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他是个怪人,程朱理学帮助他走上仕途,后来,他站在理学的对立面,向传统的儒学礼教挑战;他辞官不做,归隐园林,过起亦僧亦俗,僧俗不二的居士生活。人们以他为“异端”,他以“异端”自居。他是谁?他就是明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  相似文献   

2.
一、冯友兰新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可以说是一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的历史。人们由介绍传播西学,经过中西文化的论争,最后走上了自觉寻求中西文化和中西哲学的结合点的道路。冯友兰的“新理学”的思想体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的成果。冯友兰的新理学与程朱理学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他对程朱理学重新发现的“理世界”特别推崇,认为理世界的重新发现,使人得到一个超乎形象的、洁净空阔的世界,这正  相似文献   

3.
罗钦顺(1485—1547)是明中期的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和同时代的王廷相比较接近,而同王阳明是直接对立的。当时正是王阳明心学盛行的时候。罗钦顺是第一个举起批判王学旗帜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第一个对程朱理学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家。由于他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有成效的改造工作,终于由一位程朱派转变成一名唯物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从程朱理学向唯物主义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雷鋐是清代中叶程朱理学的承学之士,由其师蔡世远引导,初登朱子学之殿堂,又承学于张伯行、李光地、方苞、沈近思等一批康雍时期理学名师,渊源有自,奠定了他终身崇尚、阐明程朱理学的学术取向。雷鋐尤其注重治学的循序渐进方法,他思索正确进入程朱理学的路径,并尝试为诸生建构一套理学学术谱系。雷鋐认为陆王之学走入了"阳儒阴释"的歧路,而科举"帖括词章之习"只会消磨理学家"居敬"的本色,此二者正是理学发展的两大障碍。雷鋐倡议当下理学家们共同"振兴正学",走"居敬穷理"的道路,发展正统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5.
心与理──程朱理学悲剧命运的个案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史上的“心”“理”之争反映了理学内部的深刻矛盾,反映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巨大差异。这场从宋代开始的哲学论争最后以阳明之学的兴起而告结束,宣告了陆王心学的胜利和程朱理学的失败。程朱理学有着外荣内枯,后继乏人的悲剧命运,其深层原因在于:其客观外求式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与自思孟以来主观内收的哲学传统格格不入。在此意义上,程、朱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柏拉图和黑格尔,程朱理学并非中国哲学的主流,而只是整个东方主观主义哲学传统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1)
通过对宋明理学"异端"观流变的考察,揭示宋明时期思想领域主要矛盾由儒佛之间转向儒学内部的过程。宋明理学"异端"观以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治理为标准界定和批判异端,其中程朱以佛教为主要异端,陆王则以程朱理学及其流弊为主要异端。程朱"异端"观到陆王"异端"观的转变主要因为:理学对佛老思辨哲学的吸取逐步消解了宗教冲击人伦的局面;理学高度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内部思想分流;程朱理学官学化的流弊成为新一代学人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程朱理学自南宋理宗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之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圣经”长达八百余年,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因此,国内外近代、现代的大量哲学工作者对程朱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程朱理学为什么长期在中国延续?”这一重要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分别从经济、政治、地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诸多说明。这些研究很多无疑是深刻的、有说服力的,但我们感到问题并没有真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从程朱理学二元论到明代理学一元论的转变倾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理气论方面,由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到明代理学的理气一元论的转变;二是人性论方面,由程朱的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的二元论到明代理学性气合一的一元人性论的转变。这些转变显示出中晚明以后理学现实主义倾向的逐渐加强,并最终演化为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试论程朱理学由伪学到正宗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他们以儒学为核心,沿着儒、释、道归一的路子发展,建立了初具体系的唯心主义理学。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和孔孟道统正传,吸收并综合了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建立起以“理”为核心的庞大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全祖望曾称他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明人王祎亦说:“自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朱子而复明。朱子之道,固集圣贤之大成也。”此后,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种官方哲学。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阶级的思想家和这一阶级的一般成员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成熟阶段的代表。在从北宋中期开始直至清初的700年间,“理学”这样一个笼统的名言架构,实际上涵盖了众多的具有不同学术特点和倾向的理论体系,南宋胡宏所创立的以性为本体的哲学学派──性学便是其中之一①。然而,如何认识理学的流派及其走向,却一直存在着分歧。除了历史上形成的程朱、陆王两派而外,当今学术界一般分理学为三派:内地学者通常分为程朱道学(理学)、陆王心学和从张载到王夫之的气学;台湾学者牟宗三则认为理学分派实从南宋开始,即以胡宏一刘宗周最为“圆整饱满”的“心性合一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思潮的观点:北宋理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传统的说法,理学由周敦颐开山,经程颖、程颐、张载、邵雍的发展而初具规模;二程的“治学”后来独领风骚,蔚为大宗,“程门弟子”传播师说,尤其是扬时“传道东南”,直接开启了南来的理学。这个观点是如此的流行,以至于人们提起理学的发生,就非周、程、张、邵所谓“北宋五子”不谈。原始反终,这一说法是朱竟为了突出强调自己所师承的那条学术线路才真正上承“孔孟道统”,而在被称之为理学史开创之作的《伊洛渊源录》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经由《宋史·道学传》等的推衍,再加上南宋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朱表的…  相似文献   

12.
对大师的思想,人们关注的是他们晚年的东西,而对其早、中期的思想则有所忽视.这样是无法把握大师们的思想发展历程的.目前学术界对戴震的研究,集中于他的晚年思想,而对戴震的早期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则重视不够.有鉴于此,周兆茂教授对戴震的早期与中期哲学思想作详细的考察.这是周兆茂教授《戴震哲学新探》的特点之一.《新探》将戴震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分为早、中、晚三期.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作者明白地指出:早期的戴震(32岁前),接受新安理学的影响,而视程朱理学为“理明义精之学”.这时的戴震,推崇程朱理学,提出“盈天地间,道(理)其体也”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中年的戴震(32岁到44岁),过着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涯与勉以温饱的教书生活,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令他对程朱理学的信仰日益动摇.一方面仍具程朱的  相似文献   

13.
张尔岐以治经学、独精“三礼”而闻名于世。他遭遇明清鼎革之变,隐居不仕,以教学、著书为事。一生好学乐学,务广博而有宗旨,尊崇程朱,发扬“正学”,提倡笃志力行,重视学以致用。他出入于经学、理学,既有汉学的细密功夫,又擅长宋学的理论思维,在形似、神似之外,又提出了“影似”的概念,认为《周易》的卦爻象对于物象来说,既不是形似,也不是神似,而是“影似”;他学宗程朱,又不盲从程朱,在理气论、心性论、有对论三方面,左右采获,造诣极深,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4.
道教重玄学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重玄学和程朱理学的“理”来昭示二者之间关系;借助于比较重玄学、华严宗和程朱理学的理论结构和核心观念来间接地论证重玄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程朱理学对中医学“节欲养生观”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林殷程朱理学是指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或学派。它融合道学、佛学、儒学于一体,建立了以理为基本概念的新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也对金元时期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的卫国出现了父子争国的风波,孔子由此明确提出了“正名”,旨在端正君臣父子之名.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分别对正名进行解读,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彰显了理学与心学在道德本体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普遍存在的天理来规范人情,强调国家政治关系中君位的正义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有国”.王阳明则以人情来诠释天理,强调个体“成人”的先在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为人”.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在现实中则体现为明代大礼议中双方态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易学在理学、心学、佛学三者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学术背景下形成,反映了此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理路与特色。明代定理学于一尊,易学以程朱之说为正宗。然程朱易学在明代盛行之时,又出现了完全不同于程朱易学乃至反对程朱易学的势力:一是心学视域下的易学,一是以恢复汉学考辨传统为宗旨的象学。明代易学经历了由独尊程朱到修正批判程朱即以心学和佛学解《易》,继而转向调和理学与心学、融通儒学与佛学的演进历程,故往往表现出融合象数与义理、心学与理学、道家与儒学的鲜明特点。明代易学的价值在于确立了程朱易学在明清时期的法定权威地位,承传整合了以程朱为主流的宋代易学,在某些方面修正了宋代易学的缺陷,推动了易学的发展,是易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尽管清人对明代经学水平多有非议,我们仍不宜一味抹杀明代易学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王夫之与理学程朱派“成德之学”的比较中 ,突出王夫之“成德之学”依据现实的具体人性 ,采取“习与性成”的“性之德”的经验途径与方法 ,养成人的现实德性和人格 ,从而与理学程朱派的“成德之学”依据超越的本体心性 ,采取通过经验知识积累以激发先验本性的途径和方法 ,最终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相区别。王夫之实现了中国传统“成德之学”从超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康乾时期,清廷一方面利用程朱理学的道统论为其合法性作论证,凸显程朱理学"正人心"思想;另一方面又打击道统论中所蕴涵的与治统相对抗的精神,难以容忍程朱理学的"正君心"思想。在对待程朱理学的问题上,清廷始终在道统与治统之间处于矛盾心态。为了消除程朱理学的"弊端",清廷又开始提倡汉学。所有这些策略最终加速了理学走向僵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胡居仁的理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胡居仁是我国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时贤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胡居仁的理学思想作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胡居仁(1434—1484年),字叔心,江西余干县人。他从学于吴与弼(1392—1469年),终身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于心为要,操守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明史·本传》)一理气论胡居仁的思想,宗程朱理学,重治心养性。他认为,后世儒者,只有程朱才真理解了《四书》、《六经》的广大浩博精密之旨,因此他十分推尊程朱理学,并亲身躬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