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一个小小的玻璃柜里。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只是,没有结婚证。她是林巧稚(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世间,已经30多年。羊年春节的鼓浪屿,游人如织。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9)
<正>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始终遵循非以役人、乃于役人的教训,诠释了基督的精神。但凡与她接触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誉她是"人民的好医生",病员夸奖她有"一副火热心肠"。她就是原单县政协副主席、单县中心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林玉连教授。1927年,林玉连教授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幼年随父迁居福州。她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林教授自幼深受父亲基督教信仰的熏陶,心地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秘诀     
南京女孩阮露斐曾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而今,她不仅成长为在世界大赛中屡有斩获的"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同时她也是清华大学的一名高才毕业生。一年前的秋天,她奔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留学,硕博连读,并获得大学为她提供每年8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阮露斐是如何做到棋开得胜和学有所成的呢?原来,阮露斐在很小的时候,父亲教她下中国象棋,小区里比她大的男孩子都下不过她,父亲觉得她有天赋,带她去体校学棋,去的那天恰巧教中国象棋的老师不在。因此,就是这么一次阴差阳错,她从此和国际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张永泉  茹雪 《天风》2015,(4):58-59
我的母亲贾青云是一位虔诚侍主的基督徒。她谦卑、顺服、温柔、忍耐、良善,从不张扬自己。她就像无花果树,只结累累硕果,从不开炫耀自己的花。她一生虽未站过讲台,却用自己的好行为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她的一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虽经幽谷,心存盼望,忍耐等候我的母亲于1952年随父亲从河南老家来到陕西省三原县基督教会。父亲是位牧师,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的三原县是"文革""重灾区",从此我的家便进入了"寒冬"。一夜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的童年是在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有一天她满脸泪痕地回到家里,父亲问其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并不说话,只是微笑。忽然父亲说:"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停止了哭声反问道:"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6.
正黄雪玲出生于泉州市一个木偶头雕刻世家,父亲是江加走木偶头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父母亲去木偶头工作室上班,就会把她一起带上。她站在父亲的身边,看父亲一刀刀地雕刻木偶头,她常常惊奇,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在父亲的刻刀下竟然慢慢地有了眼睛、嘴巴,甚至有了表情,最后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木偶头。通过父亲言传身教,她慢慢知道,木偶,是一种"刻木为偶,操偶作戏"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的她,是一个实打实的"斜杠青年":博士、白领、西藏支教、奥运志愿者;现在的她,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党的十九大代表,并且距离成为中国海军的首位女舰长仅一步之遥。她就是韦慧晓。"70后"韦慧晓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壮家妹,在百色长大。韦慧晓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总喜欢在闲暇的时候给她讲故事,而讲得最多的就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受父亲的影响,韦慧晓各方面都表现得十分优秀。做学术,  相似文献   

8.
北京协和医院,每年12月23日要举办多种活动来纪念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先生,大家称她为——妇女的保护神。 在宗教界,更是有口皆碑,人们赞誉林巧稚姊妹为爱国爱教的典范,荣神益人的楷模! 的确,人们始终在怀念这位卓越的医学家。半个世纪以来,林巧稚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一个医生享有这样的尊崇和殊荣是颇为少见的。诚然,她当之无愧。邮电部发行了林大夫的纪念邮票,人民大会堂里一片庄严热烈;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她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二,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有体会。她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个心理学家,当她9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他们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从那个时候,她就开始管家。  相似文献   

10.
学会欣赏     
正一天父亲带着希拉里散步,那是个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只见一个中年妇女穿着游泳衣在河里游泳。希拉里缩着脖子,用口吹着暖气哈手,突然她指着那人笑着说:"爸,你看那个人,这么冷的天还游泳,就是一个傻帽。"父亲非常生气地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是你缺乏欣赏的眼光。对这样的人,你应该感觉到她十分热爱生活和生命,才会在  相似文献   

11.
化解的力量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很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许多爱恨情仇紧紧束缚。人生要求得解脱,必须懂得自我化解。那么,人生要化解什么呢?一、化解危机。所谓"人在家中坐,危机四面来",人生哪个地方没危机呢?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就不怕龙卷风;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有邻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类推,凡是会造成危机的人、事、时、地、物,都要事先防范,才能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幅画15万元,面对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出的"天价",她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她难道是不差钱?其实,去她的住处看看就知道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潮湿渗水,面积不足10平方米,角落有一个破了小口的编织袋,装着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6,(8)
正[凤凰资讯]近日,四川成都一位17岁女孩因为父亲在家中客厅装摄像头监控她的生活,负气离家出走,而父亲却坚持不拆摄像头,认为"都是为了她好"。新闻一出,许多人对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认为女孩不懂父亲用心良苦;不少学生则表示家中也安装类似的监控,而父母给的理由都是防贼,但实际上也在监视子女的一举一动,很多同学都表示反感,但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4.
去年,侄女小雯毕业前夕,她的父亲四下托关系,帮她找了两份较轻松的工作:一是在朋友的公司做文秘,接接电话,整理文档;二是去一家新开业的银行做前台服务。每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人还未离校,工作的下家已联系好,同学都羡慕她"老爸"有本事。然而,小雯不想走父亲为她铺好的路,她有自己的职场规划,思危在先。大学扩招后,每年的求职者如过江之鲫,她这个商专生  相似文献   

15.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大学生身上。 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记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角度     
一个女孩,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父亲是一名富裕的银行家。但在她6岁时,父亲抛下家人不辞而别,给她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女孩从小就迷恋上  相似文献   

17.
正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屠家唯一的女孩。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  相似文献   

18.
戴丽贞  景健美 《天风》2016,(4):32-33
正一、立志奉献戴丽贞牧师今年98岁,1918年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戴仰钦牧师是基督教卫理公会牧师。她四岁入松江慕卫女塾附属幼儿园,后来就在慕卫女塾念小学和初中。卫理公会女布道会成立10周年举行庆祝会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最后一天有"立志奉献",戴牧师姐妹三人都到讲台前跪下,奉献自己。戴牧师说:"那个时候小,  相似文献   

19.
正林郑月娥于7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有人说她的"铁娘子"作风成就了她,我却认为是她的"妇仁之心"成就了她。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于英属香港湾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由上海而来的移民,林郑一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要和其他六户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破旧的公寓里。小时候林郑没有自己的书桌,只能把双层床的上铺用作书桌,站着写完功课。生活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个叫刘思含的"95后"女生。当其他大学生都心安理得地向父母伸手要钱时,她却一切全靠自己,注册了公司,在网上卖起了手账。仅仅半年时间,她月入已达8万元。一家文创公司慕名前来跟她合作创建品牌,前途不可限量。手账兴起于日本,被很多年轻人所喜爱,是一个"做到极致的记事本子",可用来做计划或记录生活中的日常,还可加入时尚元素。上初中时,刘思含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