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枚一元硬币,看来微不足道,然而这对于李泰柏,他却说值得令人思考。这天在取汽车钥匙时,李泰柏不慎丢落一枚一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便会掉到坑渠里。李泰柏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值班者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泰柏收回该硬币后,竟给值班者100元酬谢。李泰柏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一元币,让它滚到坑渠,该一元币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这件小事说明了李泰柏的一种理财哲学,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  相似文献   

2.
亿朴老     
提起朴老,对这一代伟大宗师,对他的千秋功业,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因为他是无尽意菩萨,悲愿无尽,智慧无尽,无尽无尽,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非言诠可说,实无可说,但又不得不说。国念股肱,教思领袖,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说,追忆缅怀,寄托哀思。我从何说起,我只能从感恩知遇的因缘上说一说我的一点小小的不尽意思。 我认识朴老,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早在1952年,我当唐生智(孟潇)先生的秘书,随孟公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当时陈铭枢(真如)先生就和朴老一起到北京饭店来拜会孟公,商谈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的…  相似文献   

3.
我閱讀了張岱年先生所著:“張横渠的哲学”一文后,我感到把張横渠推崇為:“北宋時代最偉大的唯物論者”“建立了卓越的唯物論哲学体系”这個論點是值得研究的。我提出幾點不同的認識如下: 一倫理學說張岱年先生說:“在倫理学方面張橫渠有顯明的進步性,他鼓吹封建時代所可能有的平等博愛思想,他借用墨子兼爱作道德的基本準則”,张先生說西铭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这一段話的含義是:“横渠这种理论,把一切人看作兄弟,自君主以至最窮苦的人都是天地之子,在这個意義上都是平等。”“在当時歷史條件下还是有進步意義的。”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相传他年轻时在居士山隐读,一日偶染小疾,便上附近市街去买药。来到一家药铺门前,见柜台内坐着位素雅端庄的少女,他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市井之中竞有如此佳丽,实在难得,心中暗道:不知其学识如何,待我试她一试。于是上前施礼道:  相似文献   

5.
1991年秋季,赵朴老正住院。一天,我去看他,病房里没有客人,夫人也走开了,四周一片寂静。他靠在椅子上,面对着望不见窗外景色的纱窗。   他耳背,我站在门边他一点也没有警觉。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碰了碰他,他转过脸来,望着我高兴地说:“我刚刚作好一首诗。”说着便从桌上拿过一张印有“无尽意”字样的便笺,用圆珠笔写下了那首诗,边写边给我作解释。   “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遵医多饮水,阅世但观书。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   写到“而今知免夫”时,他说:“曾子临终时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6.
忆朴老     
吴立民 《法音》2000,(8):3-6
提起朴老,对这一代伟大宗师,对他的千秋功业,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因为他是无尽意菩萨,悲愿无尽,智慧无尽,无尽无尽,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非言诠可说,实无可说,但又不得不说。国念股肱,教思领袖,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说,追忆缅怀,寄托哀思。我从何说起,我只能从感恩知遇的因缘上说一说我的一点小小的不尽意思。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一期刊登了張岱年同志的“張横渠的哲学”一文。(下簡称此文)此文肯定地指出張横渠的哲学是屬於唯物論的,只說其個别語句中还夾雜有唯心論的殘餘。我認為張横渠的哲学是澈头澈尾的唯心论,毫無唯物論成分。其理由如下: 此文引張横渠批判佛教的話:“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範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明不能尽,則誣天地日月為虛妄。蔽其用於一身之小,溺其志於虛空之大。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其过於大也,塵芥六合;其蔽於小也,夢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的宗师马一浮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在马一浮看来,儒佛两家,各有悠致。他运用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将佛教摄入儒家六艺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儒家六艺的发扬光大获得充裕的文化资源,使儒经佛义迭互阐明,相资并发。他继承了中国学术重“意”轻“言”的传统,在以本原自性为终极真理的意义上,主张“儒佛俱泯”。马一浮自觉适应历史形势的发展,以其真切的学术抉择,坚守了一方固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四字师     
宋代名相吕蒙正,生于河南,考取状元后,布衣还乡,途中去一座名刹求签问卜前程。所求的签上写道:“头戴烂笠,壁上乘马,山芋生芽,破网打鱼。”他向一位年轻僧人询问签上的寓意,和尚见是一介书生便说:“头戴烂笠难遮羞,壁上乘马会落地(第),山芋生芽要断头,破网打鱼白受累。”当知道是新科状元后,又改  相似文献   

10.
正毕沅是清代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出身诗书之家的他,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10岁便善诗文。长大后的毕沅,更取得了状元及第的荣誉。在后来的官宦生涯中,毕沅更以博学著称,甚至还官至湖广总督。但不为人知的是,在古往今来的356名状元中,毕沅的状元之名来得既"意外"又合理。据历史记载,毕沅很早就通过了乡试,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军机处的档案馆成了一名档案员,负责撰写谕旨,记录档案和查核奏议等文字工作。在当时的年代,官员们想要在仕途  相似文献   

1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悟道诗,禅味很浓。说的是人的本心、本性,一旦“鉴开”之后,便心接天地,胸容万物,“天光云影”任其徘徊。人的本心,也就是一个小宇宙,和万物同感,与天地同流。清如水似的“心”是流动的,所以才有源头活水汩汩流淌。  相似文献   

12.
一在“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一期里,張岱年先生發表了“張横渠的哲学”一文,認为張氏是一个唯物論者。他最后着重指出:“張橫渠的唯物论,就在于他認为一切存在都是气,無形的太虛也是气。他的唯物論更在于,認为所谓神与性乃是气所固有,而理是气的聚散的規律。”張先生并且在同一文里和在“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三期“答邓冰夷同志与呂世骧同志”中再三坚持“气是中国古典唯物諭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否認气的物質性,事实上就是否認中国哲学的唯物论传統,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读了張先生的文章和邓呂兩先生所提出的意見后發生一种感想,我想:張横渠是宋明  相似文献   

13.
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的《琅华馆行书文卷》,款署"濦水渔人王铎",墨迹,绫本。其文字内容与王铎《琅华馆帖》中《绝粮帖》颇为相近,疑为《绝粮帖》的临抄本。此《文卷》现已结集出版,恐鱼目混珠,贻误初学,现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宗师庄子,是一位超然于现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神人,其庄周梦蝶的故事便集中表现了他这一令人神往的至高境界。“从前,我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翩翩飞舞,四处翱翔。当时,我就有种幻化成蝴蝶的激情,虽然是在梦中,我却意识清醒地自觉是只蝴蝶,再也感觉不出自己是以‘人’的躯体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没扎着”     
正侯宝林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相声宗师,他的言谈举止无不透着幽默智慧的光芒。记得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大师身上的这样一件事: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们看到了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等到休息时,大家就要求他说个段子,活跃一下气氛。侯宝林说:我的老搭档郭启儒先生不在,我就说个谜语吧。大家齐声赞成,侯宝林便抑扬顿挫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出身寒门,饱受欺凌的父母为了让他尽早摆脱贫穷的窘境,幼年时就让他拜颇有名望的宋普斋为师。天资不是很好的张謇,学习也不是很用功。第一次参加州试后,一向严厉的宋普斋非常气愤,就把他叫到面前:"你可知道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张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静候老师责罚。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夕,一位“掏粪工”出身的书法家、“藏书状元”——魏林海先生,显得有些落寞和失意。他依稀记得,在10多年前,他每年的除夕或春节,都要去北大朗润园季羡林先生家,给他老人家拜年。  相似文献   

18.
高考甫毕,各地新科“状元”纷纷出炉,照例成为热点。在我们这样的考试大国,“金榜题名”为人生之大幸,状元为众生所仰慕,想不炒也不容易。北京的文理科状元均为女生,而且近年来各地女状元的比例居高不下,是一个有认识价值的教育现象。来自香港的竞争,令北京的理科女状元徘徊于北大与港大之间,是另一个有意义的教育话题。  相似文献   

19.
正司马承祯系唐代上清派宗师,学界对他的传记解读已经相当精彩,但仍留有丰富的解读空间。近日重读司马承祯传记,试为再解。一《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曰:"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玄孙。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1陈国符教授爬梳其他史料,给予这一段内容以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以往很少人涉笔的明清茅山道教作了探讨。一是探讨了它的领导体制。指出明以该前宗实行宗师制,明清时期实行灵官制。着重是探讨了宗师制末期的领导人。经过资料发掘,对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的生平作了补充,特别是还发现了在刘大彬之后尚有第四十六代宗师王天符。二是对明清时期茅山各宫观的传派作了探讨。经过资料分析,指出该时期除五观传全真外,三宫仍传正一。具体说,则是元符和九霄宫所传为静一派(尊祖刘混康),是该山的祖传嫡派;崇禧宫所传为清微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