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赵紫宸的人生经历与他的相关神学作品来阐述他的婚姻伦理观,主要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分析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共构了赵先生的婚姻伦理观念。一方面赵紫宸从上帝的创造、基督道成肉身彰显真爱来凸显婚姻的圣礼性内涵,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婚姻哲学,指出在赵先生的思想里"参配阴阳"的"夫妇之道"何以"通达神明"。重视婚姻道德、促进人格发展,助力社会和谐,赵先生婚姻伦理观不仅能给今日的基督徒带来道德激励,更能在一个婚姻危机的时代发出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声音,为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的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亲子鉴定对于维护家庭应有的婚姻观念和伦理关系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需要引起注意的新问题,如强化了男子亲权的意义而忽视了女子亲权的意义、强化性关系的生理和血缘伦理意义而弱化了性关系的社会伦理意义,容易因诱发和助长夫妻间的不信任情绪而导致婚姻和家庭信任危机等;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当对亲子鉴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限制。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肖雪慧(一)在任何社会,婚姻、家庭问题都很重要。但在不同的伦理背景下,这种重要性的含义相去甚远。在社会本位的伦理背景下,往往着眼于维护特定秩序来强调其重要性;而在注重个人的伦理背景下,这个问题之所以重...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女性伦理思想包含女性与文明、理想女性观、婚姻的道德基础与社会责任等三方面的内容。他对女性在文明中的价值的赞美、对传统妇女所从事的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以及对婚姻的社会责任的极其重视,包含着伦理的合理内涵。与此同时,其思想的局限性也鲜明地体现在:重国格独立,轻视妇女人格独立,重视妇女妻职,忽视妇女人职;片面强调妇女在婚姻中的责任与义务,抹杀女性在婚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6.
婚姻暴力日益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工作服务借助专业技术,整合系统资源,致力于调解缓和当下危机与从根本上消除暴力隐患,逐渐成为介入婚姻暴力的重要力量。由于婚姻暴力问题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人员在介入过程中常会面临各种伦理困境,但是以往文献鲜见对伦理议题的讨论。本文将集中探讨案主自决和为案主保密两项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详细阐释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对实务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婚姻暴力时要不断积累实践智慧,注重保持伦理敏感性,积极主动地化解伦理困境,帮助婚姻暴力受害者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摆脱心理阴影,逐步恢复并增强社会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相似文献   

8.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解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家庭伦理的制度化过程、个体婚制和个人性爱的道德意义,以及婚姻的离异和人类婚姻的前景等方面的思想。文章力求阐发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独到见解,探索从原始人到文明人家庭伦理演进的过程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伦理体现着国家、社会、个人在不同层面上的价值追求,规范着社会空间的秩序。在从传统礼俗社会的德性伦理转向为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制度伦理的过程中,需要把对伦理主体的内规性要求与外规性约束结合起来,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伦理之基的稳定作用;深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伦理之魂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传统伦理精髓,加强伦理之根的固本作用;不断建立完善伦理制度,强化伦理秩序刚性标准;广泛选树先进道德榜样,彰显伦理示范效仿作用;营造诚信友善和谐向上的伦理氛围,从而规范并重建社会空间伦理秩序、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是保存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后剩余优质胚胎的重要手段。从个体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三个层面探讨了人类胚胎冷冻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认为其具有自身地位的伦理争议、对传统婚姻及亲子关系带来冲击、商业化风险以及剩余冷冻胚胎的应用问题。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可以通过强化人类胚胎冷冻技术运用的伦理原则,加强对从业人员和患者的伦理道德教育,加强法律对人类胚胎冷冻技术的伦理监督来有效规约人类胚胎冷冻技术所带来的伦理及其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以至善为特征的伦理精神,是伦理实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综合体,不仅反映着大学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而且规定着大学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大学精神的能动作用推进社会道德治理,一方面能够推动大学参与塑造社会伦理实体,形成更加民主、自由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的道德教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民的道德品质素养和道德行为,培育社会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06,(15):32-35
解决当前存在的婚姻问题,当务之急是构建新型的婚姻伦理,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作为基督徒,笔者认为基督教在这方面大有所为,也应当有所作为,因为基督教固有的教义中具有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有待进一步挖掘。当基督教界的有识之士在这样的时期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基督教教义,又有益于时代发展的婚姻伦理,一定能为基督作出美好的见证,也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有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娜 《天风》2009,(9):54-55
在现实生活中,因婚姻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是单靠法律可以解决的。对此,基督教所倡导的婚姻观,正好可以从道德伦理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足。本文旨在从基督教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婚姻关系,使得基督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伦理学上进行分析,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智慧,浸润着美善和正义的光华,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伦理,又可以指谓一种进步的社会伦理,还可以从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文化伦理等角度加以阐释与论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三个代表”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目标将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伦理,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和促成中华伦理文化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21,(1):54-59
当前中国社会同居现象似有取代婚姻之势。然而同居与婚姻具有本质差异,婚姻是从实体性出发的精神,双方执着追求成为"一个人"而扬弃自身的单一性,在深厚持久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实体性自由。同居则以个体的个别性或特殊性为出发点,是缺乏普遍物统摄与维系的无精神行为。同居行为或以爱的情感为基础,或以原子式的集合并列进行试婚,甚至以赤裸裸的性自由为目的。由于缺乏婚姻中以普遍物为精神纽带,为成为"一个人"而进行自我约束的伦理努力,任何形式的同居都无法提供实体性的自由。扬弃个体的自然直接性和主观任性,拯救婚姻能力,抑制同居是教育的伦理使命,也是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必经途径,也影响着良好的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从构词法上看,"性"本身就是"心"和"生"的会意,"心"是指道德能力,而"生"是指自然本能,这就在人的自然情欲和道德意志的张力之间形成了人之为人的内在冲突.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两性关系涉及双方的意志自由和权益责任,需要用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加以调节.因此,人类两性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关系,成为具有伦理意义的社会关系.对人类性伦理关系如何从原始社会的简约严酷,经过封建社会的神秘愚昧、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不羁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美好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性伦理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汉传佛教大小乘经论中有关"邪淫"的文献,分析"邪淫"的具体内涵和本质,总结佛教"不邪淫"的基本精神及与当代性伦理的异同。"不邪淫"属于世间因缘法,是佛教依据当时的社会道德、风俗习惯以及大众的心理接纳程度而建立的伦理规范。该规范既非神化的性伦理模式,又非罪恶化、工具化的性伦理模式,更非快乐主义性伦理模式。其根本精神与当代性伦理倡导的无伤原则、私事原则和婚姻性爱原则、禁规原则并不矛盾,可以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现代化所实现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体制、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在根本上,更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由之,中国乡土伦理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最终实现。社会转型期乡村伦理问题的研究,理应是伦理学关注当下社会、反思当代伦理问题的重要课题,然则,在伦理学的学科视域中,对乡村伦理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甚或说在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