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大多致力于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操作性分离。随着学习任务和测量手段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量化渐变比二元分离能更好地兼容实验数据。本文对认知领域中与二分和渐进两种取向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指出意识的二分与渐进假设是源自不同的概念定义层次的理论框架,即功能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因而对现象学数据具有不同的解释效力。它们的共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内隐学习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非文字再认条件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秀艳  杨治良  周颖 《心理学报》2003,35(4):441-446
以考察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以及非文字材料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毕生发展模式为目的,采用年龄(老年、中年、大学生、初三和高小)和贡献来源(意识和无意识)的两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计算了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大小。结果呈现出意识和无意识贡献的权衡现象,其特点是:(1)意识贡献呈下降状;(2)无意识贡献呈上升状;(3)两条曲线相交于青年期。对此,我们在过去阐述的意识和无意识的“钢筋水泥”论基础上,提出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  相似文献   

3.
内隐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注意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杰  章建成  杨烨  金亚虹    李年红 《心理科学》2001,24(4):501-503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掌握某些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同时其本人又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继Reber(1976)等人在“人工语法学习”任务中发现了内隐学习效应之后,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研究者也发现运动技能可以内隐地获得。一般认为,个体只有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成,对对象的注意集中是人类认知加工的必要条件。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否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呢?此类问题大多采用双重任务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聂晶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4,27(1):130-133
在无意识研究的热潮中,无觉察知觉、内隐学习相继得到很大发展。这两种认知过程都涉及到无意识加工,相互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无意识加工过程,并对其联系、区别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3,26(6):1015-1019
内隐学习研究初期,其无意识特点揭示了区别于外显学习的独特本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隐学习逐渐昭显出与意识的丝丝联系。本文从此出发,探讨内隐学习的意识-无意识的兼容特点,具体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内隐学习和无意识的联系,从次要任务研究、内隐学习的理解性以及内隐知识的发展三方面阐述内隐学习和意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徐琴美  袁庆华  王惠坚 《心理科学》2005,28(6):1399-1402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不同于外显学习模式的另一种学习模式。空间位置协变是一种复杂的关系,能被人们加工、储存、运用却不被意识。本研究采用反应时和预估正确率两个指标,通过实验比较了儿童对空间位置协变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效果。结果表明,儿童在面临像空间位置协变这样的复杂任务时有内隐学习模式出现,并且内隐学习的效果优于外显学习。  相似文献   

7.
刘庆英  冯正直  陈旭  戴琴 《心理科学》2013,36(2):344-349
以情绪面孔为刺激材料,采用改进的内隐知觉记忆测验任务,考察非临床抑郁个体在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差异。结果发现:在150ms—200ms时间窗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和意识加工过程存在重叠现象。在250ms—350ms时间窗个体就表现出了意识加工过程和无意识加工过程的分离现象,并且非临床抑郁组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在400ms-800ms时间窗内,两组被试均表现出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表明在250ms-350ms,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缺陷,表现出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8.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理论有二分和渐进两种观点。意识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测量来源于二分理论, 其研究却产生了渐进理论; 电生理和脑成像测量则存在严重的二分偏向。影响意识的三因素--反应刺激间隔(RSI)、人格开放性和新异刺激都是意识产生的原因, 其有关研究各自支持或反对两种意识理论, 进一步探索可能孕育出新的意识理论。鉴于二分理论无法解释中间意识, 反之渐进理论无法解释意识与无意识的脑区分离, 本文提出双系统渐进理论或可统合两者, 且可能促使大脑网络技术探索意识产生机制的多样性和竞争性等新研究的产生。此外, 所有测量方式的敏感性等级尚待确定, 影响意识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的意识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尽管目前已经默认了内隐学习的存在,但是,内隐学习与意识的关系,一直有着不断的争论.文章从内隐学习足否是无意识的、次级任务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和内隐学习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内隐学习的意识性研究主要的矛盾焦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习得知识的意识觉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加工分离程序来分解击中率和虚报率、以结构知识中意识和无意识测量为视角,采用2(测验方式:SDTT,SKT)×2(学习程度:30试次,60试次)混合设计,试图去分离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结果发现:(1)学习程度影响到习得的无意识知识,但还未影响到习得的意识知识;(2)在分离人工语法学习的习得知识上,SDTT的敏感性高于SKT;(3)SKT夸大了元认知中的意识成分。  相似文献   

11.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3):740-744
近十年来,国内掀起了从自然科学途径进行意识和无意识对比研究的新热潮,尤其在实验范式的引进、修正、完善和模型建构方面,做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错误记忆、内隐时间及不注意视盲等新领域的触及代表了国内学者在意识研究内容上的丰富。“钢筋水泥”、“意识涌现”及“车站监视室”等模型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学者在意识研究理论方面的创新。当前国内意识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但存在着“研究领域泛化,神经机制探讨有限,跨学科整合力度有待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海波  刘电芝 《心理学报》2016,48(3):230-237
内隐序列学习到底能习得何种知识呢?已有研究从任务分离范式发展到加工分离程序试图来捕获习得的知识。本研究根据信号检测论原理把三元素再认测验的成绩离析成击中率和虚报率, 再试图运用加工分离程序的思想来分离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 为示区别将这种测验命名为片段再认任务, 并以序列生成任务为效标, 通过两个实验来检验片段再认任务的效度和敏感性。实验1以反应–刺激间隔(RSI)为自变量来检验片段再认任务和序列生成任务在测量习得知识上的效度, 结果显示前者的效度高于后者; 实验2进行测验的敏感性分析, 以参与度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前者更为灵敏所以测量效度高。总之, 与序列生成任务相比, 片段再认任务是一种高效而灵敏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sociation between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knowledge in an implicit learning paradigm. Two experiments employing the artificial grammar learning task explored the acquisition of unconscious and conscious knowledge of structure (structural knowledge). Structural knowledge was contrasted to knowledge of whether an item has that structure (judgment knowledge). For both structural and judgment knowledge, conscious awareness was assessed using subjective measures. It was found that unconscious structural knowledge could lead to bot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judgment knowledge. When structural knowledge was unconscious, there was no tendency for judgment knowledge to become more conscious over time. Furthermore, conscious rather than unconscious structural knowledge produced more consistent errors in judgments, was facilitated by instructions to search for rules, and after such instructions was harmed by a secondary task. The dissociations validate the use of these subjective measures of conscious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5.
内隐学习中表征与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研究者分别从表征的质量和表征的外显等级两个方面探讨了内隐学习中表征与意识的关系。有关表征质量与意识的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影响表征进入意识的因素;而有关表征外显等级与意识的研究,则明确地阐明了什么样的表征才是有意识的。但表征与意识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和可迁移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理无意识研究在记忆、学习和思维等领域的兴起,内隐时间认知也逐步成为时间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探究内隐时间认知的四种方法:分离范式、序列学习范式、表征动量范式和计时分布相关范式,指出内隐时间认知实验范式在无意识时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也是有相当前景的。  相似文献   

18.
The role of feedback wa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knowledge acquired during artificial grammar learning (AGL). After incidental learning of training sequences, participants classified further sequences in terms of grammaticality and reported their decision strategy with or without explicit veridical feedback. Sequences that disobeyed the learning structure conformed to an alternative structure. Feedback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reported conscious knowledge of structure (derived rules and recollections) but did not increase its accuracy. Conversely, feedback maintained the accuracy of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structure (intuition or familiarity-based responses) which otherwise degraded. Results support a dual-process account of AGL. They suggest that implicit learning of the to-be-rejected structure at test contaminates familiarity-based classifications whereas feedback allows competing familiarity signals to be contextualised, which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ories that consider familiarity context-insensitive.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研究的核心方法——人工语法范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对近三十年来内隐学习的核心研究方法--人工语法范式--的一个总结.文章分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人工语法范式的三个要素.第一部分介绍了学习材料要素,即限定状态语法和双条件语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指导语要素,着重讲解了它的实验性分离功能.第三部分介绍了程序要素,伴随内隐学习研究问题的深入和复杂化趋势,循序演绎了研究者对人工语法范式程序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