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必林 《天风》2003,(9):8-9
每位基督徒都应当学像耶稣,才能实现圣经中的教导: “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在外邦人中……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监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相似文献   

2.
袁世国 《天风》2005,(8):10-11
在效法基督耶稣的事上,要时常回归圣经,让圣经中的耶稣基督成为我们信仰生活中效法的唯一标准,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效法,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任何一个基督徒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3.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4.
圣经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那么,耶稣的心究竟是什么呢?他的心最仁慈、最良善、最温柔又公正无私 每当说起我们人的心情时,就不是这样的了,无论你今天身居高位,是百万富翁,还是家庭妇女,常能听到:“今天的心情不好,别来烦我”大到成人,小到儿童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就拿今天有些基督徒不常来参加礼拜来说:每当你问起他时,他总会  相似文献   

5.
苏志明 《天风》2009,(7):30-31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和首要价值。圣经向我们揭示和谐是神人和好的终极目标,通过和好,万物终将回归和谐(参赛65:25;弗1:10;西1:20)。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本文主要描述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复合作为使和好成为可能,分别阐释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受造物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复合作为,能有合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有基督徒说,我们信仰基督、跟随基督、活出基督真难啊。这确实是个问题。今日基督徒面临的诱惑非常多,心中常有矛盾、苦闷。耶稣给我们一个邀请"来,跟随我"。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邀请。在生活中,我们被邀请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和被尊重。耶稣给我们的邀请同样也是肯定和尊重我们的存在。被人邀请在肯定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的同时,当你回应邀请时,需要付出。比  相似文献   

7.
高英 《天风》2007,(13):24-26
今天是我们金陵全院师生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主日,我愿透过圣经的话语,和大家分享耶稣在世上所预言的天国来临和耶稣再临的信息所带给我们的启示。2000年前,耶稣在离世升天时,曾向门徒应许自己很快就要再来(太10:23),耶稣再来的盼望,就成为基督教的重要信仰告白,也是我们教会所宣讲的重要信息之一,尤其成为纪念复活节时讲台分享的信息。基督再来的信息是基督徒盼  相似文献   

8.
效法基督     
张靖 《天风》2006,(24):18-20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4:25-26)经文:约4:7-26让我更像你,主耶稣啊!这是很多基督徒的心声,也是很多基督徒的追求。那么,效法基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效法基督?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今天,借着这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这是一个基督徒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9.
“谦受益,满遭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从我们信仰的角度出发,纵观《圣经》,主耶稣基督也给我们立下了一种谦卑的表样。“约旦河受洗”,耶稣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向想要阻止他的若翰说:“你暂且容许我吧!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玛315)到后来,他甘愿服从上主的旨意,受苦受难直至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始终给我们留下了一副自谦自卑的形象。而仁慈的圣母更是一心按照主的圣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在领报时就谦卑地自称是天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路13:8)彰显了圣母一生度听命与服从的生活。那么,作为一名基督徒,更应该以一颗谦卑之心来常常反省自己,做到不骄不躁,谦虚好学,和以待人,真正树立起基督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谢炳国 《天风》2016,(4):8-9
正经文:约20:1-1 8,21:1-14;路24:1 3-35"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耶稣复活,是上帝在整本圣经中前后一贯的启示。基督的受死、复活,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定好的旨意,是圣经关于救恩的完整启示,所以,耶稣复活是基督徒信仰核心中的核心。耶稣复活之后在地上有四十天之久,他多次向门徒显现。  相似文献   

11.
谨慎"小信"     
罗忠 《天风》2006,(21):31
基督徒都知道,圣经的话是神说的话。虔诚的基督徒都乐意接受神的教诲,坚信神的话语。基督徒们因信了神的话语,时时灵修警醒内心邪恶的欲望,时时向神忏悔已有的过犯,感恩神的引领。千百年来,基督徒们都承认自己有罪,但圣经中的一句同等重要的话却容易被信徒们所忽视。那就是耶稣反复说的话:你们这小信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人生活不只靠饼,而是靠天主的圣言”。这是耶稣在圣经中说的一句话,意在告戒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上,我们应该有比较明智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生活的美好环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全面地照管好我们的灵性生命,使它更加丰盛,有活力。耶稣曾许诺:听天主的话,而实行的人,必获得永生。在生活中,用天主的话来彼此安慰扶持,彼此鼓励劝勉,会使人感到“爱”的温暖与幸福,而这正是基督徒灵修的完美表达。人愿意了解别人,也愿意被人了解。在交往中,人藉着言语将自己表达出来而给与他人,言语和答复,使…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天风》2008,(22):46-46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15.
孙天人 《天风》2006,(22):34-35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不错,“生老病死”确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由“摇篮”到“坟墓”难以避免的过程。圣经说是上帝的“定命”(参来9:27),可是孔子却说:“未知生,焉知死?”看来这位誉为圣贤的学者对生死等问题似乎亦感茫然!但这对基督徒来说则不十分困惑,因为有基督福音的光照。所以孔子也说:“早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孔子时代他无缘得听基督的福音。而今天的基督徒就可以圣经的启导解读“生老病死”了,从而能明白“生老病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17.
重生的真谛     
杨孔仿 《天风》2006,(2):30-31
基督徒的重生是藉着圣灵的工作,因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在神面前得到的,主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又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5)水有的解释为神的道说,指福音真道(雅1:18,彼前1:23),圣灵因为人真心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从死里复活的,而使人重生。“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约翰在此强调了只有那些信耶稣是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主,才能得到属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归献 《天风》2001,(7):8-9
基督徒(徒11:26原文的意思是“基督人”,即属于基督的人,像基督的人)信神,不是神为我们所用,乃是我们让神使用;不是神为我们服务,乃是我们事奉神。但是,人若不奉献自己,就无法事奉神。奉献,不是我们有什么可以给神,乃是我们灵魂身体归于神,让神恩待我们,为他所用。  相似文献   

19.
宽恕和爱     
赵英秋 《天风》2004,(11):23-23
耶稣的教训及使徒们的书信所要求基督徒做的已远远高过"宽容"二字,圣经不只是让人宽恕,而且还要主动地爱自己的仇敌,以怜悯的心去宽恕一个仇敌,不计较他的过犯,一个充满怜悯之心的基督徒是蒙神所喜悦的,正如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相似文献   

20.
靖久玮 《天风》2004,(4):8-9
经文:路24:1—12;林前15:3—7,20—22 基督教有两大重要的节期,一个是圣诞节,另一个就是复活节。但从信仰的意义上说,复活节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圣诞节之所以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还是在于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耶稣字架上的主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这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每一个基督徒对此深信不疑。但也有关于主耶稣复活之事的一些错误说法: 1、有人说,是耶稣的门徒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