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让·斯塔罗宾斯基的卢梭研究和启蒙思想研究声名卓著。本文以其久负盛誉的卢梭研究为主要思考对象,并结合他的批评理论,试图说明正是在研究卢梭的过程中,斯塔罗宾斯基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解释学风格,它既不同于以乔治·布莱为代表的意识批评,也有别于以里奥·斯皮策为代表的风格学研究。而这种解释学风格与卢梭思想本身之间存在内在的同伦关系。斯塔罗宾斯基在从卢梭著作中获得其重要理论来源的同时,也对整个卢梭思想体系作出了崭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们让人反复理解这一点:对生动话语的称赞忠诚于卢梭思想中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和它的对立面结合并组织起来:对所谓完满话语始终越发怀疑。讲话过程中,在场获得承认的同时亦遭到拒绝。卢梭提出话语高于书写的谈话应该是,或本该是明明白白的。我们必须注意这种方式,注意在生动的谈话中把我们与在场联系起来的时刻。实际上,卢梭体会到直接的话语奇迹和话语本身内所隐蔽的东西,以无可比拟的敏锐性承认并分析了这个遮盖物,我们尝试通过语言的表示抓住所渴望的在场,但我们失掉了它。斯塔罗宾斯基在《活的眼睛》中  相似文献   

3.
龚群 《现代哲学》2001,(4):105-109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一个以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18世纪的法国发生的震憾欧洲,尔后又影响了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是与卢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卢梭又是一个思想并非前后一贯的思想家。人们一般认为,他的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并非一致。写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下简称《论不平等》)的卢梭与写作《社会契约论》的卢梭在某些基本立场上可能  相似文献   

4.
近代政治哲人背弃古典宇宙论神学,把"自然"从存在的锁链中"解放"出来。他们试图以"解放"了的"自然"为"始基"构建"自我拯救"的政治共同体。然而,他们的"自我拯救"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霍布斯"利维坦"的自我解体;卢梭良知开显的时间悖谬。为了解决困境,卢梭被迫回到古典,创设了自然宗教,试图以信仰的力量战胜良知开显的时间障碍。但实质上,卢梭复活的是唯意志论神学,因此,卢梭这一"自我成神"的神学复活方案并不能解决近代"自我拯救"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法国思想和卢梭哲学中,amour-propre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概念。但长久以来,研究者们对它的理解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集中体现在对卢梭文本中这一复杂概念的误译上(如"自尊"、"虚荣"或"自私"等)。作为一项预备性的研究,本文将讨论局限于对该概念之演化史的重审,并在此基础上辨析它在卢梭文本中的基本哲学内涵和译法(本文将其译为"自恋")。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卢梭视野中的"人类"主题,试图与卢梭一道对抽象人观念进行批判性研究。一方面,卢梭区分了两种东西:属于同人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的东西与属于偶然可变的东西,另一方面,卢梭主义人类学解释的因素处于上述区分的延伸之中。至于卢梭主义人类学中具体人与抽象人的调和,文章区分了本体论或认识论角度与伦理学立场,进而主张站在伦理学立场来理解卢梭的抽象人观念。卢梭肯定"抽象人"的存在,期望达到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我们进一步指出,拉博埃西对卢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强调"自愿奴役"是意志能力丧失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2)
正不久前,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了《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区块链"位列其中,成为人们的网络热搜词与平日使用的高频词之一。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门术语,是个合成词,由"区块"与"链"两个词组合而成。就实质而论,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  相似文献   

8.
"主权在民"思想处于卢梭思想的中心,它的提出衍生自近代的"主权"概念以及古代的"公民资格"概念这两个久远的源流,卢梭根据前者对后者加以改造,反过来又以后者改造前者。这种作法的代价在于,卢梭继承了"意志"的两个异质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从属于两个截然相反的范式,即"君主"与"议会"之中。由此,卢梭的思想便具有了一种构成性的张力,这种张力在卢梭对"评议"概念的使用中显得尤为突出。概念史的这一点将能够解释现代民主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策透明(过程透明和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明确这一关系的作用边界。结果发现:1)决策过程透明与内容透明正向影响社会许可; 2)政府信任调节决策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3)结果依赖调节两类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总结出正性的"决策透明效应"以及"谨慎的不介意"和"有选择的忽视"之双缓冲作用,即"一提两抑",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起源与灾变     
从罪恶的起源到语言的起源,从理性的起源到社会的起源:起源问题是卢梭一以贯之的思考主题。本文通过考察卢梭所说的"谱系学"工作的哲学内涵,试图重新理解卢梭的"起源"概念所蕴含的自然与历史、差异与对立、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之间的丰富张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沿着卢梭有关"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之间差异的线索来考察卢梭的作品。在卢梭笔下,"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混淆,同时也存在"自然德性"这一包含力量元素但却仅涉及个体自身福祉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卢梭有关神与人的观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在他看来,信仰乃是道德德性不可或缺的支撑,实际上正是自尊心构建了德性与信仰之间的联系;而完美的存在是善良的,但却并非有德性的。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爱弥儿》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人类在没有道德德性的情况下是有可能拥有神一般自足的神圣善良的。因此,在卢梭那里,善良将比德性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是在师生相互活动中进行的。过去许多教育家都提倡过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让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每个儿童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在劳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行动宣言中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其中涉及到心理健康的有失眠,焦虑障碍以及抑郁症三项。其发布的指标中,2014年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在2.1%,专家预测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7 - 18日,由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合办的"中国人的卢梭与法国人的卢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是继"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西学东渐与文化自觉"、"西学东渐与儒学"等会议后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为推动西学东渐研究而举行的又一次会议,同时也藉此纪念伟大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诞辰300周年.会议邀请了法、瑞、港、澳及大陆等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屿淞先生、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洪立焜先生、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卢梭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问题,不仅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否定性与共和主义的同情式理解的分歧,而且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纷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对卢梭的民主政治哲学作出了"近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肯定的理解,而阿尔都塞则以一种解构阅读方式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一个矛盾重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陷阱。作为阿尔都塞的学生,朗西埃同样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先是指出了卢梭式的共和主义的共同体民主政治之不可能性,但随后又认为现代民主的可能形式是一种充满着歧义与纷争的冲突过程。迥然相异的解读模式说明卢梭仍然是当代政治哲学不可绕过的重要思想资源。但由于缺少直接的政治实践经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过于文本化的解读,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具有建设启示意义的现代民主社会具体的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民美德问题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卢梭那里,健康形态的自尊之爱是公民美德的情感基础或人性论基础;而培养公民美德的具体动力机制与思路则是"作为荣誉的利益"或者说以荣誉对抗财富;卢梭关于公民美德的阐述,不同于其同时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而其内在困境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典共和主义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卢梭思想概论》一书(作者于凤梧)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10月出版。该书是阐述卢梭思想的专著。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卢梭的生平时代、思想形成及发展,以及他的哲学、政治、法律、宗教、教育、伦理、美学思想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介绍。该书充分肯定了卢梭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作者于1992年4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原文为英文,高师宁译。转载自《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已收入《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2007)。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探新》2012,32(6):480
心理学工作者大都知道,由美国心理学会组织出版的《写作手册》在十几年前的第五版中就有如下明确规定:"作者对于自己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时,必须考虑采取严格的统计力(statistical power)……为了让读者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你的研究发现的重要性,在你的结果段落中呈现效果大小(effect size)的索引或关系强度(strength of arelationship)是必要的"(引自陈玉玲等译:美国心理协会《写作手册》第五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009年4月,在由《心理学报》主办,深圳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联席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了"我国心理学学术期刊是否也应该像美国APA下属期刊那样,要求投稿者在文章中提供诸如‘统计检验力’或‘效果大小’等统  相似文献   

20.
王芃 《天风》2016,(11)
正《基督教史——初期教会到宗教改革前夕》(胡斯托·冈萨雷斯著,赵城艺译)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比如著名的古代教父金口约翰和他的母亲安苏莎,一改我们以往对古代教父的刻板印象,读来亲切有趣。安苏莎(Anthusa)没有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妮卡那么出名,但也是教会历史上一位敬虔的母亲。"金口约翰"(约347年-407年)的本名是John Chrysostom(约翰·克利索斯图,或译"屈梭多模"),生于安提阿,父亲是政府官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安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