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冠心病诊治中的过度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了医学伦理学界的普遍关注.过度医疗是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确切的说是一个医学-社会问题.结合冠心病过度医疗的特点,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剖析冠心病过度医疗的原因,并提出了医者、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针对冠心病过度医疗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医学伦理学界的普遍关注。过度医疗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过度医疗的经济学表现是医生诱导需求,直接成因是缺乏弹性的医疗需求,存在的市场环境是垄断竞争。遏止过度医疗需采取相应的伦理与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3.
过度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医学-社会问题,给予医学伦理学的解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基本的工作。目前,服务质量虚高而服务收费真高是过度医疗的实质和特点;它貌似临床最优化服务,但却严重背离临床诊治最优化准则,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可能的;伦理学会诊的结论是:该病为疑难病综合征,由医者医学伦理素质低下、医院管理背弃伦理理念、医改政策中伦理机制缺席等多病因相互作用所致;所以,根治过度医疗的处方必须是全方位的、系列连续的、标本兼治的。  相似文献   

4.
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度医疗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伦理问题,更深层次意义上已经变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与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矛盾是紧密相关的。分析了过度医疗与现存的医疗体制、医疗经营机制、医生医疗实践和风险、医疗观念误区和疾病谱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过度医疗是当今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困扰着现代医学。从过度医疗的侧面,人们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异常现象,即临床医疗中存在双重标准。很多情况下,过度医疗干预具有普遍性,但在医生自身得病时却是有节制地选择治疗方式。虽然过度医疗源于多方面因素,但究其根源与资本的诱惑密不可分。现代医学务必转变观念,摆脱过度干预的恶性循环,在资本利益与医学道德之间建立平衡,坚定医学仁学宗旨,守住资本道德底线,让医学资本在道德化方向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疗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形式。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人类医学的发展进程及诊疗模式。与此同时,医疗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异化现象,并由此带来了人和社会的异化,诸如对人与类人机器的角色定位不清,人对技术的依赖性过度增强,医疗全生命周期中的责任伦理缺失,技术价值失衡等社会问题。以这些异化带来的伦理风险为进度,探析在医疗人工智能使用中的隐私安全与数据使用的边界问题,人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医生-人工智能-患者"的共同决策体系构建问题,构建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理念及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过度医疗,主要表现在权威欲、谋利、技术万能论三个方面,具体从医学模式所造成的过度医疗违背医学宗旨,生物医学模式隐患导致的过度医疗,精英医学与适宜技术,医学发展与传统医疗,医疗边际效应递减,谋利驱动,以及现代医学的技术万能论所导致的过度医疗等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过度医疗违背医学宗旨的危害。过度医疗带来的社会性问题,使得医学离人文和服务对象越来越远,完全违背了医学宗旨。从而警示业界人士拒绝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给人类带来了高回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高投入和高风险。在医学领域,技术创新有其特殊性,新技术再给患者带来了利益,同时也伴随而生着负效应,如医疗费用的增加、过度医疗、伦理问题、并发症等等,甚至可以阻碍技术创新。那么,如何处理好技术创新的利与弊,如何使技术创新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哲学角度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创新的本质及特征、过度手术、伦理问题、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必须守住医学伦理底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医学伦理底线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医学界 ,医学伦理道德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医学道德在许多方面退守到了伦理底线 ,而伦理底线并未被有效守住。病人应当享受医疗权、知情权、不受伤害权、不被欺诈权和隐私权等。保护和实现病人的这些权利 ,是医学道德的伦理底线。这些医学伦理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 ,否则 ,医疗行为将完全被利益驱动 ,最终将远离医学目的 ,导致医疗行为与医学目的的背离。1 1 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使医学伦理底线受到冲击社会各方面在批评不良医德现象时 ,常常把矛头对准第一线的医生。其实 ,不…  相似文献   

10.
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医疗技术的伦理评估有利于保持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对技术进行伦理评估应是技术评估的重要内容.医疗技术评估中道德因素的强化有利于医疗技术评估机制的健全,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使用范围;对主体与客体的评估有利于充实医疗技术伦理评估的内容;为医疗技术评估进行伦理建制,既要强调制度的道德根基,也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医疗技术进行伦理审查.  相似文献   

11.
我所了解的英国医学伦理学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英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强调病人的主体化和“去客体化”.关注病人权利,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融入法律等其他学科的内容,注重跨学科的教学与交流。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是符合医学伦理学的人文属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之医学伦理素养教育剖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伦理素养教育是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共识,但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却是各具特色.相对而言,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教育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其表现就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从医学伦理素养教育的现状入手,尝试分析我国医学伦理素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疗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在医疗领域的扭曲体现,产生了医院管理伦理失范,医疗腐败更是对医院管理伦理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因此,反对医疗腐败,倡导文明行医,需要正本清源,从医院管理道德建设的源头抓起,注重医院管理道德人格的完整性;需要对医疗市场经济中的医院管理伦理建设进行方法论的思考,真正做到既要面对市场,又要超越市场。  相似文献   

15.
试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人本思想,由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进而推己及人到关爱众人的仁爱济世思想,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的修身思想以及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解决ART应用中引发的伦理问题、难题的基本对策之一是加强医学伦理调控 ,推进医学伦理精神对医学过程的渗入 ,ART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是医学伦理调控体制化的表现和实现这种调控的重要途径 ,它以特定的主体形式和审查、咨询、教育、督查、建议等活动方式 ,形成对调控对象某种监督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然而对其医学伦理学的思考却常被人忽视。本文对日常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检验机构设置、检验项目管理、日常检验工作及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等方面思考了当今检验医学领域医学伦理学的现况。加强检验医学的医学伦理学建设,真正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有许多建树,但也有其致命性的缺陷,这就是否定医学道德的客观绝对性和普遍性医学伦理准则。在引进、介绍了这种学说之后,需要下功夫同它进行对话,即以医德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对这种学说进行追问,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顺利全面地推进我国当代的医学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军事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概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走入战场的医生与正在进行与军事有关的医学研究的人员应具有的独特伦理准则,是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但是军事医学伦理的准则始终受到战争的挑战。在新的反恐战争中,西方的军事医学伦理困惑聚增,使这一学科迅速发展并经历激烈争论。我们应关注西方的医学伦理在军事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自我保护性医疗是近年来医方为应对医患关系重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模式,其本身和影响具有全新特点,充满价值冲突;这种行为模式,客观上是对应医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的;主观上同医方免责期待的张扬以及对知情同意的解读直接相关;因而,正当的自我保护性医疗既取决于医方合理的免责期待,以及改变对知情同意的误读,更依赖于自身的医学伦理综合素质的打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