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界首渔鼓是曾盛行于安徽西北部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特色鲜明,是界首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但目前界首渔鼓演艺事业日益萎缩,而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亟需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许多农村集镇,经常有一些民间艺人,走乡串村,说唱“道情”。 “道情”,是曲艺的一种。在四川叫做“竹琴”,在北方称为“渔鼓”。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广西、陕西等地,都曾广泛流传。它原为道教布道的一种“道歌”,相传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用来宣传因果报应、劝世行善等宗教思想,由游方道士在各地演唱。南宋时,开始用渔鼓与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其曲调有[耍孩子]、[清江引]、[二六调]、[夸夸调]、[步步娇]等,曲调优美动听,很能吸引观众。 “道情”艺人,分为“内档”与“外档”两种…  相似文献   

3.
服装表演形式美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美的感受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生理愉悦,服装表演要达到这种满足感官的效果,取决于它的形式美。一台经过精心设计组织的表演内容,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形式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情绪变化。艺术离开了形式美,就会失去魅力,就不能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因此我们要认识服装表演艺术,就应该了解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掌握服装表演的形式美的特征。服装表演是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虽起源于商品化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体现现代人审美情趣、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 服装表演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主…  相似文献   

4.
万荣花鼓是闹社火或者节庆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具有低鼓、高鼓、多鼓三种形式,舞姿优美淳朴,鼓点响亮动听.其“套子”(套路)有一点油、风搅雪、干炒豆、狗撕咬、凤凰三点头、走圆场、龙摆尾等;技术动作有掏腰、掏腿、绕膝及高难度动作“狮子滚绣球”、“秦琼背剑”、“凤凰双展翅”等.表演既有美感又富于表现力,健美有劲,如虎之威风,如猿之敏捷.万荣花鼓在漫长的发展历史演变中,集舞蹈、戏剧、体育、民俗于一体,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表演心理学与社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中脱颖而出的社会治疗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德·纽曼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路易斯·赫兹曼等人提出的表演心理学。表演心理学融合了当前学科研究的趋势,是对主流心理学的挑战。表演心理学的社会治疗观并不是直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问题,而是通过发展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为人们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6.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李涵冰 《美与时代》2014,(12):115-115
舞蹈表演是一种大众文化表演形式,舞蹈表演是人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且舞蹈随着人们审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的传统舞蹈表演包括:京剧、木偶戏等种类,现在的舞蹈表演从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方面分的更加详细。但是,无论怎样的舞蹈表演都是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语言的表演形式,所以舞蹈表演需要丰富的情感基础,才能展现舞蹈魅力。  相似文献   

8.
河南板头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广泛流传。河南板头曲原为河南大调曲子的一部分,是在大调曲子表演前作为开场的器乐演奏形式而存在的。板头曲中以三弦、琵琶、筝为主奏乐器,而后各个乐器又吸收民间艺术风格元素,流传并演变出许多独奏形式。通过对河南板头曲伴奏乐器中的琵琶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河南板头曲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表演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表演心理学在对主流心理学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式表演的理论,该理论致力于唤起人们对生活中表演维度的注意,并试图通过发展式表演来改进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当前关于表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疗、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等方面。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表演心理学还有其不完善之处,但其发展式表演的理论及其应用正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寺坊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一种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伊斯兰教来到中国后产生的特殊社会组织,最终发展演变为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典型的民族社区形式.西安穆斯林秉承伊斯兰文化传统,又具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特征非常明显.本文从社会组织视角,以西安穆斯林寺坊历史概况和寺坊组织的构成及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探讨中国伊斯兰教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民间对于皮影戏的一种称赞与直接概括。皮影戏是通过对于光影的控制与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同时还具有内涵美与艺术美。皮影戏从皮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来看,对皮质选用,雕刻技术与上色技术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大,因此它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皮影是通过戏曲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戏文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考察一个地方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的重要视角。在当今时代的经济推动之下,任何文化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会与经济挂钩,经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搭建和提供重要的"平台",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带动经济,在当前的时代,皮影所具有的文学、戏曲、美学等价值无疑拥有着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M·W·瓦托夫斯基提出了一种称为“历史认识论”的认识论观点。历史认识论认为,不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历史地变化的,而且认识模式本身也是历史地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模式的变化与我们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的形式有关;这些认识模式是:(1)在实践本身的形式内发展,作为这种实践本身的结构成分和调节成分,作为自觉的、有认识的人类活动而发展;(2)在法则、方法和理论的形式中,作为这  相似文献   

13.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作为以玄妙观为中心的苏州地区道教信徒在道教信仰实践中,以苏州方言配合乐器表演的音乐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鲜明的地方特色、完整的音乐结构、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68)。毛良善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以及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园林中,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实物精品与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所实现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仅应该从它所展现出来的理论形态、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来把握,而且也应该从马克思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是与他对社会历史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解分不开的,而这种对社会历史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解是在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形成的。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万物的本原,社会历史就是自我意识的历史。历史学只不过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变化形式,社会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与自然毫无关系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过程。在他那里,自然和历史好像是“两种互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论证了交往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交往既有着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功能 ,又有着改造、变革对象世界的价值指向 :一是用交往来说明社会发展变更的必然性 ;二是用交往来说明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更深层的原因———社会发展是人类自身交往的历史 ,社会变革正是通过人类的生产方式 ,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来实现的 ;三是论证说明了人类正是通过交往在社会变革中实现着自身种的历史进化 ;四是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成熟性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从历史维度阐述了人类社会交往起点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分析论证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转变 ,同样体现了交往的“工兵”作用。文章认为 ,交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变革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功能 ,指出交往的主体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的对象性认识活动。本文用世界进程的眼光 ,去反思民族实践方式的历史地位 ,追寻新的交往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1859年,恩格斯在他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说了这些话之后,恩格斯又接着说: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现象只有历史地、具体地加以考察,才能认识其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和规律性。列宁在“给尹耐斯·阿尔曼德的信”中曾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对每一种情况(一)只是历史地;(二)只是联系着其他情况;(三)只是联系着具体的历史经验去加以考察。”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尽管有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斗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经济斗争必然导致政治斗争,而政治斗争的本质就是夺取政权的斗争。当旧的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礼仪节庆是神学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曾经因为中西礼仪的差异而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康熙年间发生的礼仪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宗教文化中的礼仪逐渐得到中国基督徒的理解和认可,中国教会也根据社会的进步和本国国情对宗教礼仪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礼仪形式。本文以中国天主教的老教区湖北磨盘山(位于鄂西北谷城县)为个案,来分析当代中国天主教礼仪的内容和新特点。一、 教徒对基本礼仪的认识和理解1、祈祷祈祷是基督宗教信仰的基本形式,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