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便于监测、管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增加抗病毒疗效尚难肯定,更无法避免耐药发生,并可导致多药耐药、增加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因此,优选单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是目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和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具有疗程确定,不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的特点,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项试验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本文就有关干扰素单用、联合核苷类似物和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和HBV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原进而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而言,单一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控制乙肝的有效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病毒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在临床上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颁布和不断更新,同时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的专家对《指南》的广泛巡讲、解读,使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广大肝病工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预后。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病毒的耐药突变。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率,有助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比较复杂,应正确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合理应用有限的治疗药物。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儿不应治疗,处于免疫清除期或肝脏组织学提示有明显炎症的应进行治疗。干扰素是治疗的一线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二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介绍了对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监测时间和处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评价的时间点,大多可以采用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评估。如果出现耐药,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换用或者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不同核苷类似物处理。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介绍了对核苷类似物耐药的监测时间和处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耐药评价的时间点,大多可以采用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评估.如果出现耐药,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换用或者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不同核苷类似物处理.  相似文献   

10.
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最终结局之一。目前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能使肝脏组织学获得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病情。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药物特点、不良反应、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强效、低耐药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1.
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48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对数值平均为7.45±0.38 log拷贝/ml,在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本校2007级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在高校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我校2007级入校新生的HBsAg及HBsAg阳性者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指标。结果显示2007级新生HBsAg阳性率为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8.18%,4.13%,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新生HBsAg阳性模式中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模式为主,分别占41.24%和48.02%。因此,在人口密集的高校学生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乙肝的预防治疗及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是影响其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防治HBV再感染或者乙肝复发,是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的关键。术前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血液中HBVDNA处于检测不到水平,以及术中使用高效价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保持抗-HBs水平大于100IU/L~150IU/L,可以达到长期有效预防HBV感染防止乙肝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测定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清睾酮水平,并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O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升高明显,但差别无显著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GGT、ALP及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乙肝患者睾酮水平与ALT等生化指标及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免疫球蛋白IgG呈中等负相关。因而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睾酮水平升高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新生儿标准的主动一被动免疫即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了母婴垂直传播的比例,但母体高HBVDNA水平可以增加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风险,导致HBV母婴垂直传播。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尤为关键。计划妊娠的育龄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在妊娠前完成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