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加勒的科学伦理观析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加勒的科学伦理观析要伍玉林朱尔·昂利·彭加勒(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囊括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等学科,而且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他的科学哲学思想自成一体,其中关于伦理与科学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科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彭县传为长寿神仙彭祖祠墓所在。彭县有道教教区廿四治中的北平治、平盖治、本竹治。张陵先祖张纲亦葬于县北。张氏传教于仁寿,建碑于洪雅,张陵正一道民多居此域。道民即巴賨人,因族人善战用板盾,又称白虎复夷。板盾又称“彭牌”,故其族即“彭人”。岷山为彭人古居,是氐羌系属的姬姜族人。初唐时诗人沈宇《武阳送别》还有“羌笛胡琴”的居人记载。凡彭人(巴賨)居地皆有“彭”名。古蜀开明王与秦军决战于彭山县;开明王子退保蜀国老巢彭县蓬乡;皆彭族居地。川南彭水,川北彭溪(开江县)。唐羁縻州有彭州,当与甘肃彭原县同为彭人故居。彭县古有麒麟、黄龙、白虎之瑞,实乃开明王族龙虎互婚与神兽(乘黄、吉量)的遗风。开明蜀王实乃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道教界来说 ,白玉蟾的名字如雷贯耳 ,人人皆知 ;而白氏的高足彭耜的名字 ,却知之者甚少。正是这位彭耜在理论宣传、组织建设诸方面鼎力佐助乃师 ,使白氏南宗蔚为新教派。故笔者认为有必要撰文介绍彭耜其人及其著作 ,以飨读者。  一、蛰居三山 潜心于道众所周知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的史书传记 ,素来鄙薄道士术者 ,况彭耜乃一名蛰居东南海隅的道士 ,故他与乃师白玉蟾的名字皆不见载于二十四史。这就给我们考察彭耜的生平行状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 ,仅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福建方志的些许有关彭耜的记载。元赵…  相似文献   

4.
彭加勒的约定论的特征和作用董光璧许多研究者误解了彭加勒的约定论,以为它是一种先验论。其实,他主张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这可以从他反对勒卢阿的唯名论清楚地看到。在勒卢阿看来,科学事实和规律都是约定的,科学不是对真理的认识,只不过是操作规则所给予的东西,而彭加勒则认为,原始的事实给予作为事实间的关系的规律,而科学事实则是以这些规律的材料经由约定形成原理的基础上的东西。由于采取了约定的方法,规律的描述变成各种各样,但是作为事实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是不变的,具有客观注。彭加勒的约定论有两个特征,即强调科学假说的作用与和谐美。彭加勒科学哲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用他的约定论对经验论作了重要的补充,使得人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得以更加有效地发挥。特别是,他的约定论作为密切联系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论桥梁,对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世纪的科学发展表明,彭加勒的约定论在挽救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危机,促进物理学革命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如此,以本世纪数学和物理学发展为背景产生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们(如卡尔纳普),才热情地接受并发展了彭加勒的约定论的思想。李醒民的《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一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彭加勒的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认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历来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活人之功效的医术,作为道教问道修仙之重要途径的斩三尸,其过程与内容也体现了与医药养生学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尸又叫三尸神或三尸虫,也叫"三彭"或"三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三尸虫中之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或言上尸称彭踞,中尸称彭踬,下尸称彭矫。九虫则指伏虫、回虫、  相似文献   

6.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7.
彭加勒科学方法论的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不仅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众多分支有开创性的贡献,而且在科学哲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本世纪初,彭加勒先后出版了几本科学哲学著作:《科学与假设》(1902年)、《科学的价值》(1905年)、《科学与方法》(1908年)和《最后的沉思》(1912年),广泛地探讨了有关科  相似文献   

8.
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阐述的基本观点至今大体正确,但长期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曲解。在苏联、东欧、日本和我国出版的学习经典著作辅导材料和有关自然辩证法论著中,凡提到物理学危机,几乎千篇一律地认为彭加勒的看法是错误的,其依据就是列宁在《唯批》中所引用的彭加勒关于物理学危机论述的片言只语。其实列宁的有关引文没有全面反映彭加勒的基本观点,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必要比较列宁著作中的有关引文和彭加勒的原文,并对该书的某些结论,作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道教史上,彭耜或许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他通过佐助白玉蟾以完善道教南宗,编纂<道德真经集注>以纠正其时老学研究之弊端,对发展中国道教尤其是中国老学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彭耜,本文对其生平行状、著述、思想诸方面予以深入阐析,庶几有助于对南宗道教、宋代老学乃至哲学发展的原生态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母狮难得产子,但一生出来就是小狮子。鳄鱼以凶残著名,但若是大象走到河边,鳄鱼也不敢张嘴。狐狸宣称自己吃素之日,正该是母鸡留神之时。狐皮虽美,但常常给狐狸带来灾难。不要在驴子的后面走,更不要在山羊的前面走。  相似文献   

11.
斗气与放弃     
正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臭名昭著的食腐动物,经常在狮子周围转悠,一旦狮子捕到猎物,它们就会跑过来狮口抢食。一天,一头母狮捕到一只瞪羚,带着小狮子刚刚吃到一半时,一群鬣狗便像苍蝇一样围了上来。它们依仗狗多势众,竟呲牙咧嘴地向狮子发起攻击。母狮一看这个架势,又看了看  相似文献   

12.
用人如待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狮子王图谋霸业,准备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疆域,决定与邻国开战。出征前它举行了军事会议,会后派大臣通告百兽,要根据各自的特长承担不同的任务。百兽各个自告奋勇:狐狸出谋策划当军师,大象驮运军需用品搞运输,长颈鹿嘹望敌阵,黑熊冲在前头当先锋,猴子则充当间谍深入敌后……  相似文献   

13.
从"身体社会学"视角来解读莫言的小说《蛙》,可以发现,"我姑姑"、"小狮子"等女性的身体是被政治化的,"王仁美"、"王胆"等女性的身体是被工具化的,"陈眉"等女性的身体则被商品化了,而这正是小说中女性悲剧的主要成因。《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一个如何让女性身体乃至女人本身克服异化、回复本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乐山教区彭泽江修士,于一九八六年八月十日(即圣老楞佐瞻礼)上午在乐山市主教座堂荣晋铎品。由邓及洲主教委托的宜宾教区主教、四川神哲学院教导主任陈适中主持了祝圣大典。彭神父原系解放前的修士,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他仍保持圣召,矢志献身教会。一九八五年彭修士写了申请书,教区根据全国教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准予来堂培训,之后经考核合格,准予祝圣。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创新的成果,而创新的成果源自创新的思维.法国数学家彭加勒在谈到创新性的思维时说过:"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并提出了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活动的"三段式"理论.从"炸药"到"伟哥"科学创新的百年历程中,去验证和探究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思维,以及这个理论中包含的逻辑与直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清晨,电话就响了。"喂,听见没?我刚刚从球场回来,我喜欢的葡萄牙队终于夺得冠军了。"电话是我大学同学彭打来的。"怎么,你在法国?"我惊讶地问道。"是啊,很吃惊吗?我们不是说过,要一年能够在欧洲住上一半时间。"彭说。"这样的事,你可以,我却难了。"我低声说。"我就知道你退缩了,也活该。"不等我说下去,那边的电话挂断了。  相似文献   

17.
辟谷,亦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即不食五谷之意。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亦名三尸、三彭。上尸名彭倨,好宝物;中尸名彭质,好五味,下尸名彭矫,好色欲。《太清中黄真经》说,上尸居脑宫,中尸居明堂,下尸居腹胃。《中山玉匮经服气消三虫诀·说三尸》说,三尸常居人脾。三尸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三尸在人体中是靠谷气生存的,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那末三尸在人体中就不能生存了,人体内也就灭除了邪魔。所以,要益寿长生,便必须辟谷。辟谷之术,其来甚久,《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  相似文献   

18.
守庚申     
道教方术。指在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道教认为人体内有上、中、下“三尸”(或称“三彭”、“三虫”)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且称三尸能为万病,并专记人之罪过,每于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讼地府,告人罪状,述人过恶”(《云笈七籤》卷八十三)。司命之神将据此减人寿籍。故是日清斋不寝,使其不能上天入地言己之过。三尸及守庚申之说早已见诸道教经籍。《太平经》卷九十二即有“腹中三虫”之说。《抱朴子内篇·微旨》引《易内  相似文献   

19.
正彭彦华(以下简称"彭"):陈老师好!很高兴您接收我们的专访。最近读了您的新作《未来属于孔子——核心价值与文化传统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觉得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特别是您关于"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主性与根基性"的观点,值得相关人士注意。考虑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借今天这个机会,请您谈谈写作此书的思想动因,以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惠洪四考     
在惠洪的俗姓、法名、住持时间以及入狱次数与时间等问题上,学者看法不一,考证也偶有失误。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钩稽爬梳史料,重加考察,指出惠洪有彭、喻二姓;本名德洪,惠洪则是其首次度僧时所用冒名;曾于大观元年、三年住持临川北景德寺和金陵清凉寺;先后于大观三年、政和元年、五年、八年四度入狱;纠正了以往在上述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