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明杰出佛学家、思想家袁黄(1533-1606),号了凡,并以号名世,是王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他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作为中国第一位署名的善书作者,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是善书中的经典之作,其善学思想对明末出现的慈善组织有指导作用,引发了民间力量组办慈善机构的浪潮。可以说,晚明以来的中国慈善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发轫于袁了凡善学思想的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晚明仁会考     
仁会是晚明时期出现的天主教在华慈善组织。然而学界关于仁会的认识却存在不少误区,通过考察晚明仁会之现存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虽然仁会带有一定的中国传统善会的色彩,但不可否认其天主教的宗教色彩,同时此一特征亦可视为中国天主教慈善团体本土化过程的必然显现。  相似文献   

3.
靳环宇 《学海》2005,(3):173-176
民间慈善组织是建构中国近代市民社会形态(亦可谓之公共领域)和话语系统的基本路径,而非是遵循思想史与概念的思辨演绎.而许纪霖先生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个别人物的思想为中心依据,得出中国的公共领域出现在甲午战后的戊戌维新时期的看法,似显过于简略而难有说服力.其实,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全国性的民间慈善组织、经济组织,代表这些新兴组织的新兴阶层及其思想家,以及反映社会民意的现代传媒等等,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共同营造出了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所以,中国的公共领域的出现早于许纪霖先生的推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民族地区的宗教慈善组织进行论述,以民族地区的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个案,对其价值承载、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发展困境等进行梳理分析,对比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宗教慈善组织之间的外部支持环境、慈善行为的有效动员、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完善社会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深入探索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宗教慈善组织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以及在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上发挥更大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9日,香港国际道教慈善访问团为中国道教协会上善慈善基金捐款仪式在京举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副会长黄信阳道长、孟至岭道长、袁志鸿道长共同出席仪式并为捐款代表颁发证书。仪式由黄信阳道长主持。此次来京的"香港国际道教慈善访问团"由香港国际道教文化协会牵头组织,以香港省善真堂永远馆长黄汉瀚为团长,香港国际道教文化协会创会会长王有德为副团长,成员共20人。此次捐款金额达40余万元,资  相似文献   

6.
北京天主教北堂身处清代皇城禁地,亦是18世纪法国耶稣会传教团的核心。本文通过中西文献的比勘,探讨北堂平信徒善会组织的建立与变迁。北堂圣体仁爱会、圣心会及其附属善会不仅继承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善会遗产,亦将同时期流行于法国的天主教敬礼引入中国。传教士与本土传道员紧密协作,制定组织文本与仪式,是天主教得以持续发展的要素。对天主教善会及其宗教生活的考察,有助于更好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城乡天主教社区的日常形态。  相似文献   

7.
红卍字会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慈善团体,与道院是合二为一的表里组织,院为主,会为辅;道院重内修,红卍字会着重推展慈业(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大规模掩埋尸骸)。作为一个由社会精英为主体构成的民间慈善团体,红卍字会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自然清洁剂、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影响非凡,应予以积极评价;红卍字会的发展经验为今天的民间组织与社会救济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维系社会而非变革社会的属性"值得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上海开展的各类医疗慈善救助活动中,主要有传统型善会善堂、外来型教会医院、中西合作型红十字会三种类型。一方面红十字会在传入过程中借助善堂影响,另一方面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关系密切。同时,教会医院对传统善堂有示范影响。三种慈善组织功能上互补、资源上互动,共同构织了近代上海医疗慈善网络。在三者相互影响中,近代国人借鉴西方医疗制度改造传统施医体系,促使了医疗体系的近代化和医疗格局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当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刚刚起步,面对的所有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伴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宗教将会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公益慈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经拜佛,有时也会请有关法师、居士来讲经说法,开展  相似文献   

11.
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公益慈善,特别是民间慈善力量的崛起,对于弥补政府缺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刻的信仰基础、较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民国十年,江南部分民间善堂善坛选址浙江杭州虎跑佛祖藏殿,成立虎跑藏殿湖隐佛祖报本团,并编纂《虎跑佛祖藏殿志》。《藏殿志》纂辑的主要资助者和组织者潘炳南,是义和团运动时期著名的中国救济善会的发起人,在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藏殿志》展现了清末民初江南善坛的发展状况和报本团的成立经过与组织形态。报本团通过扶乩降神管理善堂,形成重大决议并付诸实行,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结社组织,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藏殿志》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志,而是一部会道门史志。  相似文献   

13.
<正>慈善是一种善的交流平台,是有智慧让慈善发展成生态,做慈善的人要认识到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痛苦,让慈善可持续发展,让慈善构建一种人文的精神,构建成为大家互助互爱,团结友善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平台。一、慈善是学佛的根本做慈善工作是佛教徒学佛的根本,也就是说弘法的目的是在利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利生,而做慈善就是利生的重要内涵。我比较大胆地提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3):111-118
社会捐赠意愿的强弱影响到民间慈善组织生存状况的好坏。捐赠作为一种意识行为,是个体特定心理过程的结果,在生成功能认同、价值认同、路径认同的基础上,具有道德义务意识的个体可能会找到自身与特定慈善组织的价值联结点,进而将慈善组织看作其履行道德义务的工具,在个体价值安排空间存在的情况下,个体产生捐赠意愿。当捐赠意愿达到一定强度,在需捐情境的刺激下,个体就会生成捐赠动机,进而实施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15.
何谓好慈善?古罗马慈善伦理思想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提出只有"善施"才是一种真正的好慈善。所谓善施,包涵三个层面的意蕴:意向性层面(善意)、介质性层面(善物)和实践性层面(善行)。通过对这三个层面意蕴的解读,明确作为好慈善的精神本质是善意,物质载体是善物,道德实践是善行。可见,对于一个真正的好慈善——善施而言,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与中国慈善组织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庆 《学海》2007,(3):73-77
本文把慈善组织的发育置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探讨了市民社会与中国慈善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认为慈善组织的发育是中国市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标志。但在当前市民社会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在构建以政府责任为主、以社会化服务为辅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慈善组织的发育受制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政府应当在慈善立法、弘扬慈善文化、组织管理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的由中华慈善协会倡导,中华慈善宣传年组委会实施的“爱心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中,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理事长、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光荣当选。这次评选是世纪之交我国慈善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对多年来从事、推动和影响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典范、慈善人士及其业绩的集中展示和崇高褒奖。妙贤法师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作为一名僧人,她始终以爱国爱教为立命之本;以“慈悲济世,利乐众生”修身之德;把进德扶善,助残济孤,作修持常务。妙贤法师因之得僧俗拥赞,得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一直因为其创造群体是目不识丁的劳动者及创作材料简陋而为精英艺术家所不屑.然而从古至今的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从民间美术中所获得的灵感和养分是无可厚非的.人们发现备受美术界推崇的现代美术与中国民间美术竟然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共同之处,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潘屹 《学海》2007,(6):113-116
尽管在中国历史上,有慈善的思想,在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出现,出现了慈善机构.但是有现代特征的慈善机构,包含综合了中西方文化精髓和管理方式的慈善机构,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本文试图搞清慈善组织的独特的作用与特征,理顺慈善机构和其他方面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利用西方的经验与理论,特别是英国的例子,来帮助阐述中国的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