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46年,为了阐明"他心是否可知"这个问题,哲学界以维斯道姆(John Wisdom)、奥斯汀(J.L Austin)和艾耶尔(A.J.Ayer)三大哲学家为首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奥斯汀的《感觉与可感物》的文本清楚易读,不过,哲学从来就没有都说清楚了的时候,理后有理、理中有理。奥斯汀反对过度概括和整饬两分,但我们可能避免概括和两分吗?奥斯汀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感觉与料理论做出全面批判。然而,自然语言分析有多大效力?我认为这些是该书导出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讨论这些问题,并希望为进一步讨论哲学与科学、什么是哲学理论等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5.
A.F.艾耶尔(1910——1989?),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通常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在英国的代表。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和《哲学的中心问题》(1973)两本著作中,集中批判了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存在”的命题。两部著作对神学的批判立足点是相同的,前者的分析较为笼统,而后者的分析则较为具体,它们都企图从逻辑上分析基督教神学命题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尼采反科学吗?尼采那里有一门科学吗?若有,是何种科学?这是在尼采研究领域颇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清理尼采的科学批判,特别是前期尼采对以苏格拉底主义为标识的科学乐观主义(理论文化)传统的揭示,中期尼采主要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的科学新理解,以及后期尼采对于"作为谎言的科学"的批判。本文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尼采的科学批判始终致力于揭示欧洲科学或欧洲知识理想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对"尼采语文学"的重构,指出尼采中期和晚期哲学的现象学倾向,认为尼采在哲学批判、意识分析、个体言说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构成一种"尼采现象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来讨论语言问题,从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功能等论题中,概括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本质。而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语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交往中所出现的异化——"语言的污染"和"语言的贿赂",是"自我规定着的概念"运动的必然结果。为走出语言的"牢笼",马克思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批判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语言哲学总体性原则,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切入点,指出从语言批判走向社会革命的现实路径。这不仅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和政治解放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从A.J.艾耶尔的《语言、真理和逻辑》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文章——特别是C.G.亨普尔的《经验主义意义标准的问题和变化》一文——它们向艾耶尔的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即可证实性标准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这个意义标准把所有不能判定真假的陈述一概贬入毫无意义之列。这样的陈述,按照艾耶尔的观点,与哲学和科学都应该是无关的。人们对于艾耶尔标准的批评,迫使艾耶尔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些修改似乎仍然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开始以新的视角审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逻辑和意义。新动态在两个方向上特别明显:一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二是作为一种"历史叙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前一个方面可能受到了现实的激励与国际理论动向的影响,后一个方面则是前一个方面引发的更基础的问题。本刊编发的这组稿子的话题属于后一方面,它们通过时间、物、人等视角,回应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质问题及其在当代引发的理论争论。在其中,胡大平博士以"客观性、规律性和时间"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的辨析,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历史叙事在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协  相似文献   

10.
从乔姆斯基到平克——语言心理研究的模块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批判行为主义的语言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了先天语言机制的假说,并更进一步发展出了语言模块性思想.平克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提出了语言本能的假说,并明确提出语言模块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适应机制.本文指出,语言模块论是以唯理论哲学为基础的;而不同语言模块假说则反映了计算理论或进化论不同的心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