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0月 1日至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与德国米索尔友爱团结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基督教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教务人员和宗教研究人员约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在3个主题下围绕10个分题展开讨论:一、当代社会转型与基督宗教:1、当今世纪之交的基督宗教思想;2、基督教会在21世纪的社会定位;3、“全球化”对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二、当代社会中的基督宗教;4、作为公民杜会团体的教会;5、当代社会中基督徒个人的存在处境;6、当代政教关系;7、基督宗教与其它宗…  相似文献   

2.
王荣伟 《天风》2012,(12):26-28
第八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高级论坛于2012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论坛由中央统战部和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组织指导、金陵协和神学院承办。香港和内地的政界、学界、教界专家学者60余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基督宗教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基督宗教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基督宗教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督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国基督教神学可能发展的方向等专题展开研讨。现将主要内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有5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第十次大会,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之所以以“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为会议主题则说明“我们的学术研究积极参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于 2004 年 12 月 9日至 12 日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出席或旁听了会议,发表论文 60 篇,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到会讲话并主持了部分小组讨论。会议主要就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全球视野、生存空间、神学及圣经信仰背景,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等几个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回顾和反思了 20 多年来我国的基督宗教研究状况,并对本学科研究的意义和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关系长久以…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1,(11):41-44
基督宗教伦理原本是基督宗教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圣经》中就曾明确地把基督宗教的基本伦理原则 ,即“爱主”与“爱人如己”规定为“一切道理的总纲”[1] 。至现当代 ,随着基督宗教的精神化和世俗化 ,基督宗教伦理在基督宗教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新正统派神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内尔曾提出过“以基督宗教伦理学代替神学”的口号 ;美国现实主义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莱·尼布尔不仅把基督宗教社会伦理规定为其神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把“爱的律法”规定为其神学的最高原则 ;弗莱切尔的“境遇伦理学”尽管实施“相对主义的策略 ,却依然把“爱”或…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基督宗教与道德基础建设赵汗青在宗教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一书中,就“中国当代道德基础建设与基督宗教的道德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从来都是一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承担者。虽然儒家并非狭义上的宗教,但中国传统社会却采用了宗教的意识使儒家起到了道德建设承担者的作用。对于道德建设的基础建设,每种宗教都可以提供其特有的贡献或价值。以基督宗教而言,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为新型的道德基础建设提供价值:第一,提供满足人们对终极价值追求的机遇;第二,提供“诚信”价…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7日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宝辰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或旁听了此次研讨会,其中,近50位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并作了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到会并致辞,他认为“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这一主题展现的是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域,要求的是一种更深入的思想对话。以基督宗教的研究为基点,我们将系统讨论这种跨文化对话的理念、处境、方法、问题、意义及前景,从而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王美秀西方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①,从内容上说,指西方学者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对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代中国发展状况的研究。从地域上说,主要指北美和欧洲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成果。具体他说,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外...  相似文献   

10.
卓新平 《天风》2010,(10):20-23
<正>论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基督宗教如何参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在相互理解和接纳上仍存有一定的障碍或问题。"全球化"发展使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再次拉近,在这  相似文献   

11.
由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2 8— 3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圣若望大学、国际天主教哲学研究会、美国精神心理研究所、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外 2 0多个学术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 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会议内容概述如下。一、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与会者一致认为 ,基督宗教及其思想在人类历史还是一个“能动”的因素 ,它应当而且能够为当今时代的健康发展 ,为当今时代的和平事业和发展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新加坡三一神学院亚洲基督教研究中心以及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三方共同主办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进展资源”国际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人类学者将基督宗教作为研究对象,1并积累了一系列人类学基督宗教研究之著述。1987年,《美国民族学者》(American Ethnologist,Vol.14,No.1)便出版了一期基督宗教研究特刊,旨在呼吁更多的人类学者关注基督宗教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类学的基督宗教研究渐趋成熟,以至近年来不少学者皆致力于发展独立的"基督宗教人类学"分支学科,并出版了一系列以基督宗教人类学为名的著述。2  相似文献   

15.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督宗教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与会代表主要就基督宗教来华之本土化、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教会教育和基督宗教来华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及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言热烈,争论激烈,畅所欲言,会议始终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1)这是全国首次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学者的聚会,尤其…  相似文献   

16.
邱云 《天风》2014,(1):I0004-I0004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于2013年12月3日至6日,出席第九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高级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7.
"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举办的”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学者们从思想史、解经学、哲学史、伦理、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宗教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文化的批判导致了基督宗教的逐步边缘化,“拒绝出场的上帝有何得失?”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该文通过比较德里达与利科的著作,尤其是他们对正义、礼物的概念以及信仰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寻求保留上帝出场并能回应后现代挑战的可行方法,从而把握到真正的《圣经》信仰,力图将滑落边缘的基督宗教再拉回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宗教学术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介绍基督宗教的基本知识,其中有学者撰写,也有一些是翻译的。第二阶段则是展开对基督宗教若干领域的研究。其中,大多集中在对基督宗教的历史和文献的研究上,许多研究对国外资料的依赖比较明显。90年代以来,则渐渐进入第三阶段,学界开始系统地研究基督宗教的若干领域,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空间和深度。对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阿奎那、希克、普兰丁格、潘尼卡、巴特等等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包兆会 《天风》2015,(2):50-51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是第一个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国人。他是最早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儒家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人士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他信奉基督宗教的历程堪称传教士知识传教策略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就是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杭州仁和人。1594年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