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自行设计的睡眠调查表对443名20—45岁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作了调查。睡眠质量问卷包括睡眠一般评价、是否失眠及服药、入睡是否顺利、睡眠期间觉醒情况、梦记忆情况和觉醒期间精力情况六个项目。 调查结果发现倒班组与正常班组睡眠质量的差异表现在总分和几乎所有的项目上,倒班组值夜班后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均很差;倒班组和正常班组睡眠质量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倒班对睡眠的影响随年龄和倒班工龄的增长而加剧。本研究还发现,过去多年倒班、近三年前转为正常班的工作人员的睡眠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
受试者为20—35岁倒班和正常白班护士共46名。倒班组在上小夜班前和次日大夜班后分别给予一次智力活动测验,正常白班组两次测验的时间和时间间隔与倒班组相同。测验结果表明:倒班组两次测验仅在“数字符号”项目有部分显著性差异;而正常白班第二次测验在“数字符号”和“计数”两个项目,均较第一次测验取得显著进步。这提示倒班对于注意、记忆和反应操作速度可能有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难度(有、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为记忆材料,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200名,采用经典的回忆-判断-再认(recall-judgement-recognition,RJR)范式,考察短时记忆广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在不同难度材料上元记忆监测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个体在有意义联系的材料上,JOL、FOK和JOC判断等级更高,线索回忆测验成绩更好。但是,个体在不同材料上的JOL判断和线索回忆受短时记忆广度的调节。不同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在有意义联系材料上的JOL判断等级和线索回忆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无意义联系材料上,高短时记忆广度个体的JOL判断等级和线索回忆测验成绩均显著高于低短时记忆广度个体。同时,相关分析结果也发现,相比于低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高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其线索回忆测验成绩和再认测验成绩与JOL、FOK和JOC判断等级之间更加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人格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元记忆监测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短时记忆广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记忆能力,是个体元记忆监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早老性痴呆病人早期记忆损害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词语延迟回忆、记忆广度和双任务工作记忆测验,研究可能用于检测(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记忆损害的方法。共有4组被试:两个正常年轻人组、一个正常老年人组、一个很可能患早老性痴呆病人(Probable AD,PAD)组。结果表明:(1)正常年轻人和正常老年人的词语延迟回忆保持率没有显著差异,而PAD患者表现出明显受损;(2)两个正常年轻人组的双任务工作记忆成绩也没有显著不同,与之相比,正常老年人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PAD患者表现出更大程度的损害;(3)4组被试的记忆广度都不相同。这些结果提示,词语延迟回忆和双任务工作记忆测验可能能够用于检测AD早期的记忆损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识记测验(数字组织测验、类群集测验、主观组织测验),对弱智儿童识记时记忆组织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识记表现出以下特征:1.大多数弱智儿童采用机械识记法,记忆的数字组织水平很低,只在难度低的项目中表现出有记忆组织的能力,对类群集和无关联材料的记忆,没有记忆组织的能力。2.在对数字组织材料识记时,要借助于外部言语和手的动作,识记速度缓慢。3.识记时记忆监控能力很差。研究还表明:有无利用记忆组织识记是影响回忆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记忆分离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岩 《心理科学》1993,16(2):118-120
内隐记忆是从记忆测验中分离出来,相对于外显记忆而言的一种新的测量记忆的手段,近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观点虽众说纷纭,却促进了记忆分离研究的不断发展。Warrington 和Weiskrants(1970)通过对健忘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尽管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直接测验中的成绩受损,但在词干补笔、知觉辨认等时间测验中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Light 和Singh(1987)的研究证实,年轻人在回忆与再认中的成绩明显高于老年组,但两组被试在完形与知觉识别中成绩相同。后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某些心理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德明 《心理学报》1985,18(4):82-86
268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经问卷调查之后,对20名好睡眠者和20名差睡眠者给予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和数字划消四项心理功能测验。测验证明,好睡眠者的数字广度短时记忆显著较差睡眠者要好。该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可能与人的短时记忆有密切关系。睡眠行为与心理功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逆行性遗忘、额叶与远期记忆的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例严重记忆障碍合并额叶损伤病人的逆行性遗忘的分析,对远期记忆的组织特点进行了探讨。被试的额叶功能受损较为明显。除顺行性遗忘外,患者的逆行性遗忘也较为严重。对病人进行的逆行性遗忘检测包括:著名人物测验、著名事件、一般知识测验和自传性记忆测验等。被试对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的回忆和再认成绩、以及有关个人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成绩均较低,但没有典型的随时间下降的趋势,而是呈平直斜率;患者儿童期的自传性记忆和公众事件记忆也受损。这两个特点均与内侧颞叶一间脑系统损伤的特点不同,提示额叶参与了远期记忆的提取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人记忆损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力  程灶火  李欢欢 《心理科学》2004,27(4):896-900
目的了解AD病人记忆损害的特征。方法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中的12个分测验对30例临床诊断可能的Alzheimer病患者及与病人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受试进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AD组几乎在所有的分测验和指数分上均差于对照组。AD轻度组仅在自由组词、残图命名、空间广度、常识记忆等4个分测验及记忆广度、内隐记忆等2个指数分上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中重度组则在所有分测验和指数分均差于对照组。经以教育年限为协变量校正后,轻度与中重度组在自由组词、残图命名、经历定向、常识记忆、自由回忆、内隐记忆、日常记忆等分测验和指数分上存在明显差异。12个分测验成绩的比较发现,负荷外显记忆的各个分测验的成绩均较差,负荷内隐记忆的两个分测验的成绩较好。结论轻度AD病人存在着广泛的外显记忆障碍,中重度AD病人除了存在外显记忆障碍外还表现出内隐记忆和日常生括记忆的障碍。这一结果提示人类大脑中存在着多个记忆系统,不同系统受损所导致的记忆障碍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后见之明指后见判断(可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其研究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假定型设计和记忆型设计。后见效应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对后见效应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及其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其应用价值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When persons are observed on multiple dimensions discovered by the objective procedures of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variables (V-analysis), they can then be allocated to person-clusters by the equally-objective procedures of object-clustering (O-analysis). These procedures, called the Condensation Method, are completely worked out on two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first study on intellectual abilities (the Holzinger Problem) 301 children are assigned to 15 O-types. In the second study on self-conceptions (the MMPI), 310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normals are allocated to 14 O-types. The means of assigning new individuals to these master types are described. All procedures are executed by computer programs of the BC TRY System, in particular the components FACS, OTYPE, and OSTAT. The logic of the methods is fully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MOVING ON     
The following personal narrative concern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with a malignant brain tumor. She uses the metaphor of motion to describe what happened to her about three years ago. Today, she continues to move on with her life.  相似文献   

20.
ON SYSTEMATOLOGY     
Georg Jánoska 《Metaphilosophy》1982,13(3-4):249-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