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0,(8):38-38
<正>《雅各书》5章16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我们需不需要向神认罪悔改之后再向人认我们的罪呢?人是否会像神一样,全然赦免我们曾经的罪呢?这个问题,不是用"是"或"不是"所能简单回答的。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
<正>最近在某影视网站上看到,海外一牧师在讲道时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基督徒已有了耶稣基督的一次赦免,就一次永远地被赦免,且不需要再被赦免,也就是说不需要再认什么罪了。因此这位牧师提出"认罪,信徒还需要吗"这样的疑问,引起了一些教内肢体的困惑,不知究竟应如何回应。在此,笔者将通过查考圣经和对教会历史的回顾来简要回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跟一位牧师交通,他很难过地告诉我:现在教会情况不很妙,有好多异端出现,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东方闪电”,已把我们的教会拉去一半……听到这些情况,我心里十分难受,心里不免又产生莫大的困惑和疑问:教会不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吗(参提前3:15)?异端不是违背圣经真理的邪魔歪道吗?为什么常常听到有异端泛滥的呐喊?为什么教会竟被“东方  相似文献   

4.
陈旭红 《天风》2012,(2):56-57
我出生书香门第,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从小接触的就是书籍,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很早,在我4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了,父亲送我最早的一本读物书名是《幼苗》,学前已经看过很多中外名著,在一些世界名著里经常看到描写书中人物:手捧圣经祷告:"愿上帝保佑我"、"求主赦免我的罪"这样的字句,我很新奇;什么是圣经,什么是教堂?那时特别渴望得到一本圣经,由于那个年代的禁锢,儿时的愿望一直到我1991年调到保定来工作才实现。  相似文献   

5.
信仰的传承     
张浩明 《天风》2022,(10):45-45
每个人接受信仰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读到圣经《提摩太后书》1章5节"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提摩太的归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家族就有信仰的传承.由此我就想起在我的信仰之路上也有像罗以一样的外祖母,在东北我们将外祖母称为姥姥,她就是我信仰的启蒙人.姥姥信主有40多年,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对信仰很清楚,并承担起我们家族传福音的重任.正是因为姥姥的信仰,影响了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重生"历来是救恩教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然而,相比论述"称义"、"和好"等救恩主题方面的著作,这一主题的文章却并不多见。同时,笔者又见很多地方的信徒或传道人对"重生"有着些许的误解:比如有信徒仅仅会把生命中以往某一次特殊的"属灵经历"定义为"重生";也有信徒把接受"洗礼"时那一刻的口头宣信作为"重生"的标志等等。所以本文着重从《约翰福音》这一处经文文本的叙述角度进行诠释,进而再分析"重生"的原文词义并用圣经一致性的原则方法来探究"重生"的丰富内涵,然后从普世信仰的角度进行神学历史中对此主题的不同理解,最后结合中国的当下处境做出一些思考和回应。故此,本文总体上采用了诠释学的方法对《约翰福音》中的"重生"这一重要主题做出诠释和理解,希望这能够帮助当下的中国信徒对救恩的基本要道理解得更加准确和清楚。  相似文献   

7.
认识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尽管人的天性中不情愿承认自己有罪,但圣经都已作了明确的宣告。怎样认识基督教所讲罪的涵义?罪的严重性在哪里?你有没有离罪得释放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长大成人     
<正>"我们最深的期望与祈求,就是你们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林后13:9,英文版今日圣经直译)一个人重生之后,神的旨意是要每一个信徒在灵里成熟,长大成人。"效法他儿子的模样"(参罗8:29),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可是,大家心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长大成人?如何才能长大成人?一、如果你不长大你不成长,为父的心非常难过。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长不大你会如何?使人得更丰盛的生命是耶稣到世上来的任务,也是教会牧养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把教内一些非专职教牧称为"平信徒",大多数时候,这词是用于自谦或推诿,如当人说"我是平信徒"时,其潜台词可能就是"你不能以专职教牧的要求来要求我"!那么,圣经里有没有"平信徒"?"平信徒"注定得"平凡"吗?谁都清楚,圣经中找不出"平信徒"一词,这词在教会史上何时或如何形成,笔者没有考证过。或许这是早年教内出现"圣职阶层"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刘美纯 《天风》2020,(1):18-19
"对圣经的理解与解释,须对教会的信仰负责。"^1这句话对每一个传道人都是很重要的提醒。使徒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信中特别劝勉提摩太:"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作一个经得起考验、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话。"  相似文献   

11.
欢笑     
史牧 《天风》2001,(12):52-53
有些老朋友对我说:“你们信耶稣上帝的人在平日生活中常常很会笑的,看上去一定心里充满了欢喜快乐,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闻言,我笑答:“是吗?嘻,真是这样吗?”有位说下去:“有一回我问那位同事,难道你生活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困扰你?她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不,人嘛,免不了要苦恼伤心,老实告诉你,我也会哭,  相似文献   

12.
郑友清 《天风》2002,(2):28-29
加强神学思想建设,这对纯正基督教的信仰,统一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抵制异端、邪教的渗透,是很适时,且是重要的。神学思想建设,就是要我们对神的认识与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得到适应。人是群居的,随时都在与他人接触来往。你的信仰如何?你的神学思想正确与否,都会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现就基督徒如何与人相处,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栋 《天风》2003,(12):24-26
圣经是信仰的“教科书”,信徒信仰生活的必读物。圣经所展示给每一个信徒应该说是一样的:面对同样的版本,卷数一样经节一样,字数一样,甚至标点符号都是一样;但确实存在着信徒对圣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基督教新教继承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的信仰传统和基本观念,强调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和行事为人的准则。中国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参提后3:16),是永远不会带错方向的完美标准,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我不否认圣经无误,只是想说明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圣经无误。  相似文献   

15.
说合宜的话     
《天风》2020,(11)
正圣经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苹果美,金苹果更美,金苹果放在银网子里更是美上加美!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做人成功或失败,从言谈中可见端倪;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必须以言语作为彼此沟通的桥梁。身为基督徒的你我,懂得在言语上谨慎吗?懂得勒住自己的舌头吗?究竟哪些话不该说?而哪些话又得多说?  相似文献   

16.
两双皮鞋神父在教堂对信徒们讲解圣经,一位信徒十分感动。在神父讲解完毕后,他告诉神父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于是神父问他:"假如你有一栋楼房,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说:"愿意。"神父又问:"假如你有一辆汽车,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又说:"愿意。"神父又接着问:"那么你愿意将你的皮鞋奉献给上帝吗?他却说:"不愿意。"  相似文献   

17.
正八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开车载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心想:这么笔直平坦的道路,一定很畅快和安全吧。可谁曾想,每行驶一段路后,前面就会出现一个起伏很大的弯道。父亲笑着问我:"儿子,咱们每走一段路就会遇见一个弯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回答:"因为地形的原因吧,修路时不得不改变方向。"父亲反问道:"可是平原上的高速公路也是这样的,又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8.
问:我信主多年,本来觉得自己已经重生了。可前不久听到传道人说:真正重生的人须经过痛哭。于是我怀疑自己的重生,因我重生时没痛哭过。我很困惑,难道没哭过的就一定没有重生吗?我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重生了呢?请赐教。  相似文献   

19.
正《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受难时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耶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七句话呢?在圣经中"七"是个圆满的数字,比如:七件圣事、七罪宗、圣神七恩、一个星期七天……耶稣说了七句话。这七句话,好像一座房屋开了七个窗户,从窗户可以看到屋内的一切。同样,从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我们就知道主在极度痛苦中,生  相似文献   

20.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太浅了,基督徒谁不能回答呢?罪人就是不信的人,义人就是信主的人嘛! 这样的回答合乎圣经吗? 但愿我们能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 我们先要思考:“罪人就是不信的人”有没有圣经根据? 有人会说,约翰福音3章18节明明记着:“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就是圣经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