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3.
智文 《中国宗教》2017,(2):42-43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的过程中,中国佛教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增强,自然也需要中国佛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佛教既来自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研究》2006,(3):F0002-F0002,F0003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柢,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陈撄宁<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本文结合个人研习所得,介绍中华民族传统道家文化最根本的知识,希望能于读者研习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道家文化典籍有所裨益或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汉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道:“往日打你,一声不吭,今天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  相似文献   

7.
<正>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强大与否的,不是器物制造,而是精神上的崇高,信仰上的纯正,文明进步的程度。力量的强大,蕴含在国家民族文化中,蕴含在精神世界中,中国只有恢复几千年刚中而应、大亨以正的文化精神,成为刚健文明、至诚不息的精神大国,成为具有极高道德精神风貌的文明民族,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敬。现在的危机,从根本上说,乃是人心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how a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could be modernized and received a new lease of life. Only if the national spirit be unifie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ould the moral cultural tradition with such unification become our home of spirit. Re-interpretation and re-explanation of traditional writings and words are feasible ways of regenerating the national moral culture.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对世界、对人类不朽的贡献。下面我想着重谈四点。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民都要认真学习、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对科学精神的艰辛追索中,对科学方法论的探求曾经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的数千年发展中,虽然具备了论辩、证理等证明方法,但均未能达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水平。古人在考察或证明一个理念或者观点时,往往是将现象与事实逐条罗列,进行简单类比的评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能靠任何别人的恩赐.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任何别人的阻挠也是徒劳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追求,中国人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直接点中了教育的一个关键点。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郑筱筠: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标志;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尽管人口众多而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没有至上神,也没有对至上神的充分敬畏,没有升天堂的终极追求,没有赎罪的灵魂磨炼,没有时常忏悔的心灵洗涤,不参加定时的宗教仪式,不与神进行精神沟通等等,对某些西方人而言,这不可理喻、不可接受,也难被认同。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钱宾四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见《钱宾四先生全集·双溪独语篇五》)我们民族的这种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是这种浩然之气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6.
文房用具的设计制作蕴含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造物设计的文化思想,已经和正在给予中国发展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郑玉果 《天风》2008,(2):26-28
为经济发展提供伦理基础为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提供行为准则为改善目前的社会结构提供人心慰籍所谓"和谐社会",我认为从历史上讲"和"就是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谐"就是协调,防止矛盾的对抗和激化,这就是"和谐"。中  相似文献   

18.
刘丹 《美与时代》2014,(5):88-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数约有43万人,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竞技性,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水乡民间艺术风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之精神,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无私利他或利他主义。因为儒家的“仁”与墨家的“兼”以及我国现行道德总原则,大体说来,乃是同一概念:无私利他或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