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为了探讨广告干预对危机品牌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和信任的影响,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测后测设计,其中实验组采用2×2因素型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广告干预对被试的内隐品牌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被试的外显品牌态度和品牌信任则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渗透广告相较于低渗透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理性诉求广告相较于感性诉求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广告的渗透程度和诉求方式对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品牌信任受双重态度驱动。  相似文献   

2.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网络语言嵌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分别测量产品卷入度和语言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与否对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2)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在积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嵌入网络语言组被试的广告态度、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而在消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低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结果表明:想象接触显著提高了不同群体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对外显态度影响不显著;而先前接触经验对不同群体的内隐态度影响不显著,对外显态度影响显著。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已经发生过面对面接触的个体,也可以通过想象接触来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进一步拓展了想象接触在整个群际接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林  徐强 《心理科学》2013,36(4):787-89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探讨了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两种加工条件下,高外显矛盾态度个体对态度客体信息再认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低外显矛盾态度个体;(2)在有意加工条件下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在无意加工条件下高低内隐矛盾组的再认反应时差异不显著;(3)对态度客体无关材料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对有关材料二者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外显与内隐的矛盾态度对个体的信息加工具有不同的影响路径,这为进一步探讨外显和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升  桑标 《心理科学》2011,34(5):1095-1100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以及情绪调节外显态度问卷对134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测验,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随年龄的增长,其积极程度逐渐下降;(2)情绪调节外显态度表现出不依赖于年龄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情绪调节外显态度的性别差异显著;(3)情绪调节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呈较低程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的心理结构,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品牌熟悉对广告过程中品牌态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劲松  赵平  陆奇斌 《心理科学》2006,29(4):970-972
文章通过分析广告前后被试者品牌态度的变化,研究了在不同的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条件下被试者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调节作用并非单向的,而是与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交互产生作用的。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有正面的广告态度时或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信息相关度较低时广告才能产生说服效果,进而使被试者的品牌态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以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提出的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为基础,分析情绪在内隐态度向外显态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研究通过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积极或消极),分析了不同情绪下个体对薯片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对其在五分钟内食用薯片数量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外显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结果;而内隐态度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受到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下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消极情绪下内隐态度不预测行为结果。因此,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降低了个体对内隐态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促使个体基于内隐态度直接构建外显态度,从而使得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研究最后分析了情绪影响内隐态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情景模拟实验,考察品牌熟悉度、参照群体和任务时间与购买决策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品牌熟悉度影响购买决策,高品牌熟悉度下做出购买的决策显著多于低品牌熟悉度。(2)品牌熟悉度对参照群体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调节作用。(3)任务时间限制不影响购买决策。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存在品牌熟悉度效应和参照群体效应,消费者所接触品牌的熟悉度越高,消费者越倾向作出购买的决策;与陌生人相比,消费者更容易受好朋友的影响而作出购买的决策;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可能存在时间感知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亲子关系在经济压力影响下的差异以及亲子关系对贫困大学生内隐与外显自尊的影响,本研究抽取67名贫困大学生和65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贫困大学生对父母持积极的内隐态度和显著的高内隐自尊;(2)非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贫困大学生的更积极,但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对父母的内隐态度更积极;(3)贫困大学生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对外显、内隐自尊以及自尊的分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非贫困大学生的内隐父母态度对三个因变量预测作用较好。因此,亲子关系中相对薄弱的方面对自尊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联想-命题评价模型——态度改变的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娜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34-839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近年来态度研究的重要主题。Gawronski和Bodenhausen提出的APE(Associative-propositionalEvaluation)模型认为,内隐和外显态度有各自不同的潜在心理过程:内隐态度基于联想加工,外显态度则基于命题加工。APE模型指出,正是由于联想和命题加工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内隐和外显态度改变的几种具体模式。文章介绍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 探讨激情犯和累惯犯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特点及预测特征。研究发现, 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态度有显著差异, 但是内隐态度未见显著差异。由于部分罪犯在内隐态度中出现反转效应, 将激情犯和累惯犯分为激情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累惯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这四个组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 并且每个组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发生了分离。从结果可见即使是同一犯罪类型, 犯罪时都实施了暴力行为, 但暴力态度却有差异。在测量外显暴力态度的基础上, 结合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 将细化犯罪人分类, 为不同特点的犯罪人实施不同的改造和处遇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吴文彬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21-23,68
近年来内隐态度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以及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是两大研究热点。本文列举了近年关于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的重要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机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的调节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内隐态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许多问题尚有争议,研究的空白点也有很多,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耐用商品(洗发水)和耐用商品(手机)为态度对象,探讨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对行为选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当态度对象为非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呈一致性,而当态度对象为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出现分离;(2)在非耐用品上,内隐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而在耐用品上外显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杜伟强  于春玲  赵平 《心理学报》2011,43(8):953-963
研究了论坛客观性如何影响看帖者对帖子所推荐产品的态度, 及其影响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当论坛不客观时, 看帖者对产品的态度较差, 当论坛比较客观时, 看帖者对产品的态度较好;说服知识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品牌强度、看帖者过去对品牌的满意度、跟帖者与楼主的熟悉程度会调节论坛客观性对看帖者态度的影响, 当品牌强度相对较弱、看帖者过去对品牌相对不满意、跟帖者与楼主不熟悉或跟帖者与楼主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时, 论坛客观性显著影响看帖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飞行管理态度问卷FMAQ 2.0作为航空安全文化背景下外显安全态度的评价工具, 并设计了两个安全态度的内隐联想测试(IAT)对134名飞行员进行了调查, 同时运用专家评定法对其飞行绩效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1) 航空安全态度的IAT效应值较强, 飞行安全更多与积极评价和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起, 对飞行风险与冒险是消极评价与回避。(2) 外显和内隐安全态度既相关又分离:评价性内隐安全态度和外显态度的驾驶舱工作态度、情感性内隐安全态度和驾驶舱工作态度与自动化驾驶态度显著正相关, 且总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正相关显著, 同时模型数据显示二者是分离性结构。(3) 外显和内隐安全态度均能预测安全绩效, 其中外显态度对飞行作风、飞行技能和机组管理的预测率较高, 内隐态度在安全规章上预测率较高, 其共同预测模型拟合良好。结论:外显与内隐安全态度、安全绩效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特定航空安全文化的完整模型。  相似文献   

18.
幽默可以促进沟通效果,实践中许多企业运用幽默来回应消费者抱怨。然而既有文献对于幽默能否以及如何有效化解抱怨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则基于良性冲突理论与关系范式理论探究了企业幽默式抱怨回应策略对不同关系范式下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实验法,本文发现:对于唤醒度较低的负面情感导致的消费者抱怨,企业幽默(相较于非幽默)的抱怨回应策略更有助于改善消费者品牌态度;而且,不同类型的幽默化回应作用不同,自强型幽默的抱怨回应对改善共有关系范式下消费者品牌态度更有效,自嘲型幽默的抱怨回应则有助于改善共有和交易关系范式下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幽默回应策略与关系范式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良性评价而作用于品牌态度。  相似文献   

19.
从产品角度对地方语广告进行研究。本研究将语言熟练度和地域文化认同这两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选取产品卷入度作为调节变量,分别在语音和文本广告两种不同的广告媒介中,研究广告语言(普通话VS粤语)对广告卷入度(认知卷入度VS情感卷入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普通话比粤语产生的广告认知卷入度和情感卷入度都更高;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无论广告使用普通话抑或粤语,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卷入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粤语比普通话能带来更高的广告情感卷入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移情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对移情的启动来考察状态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实验1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采用暴力IAT的方法考察被试内隐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2则在移情启动之后,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VIO)考察被试的外显暴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我们没有发现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暴力态度发生显著变化,但经移情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检验后发现,移情的启动减弱了男性被试的外显暴力态度,而对女性被试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情与暴力态度之间不存在内隐联结关系。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一是取决于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过程,二是与个体的特质性移情水平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