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巨人玻尔的道德风范李祖扬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1885-1962)是把人类带入原子时代的科学巨人之一。他的科学发现开创了现代物理学和化学发展的新时期,他领导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是锻造量子力学的熔炉。他还是卓越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反法西斯和反核...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卡尔·戊斯发现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域,并将生物分成三大分支,即真核生物域、细菌域和古生菌域。这一理论被称为戊斯革命。但是,他的理论历经艰辛才得到同行的认可,从科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讨论这一重大发现带给我们有关思维方式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1953年在通用电气公司作报告的时候,诺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尔文·朗缪尔率先提出“病态科学”的概念。按他的话说,“‘病态科学’是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科学。”他当年举的例子有对N射线和基因分裂辐射的发现。1981年,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雷·海曼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大会上,作了题为“‘病态科学’及其对治”的报告。海曼认为“病态科学”的定义应该加以扩展,应包括科学家对错误观念和错误理论的顽固坚持,包括作  相似文献   

4.
波普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他赞成罗素的看法,认为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波普宣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密切关连的,而且这一关连又是自觉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促使他发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部分原因,而其后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则是从《科学发现的逻辑》“生长”出来的。下面介绍波普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误认为作为科学常用的数学逻辑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作者通过列举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足,指出它们的错误,提出科学发现的真正方法应该是怀疑论和逆推论。认为科学家要像一位神秘的侦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质疑和反思;持有怀疑态度的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而应该大胆怀疑,敢于创新。他还从科学史角度列举了很多科学发现的事例,无不说明批判性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科学家并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对乌鸦的颜色、太阳明天升起、每天都将喂养火鸡等进行归纳概括。——伯顿·S·格特…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中国心理学科学开创者。他是世界著名的莱比锡大学冯特研究所唯一的中国学生。本文根据心理学史研究在莱比锡大学档案资料中发现的资料介绍他在莱比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也介绍他的最主要几位心理学老师。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 ,蔡元培在莱比锡期间的经历为他后来在中国进行革命和教育活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7.
拉瓦锡可鉴     
在世界科学史上,法国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1774年,他开始研究燃烧问题,以科学的发现推翻了长期统治化学界的错误的“燃素说”;1787年,他同另外三位法国化学家拟订了化合物的第一个合理命名法;1789年,他写成了一本新体系的《化学基本教程》。但是,拉瓦锡又是一个视名利高于科学事业的人。他对科学的追求,与他对名利的追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而使他作为科学家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一、光辉的业绩与思想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巨匠和无产阶阶革命家马克思离开我们一百周年了。他的光辉业绩一直鼓舞着人们继续向前进。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业绩时,指出了他的两个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并且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应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10.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5)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因创立意会认知(Tacit Knowing)理论享誉国际学界。波兰尼1891年3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曾在军队当过军医,1922年赴德国,在柏林卡伊泽·维尔赫姆研究所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在吸收理论方面有一定成就。纳粹上台后,他碾转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研究系教授,此间,他发表大量有关经济、政治学方面的论著。1958年,波兰尼出版了《个人知识》并以此创立意会哲学,一跃为知名哲学家。实际上,早在40年代末,波兰尼就开始了他的哲学探索,在1946年的《科学、信仰与社会》一书中,他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提出以人性为基点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作为科学研究之基础的观点。他发现,科学家的个人判断和寄托是科学进化的重要动因,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现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外曾于1978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举行了纪念莱昂纳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科学发现,与会者就科学发现的逻辑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发现逻辑与证明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主要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会后,于1980年出版了《科学发现,逻辑和理性》、《科学发现的实例研究》二本论文集。国内,1983年在香山举行的第三次科学哲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科学发现。会后,邱仁宗等组织编写了《成功之路》,对科学发现的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有关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得到了自然科学家的热心关注。自然科学家为科学发现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素材;科学发现研究也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另一方面,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也为认知科学和哲学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孟德尔是传统的天主教徒,长期担任修道院修士,后任修道院院长十几年。因此,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常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宗教推动科学研究的证明。然而,如果认真追根溯源,进行深入探究后就会发现,这种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其实并非如表面上看去的那样。本文着重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从而表明他取得的科学成就完全是坚持观察和试验、长期辛勤研究所结出的硕果,与其宗教信仰和从事的宗教活动是相分相离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挑剔的人,往往是不讨人喜欢的,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但是,对于一个埋头于科学的人来说,挑剔却是难能可贵的素养。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小就以挑剔著称,被人们称为“比上帝还挑剔的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这种挑剔的“毛病”,让他在科学的王国里取得了重大的发现,很年轻的时候就誉满天下了。  相似文献   

14.
编后话     
国内,在系统科学向哲学高地进军途中,似乎有过多的蒺藜和沟壑,迄今也只是少数斥候或前哨接近了高地的边缘。读者如果读完了本期《E·拉兹洛在华谈系统哲学》一文,那就会发现系统科学的主力仿佛占领了整个哲学高地。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发展观到文化观再到技术观,从世界历史形态到人类发展前景,无不包容在E·拉兹洛的系统哲学之中。尽管他的个别论点会遭诸多驳难,他却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展示了系统科学在哲学领域做出的业  相似文献   

15.
异质性与科学划界─—L.劳丹的划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篇题为《划界问题的消亡》的文章中,劳丹说:“习惯上被视为科学活动和科学信念的内容都具有认识异质性(epistemic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提醒我们注意,寻求划界标准的认识形式可能是无效的。经过详细分析,看来不存在一个认识常量。…划界问题——被波普尔称为‘认识论中心问题’的那一问题是虚假的,因为它预设了这一常量的存在。”①劳丹是循着以下思路得出上述结论的。首先,他设立了关于科学划界的三个元标准。然后他检查了新老划界主义传统,发现无一划界方案满足元标准。最后他才形成了异质性概念科学观。不难看出,此…  相似文献   

16.
颜桂珍  吕刚  韩晓华 《学海》2002,1(1):64-67
本文以沈括《梦溪笔谈》为基本材料 ,通过对他主要科学成就的分析 ,认为他的科学成就的取得与他科学方法论思想密切相关 ,为此 ,论文总结和归纳出他科学方法论中的三大主要方法 :观察方法、类比推理方法和怀疑方法 ,并简要论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沈括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同志,因病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与世长了辞。潘菽同志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潘菽同志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坚强的民主战士。潘菽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活动和进步学生的爱国斗争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潘菽同志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苦心探索改造旧心理学和建立科学心理学的途径。他最为贯注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主张我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潘菽同志在心理学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致力于从整体上提高这门科学的科学性。为此他大力倡导从事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心理学理论体系。潘菽同志不仅是个十分知名的学者,而且有许多为人治学的高尚品格,他无愧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谦虚谨慎,朴实宽厚,正直坦荡,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推陈出新,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善于发现和吸收别人的合理意见,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者。潘菽同志的一生是奋进不息的一生。他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远载入我国心理学的史册。潘菽同志的逝世是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悼念他,一定要学习他在科学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自觉性,学习他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让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在党的领导下,为早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而奋斗!最后让我们谨向敬爱的潘同志致以深切的哀悼!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让伍连德博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但是,不得不面对他最终落选的遗憾.从科学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发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伍连德博士落选的可能原因,同时时代变迁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一种倾向认为:科学与宗教没有本质区别,科学与宗教可以互补和融合,甚至提出宗教可以指导科学的发展。其啧啧称道的案例之一是,笃信上帝的开普勒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本文着重分析了开普勒的自然哲学思想。从而说明他心目中的“上帝”只是“理性”的代名词,开普勒取得的科学成就完全是理性活动(包括科学观察)所结出的硕果,是“摆脱宗教”的成果,而不是靠什么万能上帝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血液循环发现史研究的哲学思考贵阳中医学院(550002)许红,吴元黔(接上期)三、哈维最终发现血液循环,从而完成了为现代生理科学的奠基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是英国当时最杰出的医生和解剖学家,他性格文静,从小就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