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得知挚友纳为信先生于2004年12月27日突发脑溢血不治而不幸去世,甚为惊叹。这是始料不及的事情。两个月前,在北京他女儿纳芳(我的学生)家里,我们还相聚交流回族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看上去,他当时身体挺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笑风趣。谁知他就这样走了,让人深感悲痛和惋惜。我与先生平日并不多见,但交往过程己有六、七年时间了。在研究回族学的共同目标与交流中,彼此非常熟悉,并结下深厚友情。先生博通古今,著书立说,忠厚为人,慈祥和蔼,有长者之风,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辞世,使我夫去了一位尊敬的朋友,回族学界失去了一位…  相似文献   

2.
正卿希泰先生是中国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的学术项目和成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所培养的人才散在全国各高校,有的还在国外学术机构供职。谈到先生,学界人士都有巍巍高山之感。去年卿先生归道山,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亲临吊唁,深以为憾。但卿先生的点点往事,却在眼前浮动,时光越流逝,场景越清晰。今值卿先生离开我们的一周年,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见先生的回忆写出来,聊作纪念。第一次知道卿先生,是在1979年。之所以记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14日,学人周有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12岁,作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如此长寿,其秘诀是什么呢?他曾这样介绍他的养生之道:"我的夫人张允和,2002年8月14日去世了,享年93岁。张允和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我们很少吃补品,我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饮食上,不吃荤菜,  相似文献   

4.
弥留之际     
我的姥爷住院了,看来行将离开人世。我到医院去看他。姥爷已经八十多岁。我看他浑身的皮肤部贴着骨头,眼睛里也没了神。据说已经好几天不能饮食了。姥爷在我的印象中一向和蔼平静。如同暮春的风。几乎令人觉察不出他的存在。然而这一次他却让我吃了一惊,仿佛突然相识。“一个人在他生和死的时候最为人注目”。这话是对的,我从一个既陌生又熟识的老者身上,似乎体味出一丝人生的奥理。  相似文献   

5.
我认识萧煜焘先生是在 1987年。那年秋 ,我应邀给东南大学 (当时称南京工学院 )科学哲学系创办的第一个伦理学研究生班讲西方伦理思想史。萧先生当时任系主任。他嘱托系里对我的讲课、食宿作了周到的安排。他怕我这个北方人到南方食宿不习惯 ,常派人问寒问暖 ,有时还从他家做点可口的菜送给我。他的热心、细心和诚意 ,使我深受感动。也许是初次见面的缘故 ,那次谈学问不多 ,只是偶尔问起讲课内容时说几句。不过 ,我从他那谦虚、谨慎的话语中 ,多少领悟到他的精神 ,窥见他深藏不露的学识。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第一次相识的直感 ,使我意识到…  相似文献   

6.
管浩鸣 《天风》2018,(10):8-8
傅先伟长老的家人、各位牧长、各位弟兄姊妹:首先,很感谢基督教全国两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傅先伟长老的追思礼拜当中能够说几句话。作为一个后辈,其实傅长老跟我可以说有一种缘分。我们两个都是上海人,我和他沟通可以方便一些。傅长老给我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他真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他虽然是全国教会的领袖,但是对我们香港的牧师、主教一直都很和蔼客气!他凡事都亲力亲为。我记得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圣三一堂维修时,有一次他和我一起,他对我说:"我们一起爬到脚手架上面去看一下修缮进度。"  相似文献   

7.
正我并非叶秀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我一向将叶先生视作我的老师。第一次见到叶秀山先生是1983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上。那时我在读硕士研究生,跟随苗力田先生、钟宇人先生和李毓章先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三百多位,盛况空前。刚从美国访学回国的叶秀山先生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题目是"试论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的研究》的转变"。在发言中,他将维特根斯坦这一转变比作康德从《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8.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你好!我最近谈了一个朋友,相处有半年了,我很喜欢他,可我一直不敢确定他是否喜欢我。有时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可有时我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一吵架,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我真得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他真的不爱我,还是自己太多疑了。康先生,你说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江勇 《思维与智慧》2013,(18):36-37
写下这样的题目似乎对先生不恭。其实,任何人与钱的关系都是千姿百态、千丝万缕,更何况是像启先生这样"一字千金"的书画大家。第一次去先生家的时候,我就认定他很有钱。那是1983年的一个傍晚,中文系学生办刊物,我去先生家求刊名题字。到他家时,他正在和他的侄子吃晚饭。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见到陈泽民老院长是1989年4月28日。当时,我还在四川神学院读书,即将毕业,学校邀请陈泽民和汪维藩来到成都为我们授课。陈泽民讲的是基督教思想史。他娓娓道来的风格令人信服,谦逊、和蔼的态度令人敬仰。多年后,我如愿成为陈泽民的硕士生,主修基督教思想史,在他的指导下完成我的硕士论文。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在金陵教书多年。时逢陈泽民期颐之年,特撰此文,以示敬贺。  相似文献   

11.
《在国学的路上》牟钟鉴著中国物资出版社牟钟鉴先生的文字我总求先睹为快,他明易晓畅的文风、饱蘸体验的言语、关注现实的情怀,无不令人钦佩,油然升发崇敬之心。我于先生不仅诵其书,也可谓知其人。一次次面受教诲都宛然有悟,我知先生之德高、之思精。先生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人文如一,无有二致。与其说先生在说仁,不如说他以仁说;与其说他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先贤莫健先生与世长辞四年多了。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他耿直、豪爽的性格,铿锵有力的话音,敏捷的思维,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似乎还萦绕耳畔眼际。莫健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少数民族、热爱布依族。在他任贵州省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后跑上跑下、积极协调,为布依族经济、社会、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工作上的缘故我与他交往比较多,常常想起往事,有时闭上眼睛就想起他,甚至有时还梦见他。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09,(6):63-63
问:我和先生结婚后,婆婆仍与我们一起位.她非常疼爱我那个5岁大的男孩,以致把他宠坏了.每次孩子很不讲理时,我或先生教训他,婆婆总是偏护他,把他拉进房间,有时抱着他走开,使得我们没法在他做错事时好好地教育他.所以,当婆婆在家时,我的孩子特别调皮且不听话.我曾经跟婆婆谈过教育孩子之事,叫她别太宠孩子.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15.
今年87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慈祥和蔼,精神矍铄,满头银发。作为饱览名迹、心慧眼疾的一介名士——先生的生活居处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他在“北京师大”的住所,在一座五十年代建的小楼上,先生的会客室兼书房,又窄又小,没有时下的豪华装饰,是出人意料的简朴。许多人都以为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又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家藏定然会有许多珍贵的古玩之类的,其实不然,有是有些,但先生前几年全部捐赠给了辽宁省博物馆。常人以  相似文献   

16.
那是 1980年的事情 ,其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派出他们的教授到伟大的理念论哲学的家乡———德国 ,这位教授就是王玖兴先生。王先生首先到美茵茨 ,以便了解康德研究的状况 ;然后再从美茵茨到慕尼黑。我与他约好 ,我在火车站接他 ,我手持一本红书在胸前 ,好让他能够认出我。我猜想 ,他会穿一身当时非常流行的蓝色制服。火车进站了 ,在众多的旅客中有一位中国先生向我走来 ,但他穿的却是一件欧洲式样的黑色大衣。他认出我来 ,并且笑着说 ,“你就像一个中共党员”。这样 ,我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特别好感 ,我觉得 ,他对我…  相似文献   

17.
王作安 《天风》2013,(1):7-9
最近几年,丁主教身体一直不好,时常住在医院里.我到江苏出差去看望他,尽管他意识已经不太清楚,但表情还是那样慈祥和蔼,有时还能认出我来,这让我非常高兴.近日收到基督教全国两会邀请,准备参加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我想正好去看望丁主教,并精心准备了礼物.没想到,还未动身,先传来噩耗.尽管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当丁主教真的离我们而去,我心里仍然十分悲痛.  相似文献   

18.
以脸识人     
有一次,林肯总统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位年约四十而且极有才华的人。林肯约见了这位先生后,却迟迟没有下文。介绍人觉得很纳闷,就去请教林肯是何原因。林肯说:我不喜欢他的脸,因为他的脸充满了骄傲与自负。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82年,笔者就认识了中国杂技团一级演员、魔术师金业勤先生。那是在一次反对“特异功能”的会议上,金先生还特意单独为我表演了“透视”的魔术。这段难以忘怀的情景在我的《亲历特异功能》一文中有记述(见《科学与无神论》2001年第6期)。 金先生说过,他打年轻时就了解这类骗术。他怎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天晚上我梦见了初中的同桌,我们俩一起走出校门,路上随便聊了几句。醒来时,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以前,我第一次认识他并被他吓了一跳的那节课上。那是一节公开课,课堂内容都练习了好几遍。临开始,老师又重新按照大小个儿,把他换到我旁边的座位。我记得他整堂课坐得笔直,动都没动。下课后等所有老师都走了,他突然坐到了地上。我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