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志福 《天风》2014,(6):52-52
马可(Mark the Evangelist,天主教译马尔谷)为初代教会重要人物之一,他跟着使徒到欧亚各地宣教,并撰写了《马可福音》。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6)
正1872年,花之安出版了他的德文著作《儒学汇纂》,本书的目的显然是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儒家。但身为传教士,承担了文化学者的工作,其终极目的何在,值得我们思考。其实,只要我们把花之安的总体工作放在一起考察,就不难看出其研究儒家的目的在于解释圣经。或者更直接地说,他写作《儒家汇纂》的目的,是为写作《马可讲义》铺路。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11)
正保罗是新约教会历史中大有作为的人,旅行布道、建造教会,将福音传到外邦,等等,完成这些事工的其实并不是只有保罗一个人,他也有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我们熟悉的人物如路加、马可、提摩太等,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腓立比书》中就有提及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以巴弗提。圣经中记载以巴弗提的笔墨极少,只在《腓立比书》2章和4章提及,但是区区几笔,就足以看到他的不同之处。保罗写《腓立比书》时,正身处罗马监狱。  相似文献   

4.
《Q福音》研究:古老的新学科●谢文郁我们知道,《圣经·新约》收集了四部福音书。它们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一般认为,它们成书问世的时间在公元1世纪70年代到2世纪初。其中马太、马可和路加三部福音归为一类,称为统观福...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6.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论证中,医学不仅仅只是起简单的例证作用,而是被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典型方法来表达其伦理学,他通过医学与伦理学的类比,以医学介于纯粹理论与纯粹应用之间的特征,来阐释他与柏拉图的不同伦理学理念,医学的这种类比,对于亚里士多德阐述他的伦理学理论起着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同舟,无惧!     
《天风》2020,(5)
正"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可4:39)经文:可4:35-41在《马可福音》中,马可叙述了耶稣和门徒渡到海那边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今天,让我们以"同舟,无惧"为题,一起来思想上帝的话语。一、与主同舟出于主让我们先分享这个事件的时间、起因、目的和人物。1."当那天晚上"是事件发生的时间。"晚上"在上帝眼中也看为是好的,因为晚上也是在上帝的创造之中。《创世记》记载:"上帝看着一切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蜕变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当我们与主相遇,当基督的信仰进入生命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的门徒们.约翰,加利利的渔夫,与主相遇,受主呼召,跟随了耶稣,根据《马可福音》3章的记载,耶稣为他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参可3∶1 7).这种给学生起别名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耶稣的用意到底为何?历代释经家多认为这是对约翰性格的描写,约翰很可能有火热的性情,有时不免急躁.与主初相遇,就得了这个雅号,之后他的表现也确实名副其实.请看,《马可福音》9章,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马可福音》中的三处经文,来阐述《马可福音》中的上帝的国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看过美国大片《角斗士》(Gladiator)的观众除了从内心爱戴那位正直善良勇敢的马克西穆斯外,一定会注意到那位像父亲一般地爱护这位勇士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按电影创作者的意思,这位皇帝也许可以称作西方非基督教社会中的最伟大而贤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了罗马的长治久安和臣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马可楼     
《天风》2000,(7)
那世界的真光 已照遍大地灿烂的城乡 最后的晚餐 深情的托付 声声回应着宝架的恩功 今日普天下的圣餐 是从二千年前马可楼 主耶稣希望声中开启的属天宝藏 哦 世上罪人 只要在十架底下认罪 承认耶稣 就可得救 得永生  相似文献   

12.
董英武 《天风》2007,(16):9
《马可福音》11章25节至26节中主说:"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可见.我们信主的人要想在神的面前蒙福.就必须有一颗像天父一样的宽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国译自希腊文βαστλεiατoυθεoυ,是耶稣教训的核心信息。上帝的国是新约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和其它两卷符类福音(也称"同观福音"或"前言福音")一样,《马可福音》中上帝的国也是呈现现世性和末世性的辩证关系。笔者在探究"βασιλεiα"的词源及其在《马可福音》中的运用后,主要藉着《马可福音》记载的耶稣讲的四个上帝国的比喻,即"捆绑壮士的比喻"(可3:22-27),"撒种的比喻"(可4:3-9),"种子长大的比喻"(可4:26-29),和"芥菜种的比喻"(可4:30-32),来阐释上帝国的现世性和末世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8)
正花之安在《马可讲义》中,不仅比较了儒学与基督教,也比较了释道墨诸家。对于释道二家的出世思想,花之安站在基督教的立场指出,耶稣并未要求人出世,只要求人不溺世。"耶稣道虽教人不可溺世,但不同释氏以事皆归虚无也。人事世物,其本亦善,独因罪致败耳,此耶稣之所以不弃物,  相似文献   

15.
音歆 《天风》2004,(11):27-30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英 《天风》1996,(1):2-3
读经:林前12:27 教会一词在福音书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主耶稣说,他将把他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16:18)。第二次是当他向门徒们确定有关处理信徒之间问题的原则时提到,若有犯罪且不肯悔改的信徒,就应当告诉教会。  相似文献   

17.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五卷第七章,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著名的自然正义。本文试图探讨这里所谈的自然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到底是何种自然。本文认为,自然正义既不是神的,也不是低等动物的,而是属人的正义;更进一步,自然正义作为公民的正义的一种,不是对所有人有效,而仅仅在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之间才有效力;再经过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进行对比,笔者认为,自然正义之所以自然,因为它是人生而具有的、并且是由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完善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参创12:3)经文:创12:1-3谈到教会的使命,自然会想到《马太福音》28章18节至20节记载的大使命,其实,普世宣教并不是从耶稣复活以后要门徒去使万民做他的门徒时才开始的,而是从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原名叫亚伯兰)并且应许万族要因亚伯拉罕得福时就已经开始。本文以"蒙召成为别人的祝福"为题,从《创世记》12章1节至3节所记载的亚伯拉罕的蒙召看教会的使命,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7)
正花之安的《马可讲义》,主要是为中国官绅和文人学者所写,因此在写作中,必然要处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些核心观念,采用以儒释耶和耶儒互释的方法,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阐释耶儒间的关系。花之安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罪、仁爱、义、礼、亲亲仁民、夫妇等问题纳入基督教教义,进行分析比较,将儒家思想与耶稣之道结合起来,并最终归入信仰的层面。罪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之一,花之安自然要从此入手。他认为儒家对罪没有很好的解释。"儒书六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4,(2)
<正>《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