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 0 0 2年 3月 2 1日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发式暨东亚实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张世昶先生莅临并致词 ,他对中国学者关注韩国文化、韩国实学表示感谢 ,对主编葛荣晋教授及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韩中两国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传统友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王万良先生回顾了与各位学者通力合作 ,出版《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历程。王万良校长说 :“这次《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出版 ,是我们以往未尽之意的展开 ,正所谓八年铸一书。”朝鲜实学发端于 17世纪初 ,中经经世致用实学、利用厚生实学、实事求是实学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中国学者开始对祖国历史上出现的“实学”进行反思和研讨。围绕着实学的涵义、实学的价值、实学的近代指向诸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笔者以为,从中国、日本和朝鲜(李氏王朝)这一宏观角度,对东亚实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客观、公允地评价实学,故撰文请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中国、日本和朝鲜是地处东亚、唇齿相依的三个国家。17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年间,中、日、朝先进的社会人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生存、体会的进步开化、人民的独立自主,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来自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50多名学者在开封大学举行了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举办,提交大会论文40多篇。实学本是中国一门古老的学术,明清时期传入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深入,中国实学研究出现热潮,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实学研讨会,出版发表了一批实学研究的论著,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实学研究队伍。会议上…  相似文献   

4.
朝鲜实学既是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朝鲜王朝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新兴市民的利益和愿望的反映,又是多元异质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与会通的结晶。朝鲜实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从朝鲜王朝前期的性理学中吸取了它所蕴含的实学思想,而且也从中国传入的明清实学与从欧洲传入的“西学” 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只有在这种多元异质文化氛围中,才有可能建构朝鲜实学与性理学相对立的实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在有“千年学府”之称的长沙岳麓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实学·湘学·东亚文明”为主题,有来自中国各地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提交学术论文 50 余篇。会议采用大会报告与分组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实学的对象与范围、哲学基础、普世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及 21 世纪实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回顾了二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理论形态 ,曾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进入近代社会 ,实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轨的中介和桥梁 ,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明中叶以后 ,中国实学远播朝鲜、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因此实学也是一门在东南亚各国广具影响的国际性学问。古代实学家所倡导的“事实求是”、“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兴利除害” ,对于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外学者就中国实学问题展开广泛、深入地研究 …  相似文献   

7.
<正> 葛荣晋先生的新作《中国实学文化导论》,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一本全面、系统而又比较科学、准确地阐述中国实学产生、发展、历史演变、学术影响和当代价值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8.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的《中日实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收录了中日学者的16篇文章,分为“中国编”与“日本编”独立的两部分.中日两国学者联袂著书,这不算首次,但研究各自的实学并结成一书出(中、日)两种版本却是头遭.从起步时间说,中国实学研究较晚,而日本差不多早了三十年(若从源了圆先生50年代的《横井小楠的实学》算起的话).但这并不妨碍两国学者取得共识和进行交流.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差异,各自的研究也各不相同,如中国实学在中国学者眼里来自对宋明理学的反动,面日本学者则认为朱子之学在推动日本实学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台湾东吴大学协办的“中国实学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8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海峡两岸“四地”的 3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集中围绕着中国实学的主要范畴、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社会影响、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第一 ,对实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葛荣晋的《关于中国实学的“泛化”和“窄化”》、刘源俊的《实学、科学与现代教育》、赵吉惠的《论中国实学的研究对象》、林义正的《中国实学的反思 :实学批判与批判实学》等 ,对“…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明清实学简史》系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之简编本。《简史》较之原本更加言简意明,便于阅读。拜读之后,启发良多,受益匪浅,愿谈几点体会,以与同道切磋。“实学”一词虽然远在明清时代的著名学者著述中经常出现,但是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思潮来研究还是近十来年之事。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的出版,即是我国明清实学思潮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最新成果。“实学”作为明清时期的一大学术思潮,不大引人注意,所以也无明确地界定。其实,“实学”不过是对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研究会三方商定 ,每隔 2年轮流在各国主办一次国际实学研讨会。今年的第六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于 1 1月 2 7日至 30日在日本福井县芦源国际会馆召开。中、日、韩三国 2 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日本实学界的元老源了圆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特别发言。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支配文明的克服与实心实学” ,集中讨论了如何运用实学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克服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弊病。实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儒家内部的哲学思潮 ,是儒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扬。实学思潮肇始于宋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12.
正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一、实学源于批判明清时期的中、日、韩三国,不约而同地兴起了实学思潮。这一实学思潮是学者批判时代弊病的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年间,朝鲜朴趾源入华观光考察,回国后撰写《热河日记》,共26卷,记录的内容包括沿途风光、中国历史、地理、风尚、习俗、人物乃至诗琴书画等。《热河日记》是朴趾源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书中通过对中国衣冠制度的赞颂与夸饰,表达了他的"北学"主张,即利用、厚生、正德。作为纪实文体,《热河日记》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如同汉赋般的夸饰风格使《热河日记》成为"燕岩体"的代表作品。通过"燕岩体"来表达的利用、厚生、正德实学思想,构成了"北学派"的主旨、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15日一20日,在张载故里陕西省眉县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与日本、韩国的12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张载关学与实学的关系、张载实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张载实学思想对宋元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研究张载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张载是实学家而不是理学家。较多的学者则认同张载是理学家,而在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实…  相似文献   

15.
<正> 自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出版以后,用“实学”这一概念来概括中国明末清初(或只提清初)所出现的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术末流相反的学术思潮的提法,有不断扩大之势。在学术史上使用一个新概念(作为“实学”一词,古已有之。用之概括一时期的学术思潮,其意义是新的)并能被学术界逐渐接受,说明这个新概念在使用上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也是具有较多的科学成份。虽然如此,但就目前个人所见,对“实学”概念的理解,也并非一致。见诸于书刊文论的,其使用“实学”的含义,并不完全一样。这又说明,“实学”的用法,还有进一步确定含义,确定范围的必要.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实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宗旨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学说。中国古代的实学家 ,提倡以“实心”、“实理”办“实事” ,反对照搬书本 ,空谈“玄理” ,不务实际。中国实学充满了“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 ,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古代的实学观念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发展状况 ,推进对外开放和改革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提倡的“实事求是”理论 ,与古代实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于 1…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宋代实学“实学”一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各有一个特定的涵义;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因学问的趋向不同,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宋明的理学家,即自认他们所讲求的“理”是“实理”,道德的知识是“实学”;而请代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却说宋明人所讲的“理”是“虚理”,“学”是“空虚之学”;强调只有经史中的制度人事才是“实学”,训诂和经世之学才是“实学”。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大体上发展的是清人所提倡的“实学”。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明初思想家中,薛瑄(敬轩,1389—1464)继曹端而起,在北方开创“河东之学”。他摒弃一切空虚浮游之说,追求实理,讲究实用,重视实践,公开揭橥“实学”的旗帜,声言“读圣贤之书,句句字字有实用处,方为实学。若徒取以为口耳文词之资,非实学也。”(《读书续录》卷三)明人遂称其学为“践履笃实之学”(李贤:《文清公神道碑》),称其人为“实践之儒”(《明儒学案·师说》)。其主要著作为《读书录》、《读书续录》(阎禹锡仿《近思录》体例,将此二《录》类编为《读书全录》)和《薛文清先生全集》本文拟就其“实学”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实理实气说实理实气说是薛瑄“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笃实的程朱理学家,薛瑄也以理气观念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发育。不过,他在运用理气概念时,更加强调理气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正>实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学说。中国古代的实学家提倡以"实心"、"实理"办"实事",反对照搬书本,空谈"玄理",不务实际。古代的实学观念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发展状况,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学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学”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广义之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注重现实、经世致用的学问 ;而狭义之实学则是指自北宋中叶以来直至晚清洋务运动之前绵延达数百年之久的实体达用之学 ,是针对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和思想解放运动。“实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就其时代特征而言 ,实学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及近代新学一样 ,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表现形态 ;就其理论形态而言 ,实学是明清时期思想家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