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目前我们的哲学理论能不能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亦想谈点看法。不过,我对自然科学是外行,难以充分展开,故曰提纲。一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基本区别究竟何在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明两点:  相似文献   

2.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上的两朵奇葩。它们之间的冲突达到了何种程度?同时,它们之间的调和达到了何种程度?人们对它们分界的公认意味着什么呢?是要求它们彼此不互相信任呢,还是要求它们共有一个公平一致的空间?如何才能最好地解决使它们产生分歧的大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什么样的不同途径?科学与宗教是否存在一些能够获得协调一致的意见呢?(这些一致的意见可以从他们广阔的哲学共通性上获得力量而又不破坏其根本的不同)。当然,科学与宗教产生分歧的很多问题主要涉及到被称之为有科学思想的怀疑论者和人文主义者。简单地说,有科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4.
艺术心理学的问题属于那些使心理学和美学彼此交叉的和二者相互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并且研究得很少。这两种科学之中究竟是哪一种首先对这些交叉问题的现状负责呢?研究这些问题中的主要作用究竟属于哪一种科学——属于心理学还是属于美学呢?那些纯方法论的见解要求承认,这种主要作用属于心理学。诚然,在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时,以商品作为“细胞”范畴,通过对商品中所蕴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这一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也有其作为细胞的范畴,这就是科学问题。那么科学问题本身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特别是,能否从科学实践和认识的背景分析中找出科学问题产生的逻辑机制呢?很明显,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整个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将起着基石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活动的最小单位,是建构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掌握并科学地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是法律工作看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首要条件。法律条文中的概念法律规范是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这就要求法律条文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准确、适度、恰当、有严格的确定性。如何才能作到这些呢?因为概念  相似文献   

7.
逻辑的范围     
科学的范围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哪些知识领域(或“知识”)可以视为科学呢?例如,应将炼金术、占星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视为真正的科学吗?凭什么来包括或排除一个给定的研究领域?类似地,逻辑的范围是逻辑哲学的问题,因此逻辑哲学的范围问题也是逻辑哲学问题,它包括:逻辑是什么?哪些形式系统是逻辑系统?是什么使得它们如此?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文明的唯一摇篮。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自诞生以来,已经是具有46亿年高龄的历史老人了。那么,在遥远的过去,地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壳是怎样运动变化的呢?现在地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自古以来就如此这般呢?还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呢?地质学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否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总以为在人类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但是,谁也没有说清楚这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于是便把道德问题涂上了神秘的色采。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以后,肯  相似文献   

10.
论陶瓷造型的设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陶瓷设计而言,常有人说"陶瓷设计几千年了,什么形体都已被设计过了,怎能再创造呢?".显然,这种闭塞的观念有悖于陶瓷设计的发展规律,更悖于设计的三种思维方法.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陶瓷造型怎能创新,怎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个性,又怎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那么,怎样的设计思想才能科学的指导我们的设计呢?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设计,从现象上看,似乎是设计者各显神通的结果,难有规律可循.但如果我们从设计的横切面来看,有三种类型的思维方式,即模仿型、继承型、反叛型的思维方式.下面来分别谈谈这三种思维方式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原始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原始人的思维是如何向文明人的思维过渡的呢?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是哲学史研究中亟需探讨但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刊于去年开辟了“原始思维研究”专栏,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现在发表李根蟠、卢勋同志的《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和乌兰察夫同志的《蒙古族早期宗教和无神论思想萌芽》,以期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资料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的久远、文献的不足,对考古资料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研究原始思维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解放前仍保留着原始痕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宗教迷信等等去加以探索。解放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教育的普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改变,其原始的痕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因此,对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同志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综观科学发展史,每一次科学创新都导致科学理论体系和结构的重新建造,使科学达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那么,是什么推动了科学创新?除了客观上当时已具备了时代条件外,科学工作者主观上的叛逆思维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何谓叛逆思维?科学上的创新实践表明,叛逆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定型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它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这种思维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合事理甚至是荒谬的,但正是…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发展     
事物的发展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什么是发展呢?发展和运动、变化是否是相同的概念?这在我国哲学界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我认为如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要掌握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系统方法都是不可能的。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辩证法的发展以及它同运动的相互区别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的。学了逻辑之后,我感到自己的思维有科学规律可循了,提高了平时办事的效率。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待接种用的原板培养基(注:培养基是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出现杂菌污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般专业常识可知,制作得好,待接种用的原板培养基是应该无菌的,如  相似文献   

15.
一、维也纳小组的科学世界观 1.历史背景 许多人声称,形而上学的和神学化的思想现今又在增长,这不仅表现在生活中也表现在科学上。这是一种一般现象呢?还是仅仅限于某些派系的一种变调呢?如果人们浏览一下大学课程的名称和哲学出版物的标题,上述论断本身就很容易被确认。但是,与之相反的启蒙精神和反形而上学的事实研究现今也变得愈来愈盛行了,这表现在它逐渐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及其任务。在某些学派,基于经验的和反思辨的思维模式比以前更强大了,而且恰好是被这种已产生的新的对立面而强化了。  相似文献   

16.
地理思维模式及其变化的研究吴殿廷地理学经历了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地理思维方式。古典地理学是以整体思维为主的科学,这种整体思维是在缺乏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笼统的、模糊的思维,因而常带有神秘色彩的荒诞成分;近代地理学是以差别思维为主的科学,即是以区域差别为依据,强调分门别类地进行剖析和寻因索的地进行解释的科学;现代地理学是以辩证思维为主的科学,即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联系、协同和相互作用,这是辩证的整体思维,即系统思维。地理学的发展、地理思维的变化,尽管一定程度上受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人们社会实践的能力与要求,也离不开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轨道。首先,地理思维的变化受利于人们利用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要求,另一方面,整个科学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对地理学的影响也很大,此外,地理思维方式的变化还受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科学的发展一开始面要宽一些,力图掌握尽可能多的事实,然后就向深入集中”,这就是整体思维为主的古典地理学向以“差异”思维为主的近代地理学转变的内在原因,但当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一段时间后,因为过分  相似文献   

17.
任何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任务。任何科学的任务就其共同性来说都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但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科学研究不同事物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用另一种说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种科学。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意志、性感等在其他动物也是有的。在人的心理中有哪些东西为人所特有从而使人成其为人呢?首要的一点是人有思想,尤其是思维,因而能有意识。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意识。再一点是人有言语,会讲话,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基本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因为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而且还在于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是否真的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意义呢?抑或仍然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十年的艰苦研究,苏富忠同志的《思维论》(香港中联出版社1992年6月版)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把思维的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思维研究的新成果。此书其分两篇。第一篇是关于思维的基本理论研究,着重论述人为什么能思维的问题。第二篇是对思维的分类研究,着重阐述人怎样思维的问题。人能思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为什么能思维呢?一深究起思维的根本规定来,就涉及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篇以主体论的研  相似文献   

20.
混沌现象及其在生理心理系统中的意义(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徐联仓 《心理学报》1987,20(4):62-66
混沌现象的发现与研究引起生物学界和心理学界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似乎给那些试图找寻生命科学的物理基础的人们一个新的思维线索。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思维究竟怎样产生?它有没有物理机制?具有复杂节律的脑电波(EEG)与人的大脑的高级活动功能有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吸引人们钻研,又时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