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的克服与超越。日本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身上普遍都存在着自卑感,适度的自卑是正常的且具有一定的动力作用,它可以推动个体去追求补偿,在某方面获得成功。可是,凡事都有度的限制,一旦这种自卑感无限蔓延下去,就会把人搞得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原本正常的自卑感也就演化成了严重的“自卑  相似文献   

3.
战胜自卑     
自卑的形成 自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它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所决定: A.环境因素 自卑感的产生要有一个诱发的环境,这里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的诸条件与状况的总和。 心理学理论已证实,人对自己的体认或定位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虽然这种体认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出入。譬如A君的写作能力很不错,  相似文献   

4.
自卑是一条真实流动的河,它可以很容易地使人沉没,而跨越它,可以使人的头脑变得清凉清醒,浑身增加巨大无比的精神动力,成就伟大灿烂的事业。 这是“残疾人”中的成功者带给我们的巨大启示。 中国的司马迁首当其冲。他是一个充满了高傲和叛逆精神的男子汉,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遏止的斗志。然而,正是源于此,他遭受了被阉割的奇耻大辱,这种苦难足以毁灭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受刑之初,他充满了自卑,自卑的浊水在他的眼中、脑中、心中横行逆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都认为  相似文献   

5.
沈德灿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4编12章。第1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依次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概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历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评价;第2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依次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卑情结,作为个体心理学的最大发现,已经驰名于世了。我们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处于想改善的处境中。事实证明也科学验证了这些自卑感对个体发展利大于弊。就如同一定程度的外在压力能转化为内在动力而催促人摆脱那种压力甩掉那份自卑而不断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7.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整合(折衷)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整合(折衷)理论张宝蕊(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1前言心理辅导与治疗自开始至今,不过百年历史。但是因为人的问题日趋复杂.辅导理论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到现在,已发展出不下240种.几乎每个新的学派教师或多或少地会对其它的学派有所批判...  相似文献   

8.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六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这一学派强调,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本性或价值,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在美国,由于他们的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分歧,现已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美国人本心理学的兴盛和发展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对于这一学派的情况及理论观点尚无系统介绍,这里是一个初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贺淑曼 《思维与智慧》2000,(4):47-48,44
自卑在心理学中属于性格上的弱点,是一种低劣的心理素质和消极的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软骨病”。  相似文献   

11.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躁狂症”;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自卑是“数字恐惧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心理学专家将这种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韦茂荣 《心理学报》1981,14(4):20-27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有丰富的心理学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人区别动物类的标志,人性善是指人具有比动物更优越的认识能力;他将人的心理分做欲、情、知三个部分;他认为有了物质才有人的心理,心理现象的产生是“物至而应”的结果;他认为“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是人体的主宰。戴震的心理学观点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3.
与刺共舞     
正在阅读心理咨询书籍时,笔者无意间发行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不少心理学界的巨匠如弗洛伊德、阿德勒、阿朗·贝克、埃里克森……都曾受到严重的情绪困扰或被一些心理问题所折磨,但这些曾让他们烦恼不已的问题,却也成为他们在心理学领域扬帆远航的助力。作为精神分析学派鼻祖的弗洛伊德,而立之年在心理学界已是声名鹊起。步入40岁不久,他出现了诸多的身心障碍,但有趣的是,他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阶段正是他自身情绪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新流派。它起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之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尼塞(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流派而立足于心理学界了。广义地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以叫做是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学派也被称为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各种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各个学科对人格的理解很不一致。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曾从哲学、神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归纳出五十多种人格的定义。各个心理学派关于人格的理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霍尔和G.林泽依,在《人格理论》一书中讨论过十二种不同的人格理论。即使在同一个心理学派中,不同的人,也常提出不尽相同的人格理论。看来目前提出一种统一的人格理论,条件还不成熟。正象有位西方心理学者在讨论人格问题时指出的,“一个有五十种不同含义的术语肯定是个令人感到十分棘手的术语,想在应用这个术语的人们之间求得统一的理解,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们未敢有这种奢望”。但是人格心理学往往关系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它本  相似文献   

17.
战胜自卑     
长相有缺憾的人,很多人都因此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压抑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甚而会影响人生一辈子。但是,有缺憾的人并不是一无所长、一事无成的傻子,有时,恰恰是沉重的自卑感压抑着他们,妨碍人的成功成才。如何正确对待自卑呢?首先,正确认识自卑,适度自卑并不是坏事。有点自卑感,你就不会计较应该属于你的报酬,帮你挣脱名疆利锁,你就会在较高层次上获得立身行事的自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点自卑感,你感到比别人差,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有点自卑感,你就会看见别人更多的长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普汶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称为“盖世无双的天才”。埃汶在他的《个性心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弗洛伊德“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新希望”。波林在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冲的代言人”。他甚至认为三百年之后写心理学史时,如果不提到弗洛伊德的名子,就写不出一本好书。可见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本文主要介绍一点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学思想,供读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他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道德判断力作为其理论的渗透点,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验分析,创立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在欧美各国的教育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 道德判断力图式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核心。科尔伯格首先从认知发展心理学角度去描述他的理论。他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发展是认知心理发展的一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的道德发展与社会环境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后者的支配。因此,科尔伯格断言,人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活动理论是苏联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它在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各学派中愈来愈具有主导地位。因此,该理论是我国心理学界研究苏联教育心理学现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该学派还结合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展开了较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将苏联同行们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作必要的介绍,或许能为正在从事教育体制改革心理学探索的学者们提供一些启迪。加里培林学派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