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人不难发现别人的缺点。邻家的女孩长相漂亮、皮肤自皙、气质优雅,大家都表扬她,有人会不以为然:她的身材可是不苗条啊,大学同学成了亿万富翁,坐名车、住豪宅,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很多人非常羡慕他,有人会“揭短”:这个人不孝顺,他的父母至今住在偏僻的农村,同事学问做得好,职称晋升快,荣誉获得多,在单位里颇有人气,有人会告诉别人:此人生活能力不怎么样。向天地发誓,你说的没有一句是假话,我们就有这样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闻道 《天风》2009,(10):50-51
有人说,信心是绝望的人麻醉自己的借口;也有人说,信心是成功的人肯定自己的理由;还有人说,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我想这些答案并不是我们基督徒所想要的。因为第一种说法过于悲观,后两种说法则类似,都把信心归结为一种强烈的心理作用或心理暗示。让我们回到圣经来看何谓“信心”。  相似文献   

3.
交真朋友     
柯国龙 《天风》2002,(2):21-21
有人说朋友遍天下,知心无一人,也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一生常因着受环境或者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一个基督徒也是世界上的公民,还未脱离这个世界(约17:15),还有各样的交际与应酬,但是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至关重要,圣经告诉我们不可滥交朋友,免得自取败坏,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分享圣经中告诫我们几种人不可来往。 1、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箴20:19)。这等人喜欢蜚短流长,说人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文化是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又有人说“文化是人化,是人的内化和外化”。我认为两说都对,若合而言之,就更全面,更周严。其实文化是人,是民族群体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器物、制度、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5.
草木之间     
人们总爱说,人生如茶。有人说,从茶字来看,人就嵌在草木之间。也还有人说,撇开人不说,这茶不也是:不草不木,亦草亦木——属于一种中性的东西!于是人们说,人生如茶,是说人生是在向往一种中庸。  相似文献   

6.
黄幸平 《天风》2011,(9):54-56
近日,有一间教会请了一位传道人,该教会在讨论发给他多少月薪。可能是因为我发表过相关文章,有同工打电话向我咨询此事。坦白地说,这是很多教会都会遇到的事情。有人认为传道人是走十字架道路,是献上的人,不用给他太多薪水;有人认为传道人也是人,如果他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不能亏待他。也有人说,神的仆人所做的工作神圣,给他们的薪水应当要高,那怕是高一点点。那么到底该发多少薪水合适呢?有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便于执行呢?鉴于此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觉得有必要交通。  相似文献   

7.
今年要求我们进行思考;确实,无论人们认为庆祝欧洲人抵达我们大陆500周年是否有理,都不应该怀疑人们不禁要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在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引导我去考察自1492年西班牙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定居以来,特别是在墨西哥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下面的评述是这一思考的结果,是在这一领域八年研究积累起来的观察结果。我不打算把一方列入好的方面,把另一方列入坏的方面,而更想把两种生活方式加以对比,把人同其环境,特别是同动物相连系的两种方式加以对比,并且把在这两种思想方式发生对抗时,人对所发生的一切的两种理解方式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后二十年,特异功能或说气功热,是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并且知道正是所谓特异功能热,为法轮功的坐大成势做了前驱和铺垫。所以特异功能这件事,虽然仍有不少人心怀疑虑,但骗子们已经很少有人再将它付诸行动了。 在特异功能之旁,还有一个“《周易》热”,现在似乎被很多人淡忘了。由干批判法轮功很少甚至没有触及“《周易》热”,所以这几年来,我们不断接到读者反映,仍有人在打  相似文献   

9.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是有色彩的动物。这是因为,人不仅能识别色彩,对色彩的和谐还有一种本能的需求,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不和谐的色彩则相反,它使人感到消极、抑郁、沉重、疲劳。尤其是在办公室中,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曾有一家合资酒店对其职员做过这样的训练:把一间员工培训室布置成一个模拟餐厅,墙壁涂上不同的颜色请“顾客”光临。第一天的餐厅是黑色的,几乎没人来;第二天是红色“,顾客”寥寥无几,即使有人来没坐几分钟也就走了;第三天是淡绿色,结果高朋满座不算,“顾客”用餐后还坐下来长聊,久久不肯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这一句话的反面是“占便宜,”中间便是即不吃亏也不占便宜。为此,有人说,吃亏是福;有人说,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还有人说,是我的拿,不是我的,白给不要。到底谁说的有理,实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瑜伽是体育健美有氧操,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时尚的小资娱乐健身方式,结合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会发现瑜伽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这种美体现在他的体位法、冥想、瑜伽音乐方面.瑜伽在带给我们美丽外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12.
甲:您是说要大家都能看到神鬼才可证明神鬼是存在的?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前些年我们县上开三级干部会,大家都住在大礼堂里,晚上,大概是后半夜,大多数住在礼堂里的人都起来吼叫,那种声音很怕人.我家离大礼堂隔一条小巷子,把我吵醒了,第二天听熟人说,有人起来解手看到了鬼,有人说看到了一个黑桩子,这人惊叫起来,接着睡在礼堂里的一部分人也直着嗓子叫起来,大多数叫喊的人只是感到害怕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几个胆大的起来问:在哪里?大家才安静下来.有人说这是鬼把大家都迷住了.……  相似文献   

13.
迷信大国     
在我们中国,迷信越来越盛行,有人称我们是迷信大国。 是否太夸张了?有人不服气,还有人发出质疑。其实,说中国是迷信大国,也是失之公允的,迷信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很多国家相信鬼神的人,其比例肯定不会低于中国,不过中国人口太多而已,相信鬼神的人数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时尚的祛魅——时尚、现代性与消费的当代合谋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芃 《哲学动态》2007,(1):29-34
时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样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形式。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的时尚在现代几乎都达到了某种文化的创意,都试图达到超越现象的心理满足。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这个大背景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体验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日常生活到深层心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短短十几年的工夫,中国人的生活趣味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装、流行歌曲、发型、首饰,成了中国人形影相随的必需品”,“审美趣味与人性需求的变化,几乎发生在当代的生存形式和生活实践的所有领域和方面,并产生了新的趋向和特点”。这…  相似文献   

16.
多难兴邦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有人曾忧虑,一些可珍视的传统价值观正在失去;还曾有一种担心,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人都成了所谓理性的“经济人”;还有人说,中国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娇宠而不懂责任,不知担当……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高道大德,各位朋友:汶川大地震发生到今天,已经有19天了,在这19天中,我们无论是通过电视的荧屏,还是翻开报纸,还是上网来了解灾区、走近灾区,我们都一次次地被感动。可以说,一种持久的、深沉的感人情怀,在神州大地上凝聚。也可以说,灾区感动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病与业力     
病,人人望而生畏,凡是人都逃不脱病痛的磨难,这是人生无法抗拒的一种灾难。佛祖释迎牟尼在论说世间八苦之中,就有一个“病苦”,因而认识病苦之源,如何对待疾病,这是人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重大问题。人为何生病,病从何来,说法不一,有人说:“病从口人,”;又有人说:“病从食起;”还有人说:“病从遗传而来”等等。这些说法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断面来讲,似乎颇有一些道理。但这一切认识仅仅是世间辩识所致,是分别智所见,并未认识到病起的根本,由此也会使我们对病的防治上蹈入某些误区。病起的根本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业力。…  相似文献   

19.
正各位朵斯提:赛俩目!穆圣说:我被派遣的使命是为了完善人类道德。(《艾罕默德圣训集》)穆圣(祈真主赐福之)把完善人类道德作为伟大使命的目的之一,足以说明道德建设在伊斯兰教中的重要性。有人说,道德就是一种善良的行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文化。有人说,道德是一种文明,道德是一种约束。也有人说,道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境界等等。不同的人给予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 问题 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意识到大学教育要和世界接轨。这要求我们要思考当前中国的哲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它的未来,也就是它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 关于哲学教学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有,有人会说无。但更多的是人们对问题熟视无睹,虽觉得问题重重,但不知问题之所在。在此有必要将哲学教学的问题具体化和明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