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一是要明确农民道德建设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应了解农民的道德现状,为构建农民道德建设体系奠定实践基础;三是构建农民道德体系需要农民自身、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和干部、社会各界人士、政府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敏 《学海》2006,(4):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海坤 《学海》2006,10(4):9-15
保障农民权利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目标的关键,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条款内容的自然延伸。文章对我国农民权利保障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权利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也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那么作为小学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变化,讴歌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抒发自己的情感,则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章,是摆在当前广大民族宗教干部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民族宗教干部来说,怎样切实履行好这一神圣职责。本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宗教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与婚姻道德沈晓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婚姻道德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条件下加强婚姻道德建设,必须把它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建设的方向和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是乡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础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农村和谐家庭要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家风、确立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建设先进的和谐家庭文化等为基本内涵;推进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必须从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实加强家庭经济基础,巩固强化家庭道德基础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农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本文利用在湖南省农民中的调查数据,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描述性统计发现,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有差异性、模糊性、偏离性和实用性特征。回归分析发现,个人特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但培育环境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多的是个人自发、松散的行为,缺少组织力量的教育和引导。最后,从重视理论宣传、满足农民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战略、新实践。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尽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本人结合近几年到少数民族村寨的调研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70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是,党和 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德法并重,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传承与创 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加强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统一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文明建设的社会约制机制关颖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为家庭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拟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家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家庭文...  相似文献   

12.
李爽 《美与时代》2013,(5):82-8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结构转型的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积极改变农村社会视觉环境的主要载体,在广大农村积极地传播公共艺术文化,加强农民的公共意识教育,加大政府对公共艺术建设的力度,使公共艺术作为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造型艺术,对农村社区的居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权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曰"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的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及变迁历程,以此来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打好基础。本文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文化的含义,分析了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农村家族文化,扬长避短,以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成涛 《美与时代》2014,(7):126-126
在新农村建设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信息化发展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农民价值观念和农村社会规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变迁的内涵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或行为动机问题,根本的还在于要努力创建以平等、民主、法制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政治生活规范,以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经济生活规范,以道德文明、幸福和谐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规范,用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来支撑和引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在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带来新机遇,呼唤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功能保障.本文在阐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亚荣  陈利根 《学海》2006,(4):16-21
征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征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征地补偿太低、征地权被滥用等问题,必须从实体方面缩小征地的范围、规范征地的行使、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并构建公开、参与、高效的征地程序,约束征地权,保障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并分享其成果,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李朝辉 《美与时代》2013,(12):10-10
新农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农村社区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创新化管理模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王立胜 《现代哲学》2006,4(6):46-52
在当前农民“原子化”状态严重、出现一定程度乡村治理危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提出的背景下,重读毛泽东同志《组织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中所阐述的思想,实质上阐发了一种改造原有社会关系模式、重组社会结构、再造农村社会基础的理论方法。农民在党和国家主导下“组织起来”,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