性又一次受到质疑。但就其起源而言,著作权或曰版权主要是旨在保障作者生存条件的法律所确立的保护规则。文学艺术产权的这种法律制度,能够永远确保创作者的作品一旦在公众中被复制、改编或者传播,就将获得收益。此外,著作权提供了精神权利存在的另一个空间,亦即确立了作者个人与其作品的联系。有时被视为经济发展障碍的这种精神权…  相似文献   

3.
保护作品出租权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宝刚 《学海》2001,(1):151-153
作品出租已成为现代社会作品使用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为使用者使用作品提供廉价方便的同时,也使著作权人依传统著作权的权利收益日渐减少.我国法律在保护作品的出租权方面有所涉及但未作明确且具可操作性的规定,因此,时值我国修订现行著作权法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应将作品出租权作为著作权人的重要财产权利予以明确规定,以全面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张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7-188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以小说形态出现的自传,小说里的情节几乎都有张爱玲本人经历作为创作基础,包括人物也多以张爱玲生前所结识的人作为原型。如宋淇就在给张爱玲的信中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只要对你的作品比较熟悉或生平略有所闻的人都会看出来。”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4,(8):4-6
吴耀宗:所谓自传,不只是“什么人去传”的问题,而更是“传什么”的问题……若要真的“自传”,中国的信徒就必须自己去发掘耶稣的福音的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的羁绊,清算逃避现实的思想,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这样,我们才能把耶稣的福音的真精神,表现在新中国的环境里。——摘自《基督教革新运动的新阶段》,原载《天风》1951年1月30日。  相似文献   

6.
<大丹直指>是否为丘处机作品对于丘处机及全真道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前人的看法虽有所怀疑而大都因循旧说,对<大丹直指>的真伪至今仍无认真的考证.本文以文献考据与义理疏通互证的方法,检讨<大丹直指>的丹法传承及其著作权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在教会的历史上,教会的建立是从“自传”开始的因此我说在我国教会的“三自”中,自治和自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传,并服务于自传——传好和传得更好如果一个教会自治治得很好,自养也不成问题,却是没有传好,严格地讲,它将和社会上其它的社会团体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一个教会自传传好了,反过来也会使这个教会的自治和自养完全  相似文献   

8.
三自爱国运动提倡“三自”,即,自治、自养、自传.“自传”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应该做到“四个必须”——独立自主、爱国爱教、增进团结、落实三好。“落实三好”就包括“自传要传好”。1996年底举行的第六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工作报告中,强调自传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自传研究小组(后改成自传研究委员会)来推动工作。1998年11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本届委员(扩大)会议(通称“济南会议”),进而作出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明确了神学思相建甜与自传工作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中大量包含了他对时闻、自我以及写作阅读发展动态的细腻思考。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涵盖了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全部作品,时博尔赫斯生平描写可谓是最细致的。作者把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其作品紧密结合,进而发现博尔赫斯每部作品中包含的自传性,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异常迷人的博尔赫斯,也提供了理解博尔赫斯文学花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明 《学海》2004,(6):156-158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对著作权权能进行限制并在各国著作权法中得以普遍认可适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为不需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且不支付任何报酬地使用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对合理使用制度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的研究,无论对于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使用作品的目的、被使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程度及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等四要素对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良荣 《学海》2002,40(6):69-7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努力谋求著作权保护制度国际化的相近背景下 ,著作权立法有不少共同点 ;同时 ,在著作权的主体与归属、客体及其保护范围 ,对著作权的限制和法律保护等方面 ,又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岸著作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正确认识大陆和台湾地区著作权立法的现状 ,藉以增进相互了解 ,彼此借鉴 ,进一步推进两岸著作权立法的国际化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第六届全国会议把“落实三好”(“自传要传好”)和“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提上了“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议事日程。会后成立的自传研究小组,于1997年11月召开了  相似文献   

13.
本刊启事     
一、向本刊投稿者,应保证作品著作权的完整性、合法性,作品及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二、来稿一经采用,如无特殊约定或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在本刊、本刊合订本、精华本、增刊、丛书、网络等系列媒体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本刊  相似文献   

14.
自传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AM)是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它在人类认知中建构起自我、情绪、个人意义及其交互作用的主通道。对自传记忆的研究在广度上极大丰富了记忆的研究内容,并成为记忆研究乃至整个认知心理学新的方法论的增长点。利用PET,fMRI和皮层慢电位等手段对自传记忆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自传记忆神经机制的认识。就Conway等提出的SMS模型中,自传记忆提取的神经解剖分布,自传记忆提取偏侧化问题和海马在自传记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分析比较了自传记忆脑机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学海》2002,(1):195-19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 ,网上作品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的同时 ,其著作权保护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 ,传统著作权概念在“网络社会”可能要重新界定 ;另一方面 ,法院在受理网上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已经或即将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直面挑战 ,结合互联网络特点和中国国情 ,尽快提出应对的措施 ,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事件聚集是在事件水平上组织自传记忆的结构,是一种反映自传记忆组织的提取现象.在利用矫正后的事件追随任务对62名成人进行测试后发现:①事件之间各种组织信息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以整合的方式来组织事件聚集结构,这些信息不仅包含客体的信息,更包含主观的感受.②自我在自传记忆组织中的作用是强化事件聚集本身所具有的联系.③自传记忆的提取中首先要满足当前自我的要求;进行直接提取失败后,被试根据自传记忆的层级关系进行生成搜索;生成提取策略也失败后,个体则会根据事件线索中任何可以利用的细节来完成回忆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8,(19):39-41
中国教会承蒙主的祝福、三自原则的指导,自治、自养、自传方面颇取成效,全国各地福音遍地开花,新的堂点如雨后春笋相继落成.但我们更要从自治、自养、自传深化到治好、养好、传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文坛及科学领域中发生的著作权纠纷日渐增多。其中,署名权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司法实践,大多数著作权纠纷都与署名问题有关。著作权的主体是作者,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著作权中的各项权利,诸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只有在确定作者身份后才得以实现。所以,署名权是著作权保护中的关键问题。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署名权纠纷,均涉及“谁是作者”和“是否存在侵权行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9.
范爱侍 《天风》1995,(8):20-22
教会是蒙神选召,信奉耶稣基督为主的会众所组成的团体。就信仰而言,她是属灵团体,育她超然的地位;就国家法定地位而言,她是一个社会团体。这就要求她具备社团应有的条件。当前,中国教会正从自治、自养、自传过渡到治好、养好、传好。因此。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周易注释与研究》(文智)陈鼓应、赵建伟合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出版发行,745页。本书参考了近一二十年来有关易学的出土文献资料,如帛《易》、《黄帝四经》、《文子》等,对《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经传解译问题,文字训诂问题等提出了许多看法,力求用“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方法来纠正一直以来以传解经的方法。本书解《经》从筮书角度切入,解《传》则重在从哲学角度剖析。在学派归属问题上,作者一反常说,把道家思想作为《周易》的主旨。作者还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本书认为《易传》之“经卦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