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后期,一些画家不再遵循印象派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赋予绘画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其中代表即是梵高和塞尚。他们在艺术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在创作主旨、创作技巧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两者在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创作思想的差异,为后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彰显个性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艺术史中,印象派开始了现代艺术的思潮,而后印象派发端于印象派却又有别于印象派。主要研究后印象派与其代表画家,以塞尚、梵高和高更为代表,论述了他们的艺术语言及绘画风格,最后简要说明他们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象派"一称始见于艺评家路易·勒罗瓦的艺评文章,长久以来,人们通常会以"印象派之父","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等诸如此类的头衔彰显克劳德·莫奈的杰出成就及其在西方绘画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是外光派绘画不允许画家在较长时间跨度下完成一幅画作以及在完成后多次修改的行为。此外,画布上笔触的大量堆叠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画家对于教堂结构与形态的细致描绘,而这个母题既是莫奈绘画意图的体现,也是莫奈对于艺术创作本质的冥思,更是莫奈对自身印象派血统的一次坚定偏移。"鲁昂大教堂"组画是莫奈绘画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莫奈企图通过创作出超越永恒或者说脱离于时间与空间的绘画,以超越呈现瞬间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印象派油画的创作方式是自由的,强调色彩的韵律节奏和变换组合。色彩语言相当于印象派油画的情感符号,对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印象派认为绘画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应该是过去式,而着重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莫奈是印象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作画是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是在艺术创作中情画结合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印象派标志着西方绘画传统的重要转变,印象派艺术家致力于摆脱古典画派对于生活物象的精细描摹,强调光色感觉的真实传达,用自由的创作方式展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而这正与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有许多相通之处。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在他长达70年的绘画生涯中,一直研究如何描绘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而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无不体现画者的主观感受,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纵观美术史,印象派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创作手法和风格丰富多彩。文章通过解读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理论,从画面构图、用色、笔触三个方面对印象派绘画的形式风格进行研究,来探析印象画派中光影、色彩、笔触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理论。西方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出现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革新。后印象派的出现,与当时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结合"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理论尝试进行后印象派绘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流行于法国画坛的一种艺术流派,它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一场伟大的色彩革命。印象派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改变了西方绘画几百年以来不变的室内灰黄色调,重新定义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得色彩不再单纯地依赖素描关系去为结构形体服务。提到印象派,人们不难想到丰富的色彩和绚烂的光影,此外,在印象派作品中读到的更多是时间的定格与流逝,尤其是印象派独特的绘画维度打破了传统绘画方式,在西方美术史上刻下了一片辉煌。  相似文献   

9.
罗杰·弗莱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将现代主义理论引入绘画,策划了两次后印象派画展,还满怀情感地对塞尚等后印象派画家进行了艺术评论和辩护,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和后印象派的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保罗·高更一生的绘画道路并不顺畅,他不像莫奈那样从小就接触绘画,而是在青年时期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他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撇开个人情感,高更后期的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后印象主义绘画及其他画派所带来的影响。试图通过高更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浅析塔希提时期高更创作风格转变的几个因素,重点讲述塔希提对高更绘画生涯的影响及重要性。探究其艺术思想对现今艺术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龙协涛编著的《艺苑趣谈录》中有一则启人深思的故事《伦敦雾的创造者》。十九世纪末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曾到过英国伦敦画威斯敏特教堂,并完成了力作《日出印象》。画面上,教堂哥特式屋顶隐现在紫红色的雾中。这幅精美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时,却引起哗然一片。“我们整年累月生活在伦敦,只见到雾是  相似文献   

12.
写意雕塑是中国最纯正最本土的艺术。汉俑则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汉俑中的件件作品更是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它们是那么朴素、自然,那么古拙稚气,那么雄浑率真,那么痛快淋漓,即使在世界雕塑史上也是罕见的。浪漫写意的汉俑艺术体现了华夏艺术最本质最迷人的浪漫写意传统,也是东方艺术的神韵所在,无疑对我国当代写意雕塑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片《至爱梵高》通过一封梵高去世前未寄出信件的送达过程,揭示了这位艺术家最后六周的生命历程。这部影片在创作策略上既运用了商业美学原理,也应和了艺术爱好者的偶像崇拜心理,实现了票房收益与呼唤纯真心灵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界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虽然现代艺术的产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古典主义传统发生断裂的是在后印象派的三个艺术家的创作,他们的艺术直接启发了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5.
点彩派是印象派油画创作的一个衍生美术流派,它继承了印象派光影捕捉的基础,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对点彩技法的运用,是点彩派的标志性特点。利用颜色在一定空间混合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使颜色饱满、亮丽、纯正,其特有的艺术张力之美让人着迷。通过了解和探索点彩特有的语言魅力,结合时代背景,试梳理点彩派的诞生、辉煌以及最终的沉寂没落。  相似文献   

16.
《呐喊》,或翻译为《尖叫》,是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所创作的作品,而这幅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表现主义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 1895年版的《呐喊》拍卖成交价约1.1亿美元,打破了当时的拍卖交易记录。正因如此,《呐喊》所涉及的一些故事、一个和死亡及痛苦纠缠一生的天才画家蒙克的故事,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大师,他创造性地借鉴了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发展了钢琴作曲和演奏的空间,营造了画面感极强的艺术空间,其乐思和语言值得不断研讨和挖掘.通过对其代表作《版画集》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德彪西在织体语言、曲式结构、节奏、音阶变化等方面均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独到手法,充分彰显出印象派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关门与开窗     
那天,好莱坞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网上看到《童言无忌·成吉思汗VS骷髅VS战队》的故事,看完之后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史上最为波澜壮阈、最为凄美的描写战争与爱情的故事。工作人员马上就有了将故事拍成电影的念头,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故事的作者张悉妮,然而让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创作这个神奇故事的是一位幼年失聪的中国少女。  相似文献   

19.
1932年,倪贻德看过刘海粟欧游美术展览会后对刘海粟的作风变迁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三个时代:萌芽时代;后期印象派时代;欧游时代.并认为他欧游时代是其后印象创作的飞跃与升华,在西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中融入了自身的性格与特点[1].实际上刘海粟对中西方艺术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科学主义到对立写实主义再到民族主义的回归这样的过程,与倪贻德所划分的三个时期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20.
促使印象派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多个,如19世纪的文学思潮、光学的产生、照相机的发明和应用、色彩学的发展等等,应该说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在世界近代美术史中“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东西方艺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