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次,够吗?     
林孔华 《天风》2006,(4):18-19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十个七次。……  相似文献   

2.
王俊 《天风》2006,(10):2-3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昵?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经文:太18:21—35 彼得向主耶稣提问:若有人得罪我,饶恕他七次可以吗?耶稣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并且讲了一个比喻,作为为什么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的原因。由此看来,宽容与饶恕不仅是当时门徒们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信徒应该努力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3.
洗澡与洗脚     
《天风》2015,(9)
<正>本文的题目或许会使不少读者心里作笑,觉得有"俗不可耐"之嫌。但当一些基督徒初读《约翰福音》13章的经文时,确实会产生关于洗澡与洗脚的问题。在逾越节前夕,耶稣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  相似文献   

4.
饶恕     
希力 《天风》2007,(22):10-11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段经文对很多弟兄姊妹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它记载了当耶稣正在教导大家怎样对待有过错的弟兄时,彼得问耶稣当饶恕弟兄几次,七次是否可以?耶稣却回答要饶恕七十个七次。并且用了一个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来让众人明白他们若不从心里饶恕弟兄,天父也要这样待他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沈承恩 《天风》2007,(3):6-7
七十个七次,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意思是要我们从心里完完全全地饶恕。饶恕七十个七次是指个人恩怨一类的事。对这类事不必太认真,不必牢记在心、耿耿于怀,更不要伺机报复;要胸怀开阔,不记恨,不计较。  相似文献   

6.
跟随     
利百加 《天风》2007,(4):20-21
耶稣在复活后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虽然这句话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是耶稣用生命所发出的。古往今来,无数的基督徒为此而活,立志成为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信仰时,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显得摇摆不定;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让主伤心不已。所以每当在《约翰福音》中读到耶稣的这句话“你跟从我吧”!我们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再思我们的信仰,叩击我们的心灵。我们对比以色列人的跟随,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个用信心跟随主的人。  相似文献   

7.
彼得与磐石     
陈志华 《天风》2014,(10):29-29
<正>对于追随耶稣的门徒而言,真正认识耶稣是谁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一次经过凯撒利亚腓立比境内时,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不愧为"大弟子",肯定且神速地作出最佳答案:"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对于彼得的回答,耶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西门巴约  相似文献   

8.
饶恕     
《天风》2020,(8)
正新约圣经中,耶稣和使徒保罗都有关于"饶恕"的教导。耶稣说:"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和合本2010)"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太18:35,和合本2010)"你们要饶恕人,就  相似文献   

9.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10.
约翰福音21章15节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  相似文献   

11.
理爱与情爱     
苏佐扬 《天风》2005,(3):41-41
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15节)。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16节)? 耶稣头两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原意为"属神的爱","理智的爱","不改变的爱"。神爱世人,耶稣爱属它的人爱到底,你们要彼此相爱,均用此爱字。 但彼得两次回答主耶稣的问题时,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个"爱"字,原意为"朋友的爱","情感的爱","会改变的爱","父母的爱子女的爱",转意为"热情","喜欢","爱好"。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天风》2022,(6):6-8
这是一段大家熟悉的经文,记载了在凯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暨彼得认信以后的第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上了一座高山.在山上,耶稣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脸上放光,衣服洁白,之后又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见到这异象,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时突然有云彩遮蔽他们,有声音从云彩中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惊惧过后,彼得、雅各、约翰三人再举目观看,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相似文献   

13.
<正>"变水为酒"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充分显出了耶稣的能力和荣耀。对基督徒而言,凭着信心相信神迹的真实性毫无难处,但在行神迹的过程中,耶稣对马利亚的称呼和回答令人费解。圣经告诉我们:"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  相似文献   

14.
一教会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竞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尽管听起来有些怪诞,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耶稣是犹太人,而不是基督徒。或许应当说,因为耶稣是犹太人,礻也的宗教是犹太教。耶稣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基督徒一词还不存在。耶稣来到世界上,带有传教的使命。然而,为了实…  相似文献   

15.
卖衣与买刀     
《天风》2015,(1)
<正>被称为和平之君的耶稣,处处留下了温柔谦卑的表率,他主张爱仇敌,并为逼迫者祷告。在客西马尼园身陷囹圄时,他依然不忘警告门徒"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并让彼得收刀入鞘。最后,自己更是如羊在剪毛人手下无声地被牵往宰杀之地。可是,在《路加福音》记载中的一次与门徒的对话中,耶稣的话似乎与他一直以来的教导和形象大相径庭:"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  相似文献   

16.
"天主经"是耶稣亲自教给我们的祈祷文,在这篇经文中可以看出一个基督徒应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耶稣时常将父启示他的话启示给门徒。有一次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停止以后,他的一个门徒对他说:  相似文献   

17.
饶恕人     
王海东 《天风》2004,(2):53-53
七次是饶恕人的极限,对常人也许如此,然而这种以数得过来的数字来计算对人的饶恕,显然不是发自内心的饶恕,远离了主耶稣教训的实质,这种以次数来计算的饶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饶恕。  相似文献   

18.
严蓉晖 《天风》2009,(7):4-5
经文:路17:3—4;太18:21,35 我们活在地上,与人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当弟兄得罪我们时,我们待人的态度怎样呢?记恨,冤冤相报,还是乐意饶恕?乐意饶恕是基督徒超越的生命表现!弟兄得罪我,乐意饶恕!我们饶恕,不是为功利,而是遵行主耶稣的命令;我们饶恕,因我们也得罪人,需要神的怜悯和人的饶恕。  相似文献   

19.
箴言     
"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新约·玛窦福音》第18章21-22节  相似文献   

20.
正基督徒能不能上坟?在一些人眼里,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信不信耶稣的试金石、分水岭。然而笔者认为,说一个人信了耶稣就不能上坟,这不符合圣经的教导,也有悖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整本圣经不仅没有一处禁止基督徒上坟,反而恰恰提到了上坟的事。"雅各在她的坟上立了一统碑,就是拉结的墓碑,到今日还在。"(创35:20)雅各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他怀念自己的妻子,上坟并且为她立碑。"就把他的尸身葬在自己的坟墓里,哀哭他,说:‘哀哉!我兄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