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美与时代》2005,(7):14-16
从美学上探讨艺术起源的游戏理论,并引入到新时期的体育基本理论中,可以为当前体育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注重其生物性效果,忽视其娱乐作用,至于内涵于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游戏之美,更罕有触及.而以人文观视之,美的游戏,可以在最高层面显示体育的文化属性,这正是我们当前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大众审美文化出现审美流失现象,认为这种审美流失的原因并非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利益化等非审美因素造成的,而是中国古典空间抒情审美文化和西方自古以来的时间叙事审美文化的冲突。中国空间审美文化重体验美感,而西方空间叙事审美文化重情节整一、矛盾冲突。近代以来时间文化对空间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审美流失,要使文化景观健康向上的发展,就需提倡时空文化的转向与回归,建构时空一体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中国建筑之所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易识别性,是因为包含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筑的“中国味”就表现在建筑的文化气质上。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当文化表层结构如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发生巨大变化时,其深层结构如价值、情感、审美等却不能轻易改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游戏动画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起来。在游戏动画制作方面应更加注重与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特别是对传统道教元素的运用。游戏开发者将道教思想适当地与动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彰显出一定的本土文化传统思想,这种创作方法与西方的纯艺术抽象性及纯感官性娱乐创作方法存在较大的区别。国内的动画注重的是追本溯源,对传统文化的自然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杰 《法音》2020,(1):39-45
“水月观音”在中国观音信仰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审美意蕴。探究“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能够以小见大窥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制。中华传统的儒道文化与美学旨趣作为一种“前在视阈”,在文化交往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观音信仰中国化是“汉化”与“化汉”的并存,体现着“相异而受”文化交往特征。“水月观音”图像是“三教合流”的文化载体,有着鲜明的民族性、融合性、创造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广告创意设计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纯西方商业化”的广告设计艺术模式与薄弱的设计文化根基,使中国的广告设计师盲目地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广告设计脱离本土文化土壤。最终中国当代设计师发现盲目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开始回归本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设计风格。而如今我国的广告设计的创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不能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何将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中国当代广告设计语境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我们从我国古代禅意诗词文化的发展入手,探究禅意诗词广告设计在现今社当代广告设计中对商品的创意传播作用及禅意诗词广告设计的发展前景,使禅意诗词更好的融入广告设计之中,塑造出独特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的广告创意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7.
陈坚  连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92-1701
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 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 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 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 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 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 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她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美育都以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文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教育的过程,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高度评价了审美在教育中的作用。近代蔡元培也有“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审美教育也曾  相似文献   

9.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基督教神学的最典型特点乃“处境化”神学思想的构建及发展不离其社会、时代和文化处境,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亦不例外。既然作为“处境化”意向的神学,其体系就不可能纯为独立的、封闭的、抽象思辨的,而应表现开放、沟通、对话的态势,有着对外的包容、宽容,有着自我调整、适应。因此,处境化神学的基本模式和研究方法,均有着跨学科和多元整合之特点。从当代西方神学发展来看,这种“处境化”体现为“时空”处境的多元和多层化。就其外部而言,有的学者将此“处境”归纳为“生命体验”、“历史处境”、“社会场景”、“文化背…  相似文献   

11.
虚拟游戏是虚拟美学的一大领域,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存在世界,具有技术、动作、意境、内涵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可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独特审美效应。虚拟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大众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作为现代科技时代的游戏商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同时也为当下社会和生活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戴文红 《学海》2002,(4):169-171
一谈到艺术的价值 ,似乎习惯上都是指道德、哲理、审美等人文价值。这种观念当然是典型的经典艺术观念。从中国古代艺术观念中所标举的所谓“士大夫气”、“书卷气”、“山林气”、“无烟火气”等等到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说或“审美距离”说 ,都在强调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性。因此 ,谈论艺术的物质性价值或者说作为商品的商业价值 ,被贬义地称为“铜臭” ,历来是被排斥在经典艺术理论的视野之外。关注商业价值的艺术活动传统上被视为是商业文化制造的艺术活动的变种。进入 2 0世纪以后的社会 ,尤其是城市社会 ,平民化、商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的沟通越来越多,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将西方国家的一些艺术文化融合到了其中。我国装饰艺术传统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装饰艺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丰富人类视觉文化和发展视觉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也是飞速发展着,所以开始在审美方面下大力度,进行审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在古典文化中 ,美学或艺术往往被视为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的特权。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 ,赏画观景 ;西方亦然 ,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当然 ,老百姓自有民间文化消遣。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 ,艺术似乎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其实 ,审美的生存方式早就被哲学家们理想化地讨论过 ,克尔凯…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当代中国油画与西方传统油画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当代意象油画是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繁荣在我国艺术市场之中。尤其是在新一代油画艺术作品中,意象油画将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与西方油画绘画技巧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当代意象油画更具有中国传统意象美。随着艺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象油画不再是描摹客观物象的静态油画作品,而是能够展现画家内心情感的动态画作。从意象油画中,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画作的“生命”。因此,针对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展开研究,阐述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化,并简单概述意象油画创作的重点,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17.
张新立 《心理科学》2006,29(2):496-498
对西方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追逐打闹游戏的概念、行为模式、影响因素以及该游戏在儿童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表现特点。初步论证了追逐打闹游戏的本质和功能。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已有方法学的改进和研究方向的拓展,习性学和心理学传统与文化的整合研究为其新的理论导向,并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来自西方的理论影响着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在建筑设计中应当继承楚文化,并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将楚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出更适合现代审美追求的、更全球化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杨经建 《学海》2003,(1):191-196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侠崇拜心理或崇侠意识是侠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 ,英雄传奇类小说是崇侠意识乃至侠文化寄寓和升华的审美载体。 2 0世纪的英雄传奇小说一方面以“复仇母题”为创作资源 ,一方面以“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为叙事范本 ,并分别从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观念上对崇侠文化心理乃至侠文化予以价值确认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到来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中国与西方的往来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更加频繁,这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密切交流。对于中西方的音乐的认识,首先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取同。本文从中国审美的重意、追求和谐以及整体观与西方的写实、悲剧观、擅长局部把握进行对比,试从中分析二者的不同,以便对今后更深入研究中西音乐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