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社会中,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学校及伙伴,而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几乎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直观明了的视频材料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儿童的比例明显上升。具有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纯度较高等特点的动画片更是受到儿童青睐,与此同时,关于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动画片中卡通形象的暴力言行究竟对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影响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儿童社会化最早执行,他对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形成等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儿童社会化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家庭环境中各因素进行的。本通过查阅献,把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分别从物质环境因素和心理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宕终生的内容。弗洛伊德,象在我们文化中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又一次率先涉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他在《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著作中对儿童的心理——性(Psychosexual)发展所作的描述,称得上是有关性别角色发展的滥觞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304名小学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西方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在相应方面行为表现的关系相似,这表明,与西方父母相比,虽然我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更为严厉的特点,但是,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教育方式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发挥相同的作用;2)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反,我国父母的严厉性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害羞存在负相关,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在中西方文化中害羞-抑制具有不同的心理学含义所致;3)在我国,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表现的关系比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关系更强,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社会中,父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6.
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素如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生活及心理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职业、父母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儿童读物中的男性和女性:交叉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着的社会里的成员教育他们的儿童充任该社会各种角色的一种过程。社会化的非正式方面(如通过一定行为的塑造、谈话方式、用语调表达各种含蓄的意义等)都反映着Sandra Bem所谓的“无意识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比直截了当地去塑造儿童行为所能起到的作用要更大。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6个年级86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会昌  叶子 《心理科学》1998,21(3):264-265
1问题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中一种传统看法是,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因素。但近期,美国心理学者JR.Harris(1995)综述了大量研究资料,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GrouPsocializatlontheoryofdevolopment),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环境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事环境。儿童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并不总能迁移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儿童是独立地习得如何在家庭中和家庭外的行为的。儿童参加并认同于一个社会群体.以此来学习如何在家庭外行事。社会文化的传递也主要是通过群体,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积淀,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需要从中国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从古至今,中国走"重德轻智"的教育路线。德育水平不仅影响我国公民道德素质水平更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急需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承担起文化责任,积极开发中国优秀文化中的精髓,与德育融合,在德育课程、德育教育过程等环节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托古改新,以古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中的社会化是指一生物有机体向社会有机体的转化过程,儿童社会化过程就启始于出生。关于儿童社会化的探讨是发展心理学的中心课题,无疑也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近年西方对儿童社会化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再度盛行起来,下面做个简单介绍。纵观许多关于儿童社会化的心理学研究,很容易发现,是各种总体的理论模型在支配着研究者的思想。每一种模型都首先给出儿童与他人接触时发生作用的特殊假设和发展途径。便径直去探讨社会化的最终产物及其心理机制过程过程。有这样三种模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陆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7,(7):1162-1171
作为父母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发现,包括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在内的外部社会环境,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依恋等特点,以及父母的依恋、养育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对父母与儿童之间有关情绪的谈话产生影响。未来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研究应更多考虑儿童长远发展的社会文化适应性视角,加强对非言语信息、亲子间交互回应行为的分析,拓展儿童中期和青春期的探讨,并进一步细化各项研究指标的差异水平、考虑中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圣殿学府。该校校长钮小桦继承和发展了学校近300年来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将其上升为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文化像空气一样滋养着北京二中人,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进而引发了对如何构筑师生生命发展新时空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涂尔干提出了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思想,他以社会为基点,阐述了道德三要素理论,分析了学校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华兹华斯一生创作了许多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字里行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对儿童自然人性、纯真天性的崇拜与向往体现了他对纯真人性的关注。"儿童乃成人之父"和"灵魂前存在"是华兹华斯儿童观的两大理念。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是其个人生活经历、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下的产物,与诗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是其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革新,也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对于当下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文化适应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流动儿童文化适应困难量表对北京市93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发现:(1)女生、未转学、家庭收入高、父母教育程度高、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更好;(2)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对其文化适应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3)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可以分别通过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间接影响文化适应,也可以通过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的整合更好地间接影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20.
在少数一些领域里有比在社会领域里更多、更严重的危害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如果社会行为低于社会期望,那么,它将危及群体对儿童的认同。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儿童丧失了学习成为社会人的机会,因而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落后于其同龄伙伴。儿童的行为低于社会期望时,他们就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也导致了不良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