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未 《天风》2009,(8):29-29
·谁让你在河边走的?——“人在河边走,焉能不湿脚”常成为人犯罪的托词。  相似文献   

2.
我打鱼去     
张远来 《天风》2005,(6):10-11
约21:3;太4:18—20 “我打鱼去!”这是彼得在跟主三年,耶稣突然被钉死后,讲过的一句话。每每读来总有种难以言述的怜惜。那时的门徒正在经历着他们一生最大也是最艰难的转变。在受耶稣呼召后,这群门徒抛弃了自己的家人、朋友、职业和一切的社会关系跟从了耶稣。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尽管他们的生活并不一定宽裕,但却是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13,(12):14-16
三、怎样才能不论断人? 首先,要接受主的责备,承认自己假冒为善的罪。 大家都知道主多次责备文士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叫我们这些喜欢论断的人承认自己的假冒为善,实在不太容易,但是这一关必须得过。我们要问:主的责备是否太严厉?不!因为这是我们的实际光景,我们自己不清楚,主在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常常以审判官自居,论断别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在 关 注 称 为 “戏 剧 活 化 石 ” 的 傩 戏 的 过 程 中 , 笔 者 搜 集 到 数 量 不 菲 的 陈 设 于 傩 堂 中 的 神 像 挂 图 ,其 中 包 括 儒 、 释 、 道 三 教 以 及 师 娘 教 、 民 间 坛 神 等 类 别 , 但 犹 以 道 教 “三 清 图 ” 太 清 、元 清 、上 清 为 多 ,可 见 道 教 历 史 传 布 之 久 远 、 影 响 之 深 入 。 仅 就 黔 北 地 域 而 论 ,现 遵 义 市 所 属 十 三 市 县 均 有 傩 戏 分 布 。傩 活 动 的 主 旨 是 “民 间 或 疾 、或 崇 、即 招 巫 祈 塞 驱 逐 之 ” 《遵 义 府 志 》“风 俗 ”篇 。“巫 ”曰 …  相似文献   

5.
史奇珪 《天风》2002,(2):6-8
新年又到,来!我们一同“进帐幕,登圣山”,寻求从上帝而来的新亮光和新启示。使我们冲破旧思想的樊篱,建立与时俱进的神学理念,面对新年,新时代好叫我们知道“我心如何”。也许我们曾经遭遇过谎言,却仍笃守诚信不悔,因为我们是登圣山的人,我们相信“未来更加美好”。“饶恕的新悟”道出了我们常常喜乐的秘密。因为饶恕是疗伤的膏油。在饶恕中体验“淡泊”,才能真正拥有生命中的灿烂。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宗教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要从“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开始。儒学所说的天, 是指宇宙自然界,它是一切生命的创造之源,因而具有神圣性,但不是神。天有形而上的超越 层面,但不是超自然的绝对实体。人是天之所生,又是德性的存在,人以完成其德性实现与天 德合一的境界,可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决不是离开现世人生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儒学中 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儒学有敬天思想,包涵着深刻的宗教精神,但不是神学宗教。 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相似文献   

7.
吴红英 《天风》2007,(6):8-9
马可人生中尽管有过失败,但这些经历,成了他一生永远敬畏、事奉主的动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在今后的人生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他在何处跌倒又在何处起来。他转变成一个刚强的人,一个与神亲密的人。  相似文献   

8.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7,(4):35
Old Year’s gone经文:“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赞美诗(新编)中的《新年欢喜歌》的词、曲作者不详,但诗意深刻,词句简洁,着重于一个“新”字。第一节的“主爱最亲,主恩至深”,在过去的日子里信徒们已亲自尝到了,新年来临,主恩将“日日新,又日新”;第二节的  相似文献   

10.
秋晴     
《佛教文化》2016,(6):62-63
今岁秋上,阳光灿烂,忙罢应酬,出门偶过乡下,到了吃饭的点,借歇乡间人家的后院,美美的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杯里有嫩嫩的芽,袅袅炊烟升腾,闻啾啾鸟声,闭目休养。这种风景,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叹的。  相似文献   

11.
苏东彪 《天风》1996,(9):22-23
在广大的信徒当中,有相当多的人在未归主之前受过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甚至有的人以搞封建迷信活动为职业,如阴阳先生、巫婆神汉。有的信徒由于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又缺少文化,在信主以后,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将拜偶像时的某些做法掺进来,使纯正的信仰变了味,做出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笔者在与信徒交通时就曾遇到过几例,现例举如下: 有个传道人,信主之前曾潜心钻研过其他宗教,练过打坐。他归向真神后热心追求。  相似文献   

12.
林志华 《天风》2004,(5):18-18
感谢上帝,他带领中国教会进入了宗派后的时期,让中国教会从陈旧保守的旧神学框架中解脱出来,从传统的旧习俗中释放出来。但就是到了今天,还有某些教会的一些人,在传统礼仪上斤斤计较,互相论断。他们因循守旧,不是注重精意,乃是注重形式。他们随意论断人:“你这样做不合圣经”,“你这样做不属灵”,“你这样做不得救”。上帝没有定人的罪,他们先定了人的罪。福建教会近年夹按立了91位女牧师,她们在各地教会都有上乘的表现,深受信徒的喜爱。但个别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进取的气质?就是不只满于现状,而不断积极向上,无论是在学识上,灵修生活及道德修养上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生活中充满乐趣,在灵修生活中与主交往更深。在与人交往中能把天主的爱和平安带给他人。“进取气质”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只要我们像拾到宝贝一样发挥其作用,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马.  MK  舒白 《世界哲学》2000,(1):41-49
近年来 ,即进入改革时期以后 ,马马尔达什维里 (1930— 1990 )在说明这种或那种生活情境时 ,往往这样表述 :为时已晚。如果说在你的生活里或我国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那么为此难过、生气或是怨天尤人 ,为时已晚。这位哲学家说 :想想总是应该的吧 ,或者至少也应当有思考一下的想法。他还补充道 :“勇敢”和“畏缩”、“真诚”和“虚伪”、“负责”和“不负责”等概念 ,不适用于没头脑的人陷入的“为时已晚”的情境。他们无法接受理性的解释 ,因为他们缺乏接受这种解释的基础和必要的本体论标准。但他同时又断言 :为了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重演 ,只要愿意想 ,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作者在本文中探讨的正是这个问题。《哲学与宗教》一文是根据他在 1988年12月于列宁格勒所做的报告录音整理的。因为找不到第二盘录音带 ,答听众问部分不全 ,只有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那个法利塞人立着,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二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却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9—14) 这个比喻为大家所知,也很容易了解。比喻的对象当然是法利塞人,但耶稣借题发挥,暗示他的…  相似文献   

16.
虽然耶路撒冷曾经是以色列人的圣城,是他们每年必须前往朝圣的地点,但为天主教和所有信仰耶稣的信友们来说,耶路撒冷起初并不是重要的宗教圣地。初期的教友们多少受了耶肋米亚先知的影响,并不太重视耶路撒冷。先知的名言是:你们“不要信赖虚伪的话说:这是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耶七4)。但自从君士坦丁皇帝在耶京修建了耶稣的圣墓大殿之后,耶京才彰显了它的重要性。在这之前,耶稣坟墓的所在地,曾经被罗马皇帝德利亚诺恣意破坏,并在其上修建了外教神明的庙宇。但到了第四世纪,已有精确的记载:西班牙的朝圣妇…  相似文献   

17.
张弩 《中国宗教》2018,(4):82-83
新近出版的《“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一书.汇集了张志川教授近年米在相关问题上的14筒专题沦文,镟中展现了他的学术研究重心从“吲际宗牧学界的百年探索历程”,转移到“中国宗教研究的耶论与方法厦缝”后的主耍战果。  相似文献   

18.
读经:“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7)纯洁具有干净、不含杂质、单纯、洁白、淳朴的意思,是历来被世人所赞扬和歌颂,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纯洁的爱情、纯洁的思想、纯洁的心灵、纯洁的友谊、纯洁的作风、纯洁的信仰等等,因此,在我们的灵性生活中把纯洁视为一种很宝贵的美德。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受物质利益的驱驶,由于对名利、地位、权力、金钱的追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市侩主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人为了建立自己生活哲学的理论依据,大力贬抑纯洁这一美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玉宾和元代道情散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卉 《中国道教》2004,(2):17-22
邓玉宾其人邓玉宾是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将邓玉宾列入“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中,并说他曾官“同知”①。元明时诸散曲选本和曲谱,如《太平乐府》、《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都有邓玉宾的散曲入选。隋树森先生辑《全元散曲》时,分列“邓玉宾”、“邓玉宾子”两人,其中“邓玉宾”名下有小令四首、套数四支;“邓玉宾子”名下有小令三首。隋先生在犤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犦三首小令后注曰:“《太平乐府》所注此三曲之撰人为邓玉宾子。《太和正音谱》征引第二首犤雁儿落犦一支,《北词广正谱》征引…  相似文献   

20.
珍惜今天     
一位智者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它们就是今天。”人的岁月不如说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今天组成的。对每一个今天的荒废其实就是荒废生命。佛教常常言及的“活在当下”,就是让人常常活在今天。在修行上,佛教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就是说: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打坐,等着去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其实不只是修行,做任何事都应从当下,从今天做起的;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